继 6 月实施净投放后,央行 7 月拟再次加码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央行 14 日公告称,15 日将开展总规模达 14000 亿元的操作,月内净投放 2000 亿元。
这释放出货币政策持续加力、稳定市场预期的明确信号。分析人士表示,央行操作节奏持续前移、政策沟通透明度提升,在对冲多重扰动、稳定资金面的同时,也为债券市场修复打开窗口。
延续释放稳市场预期信号
央行 14 日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将于 15 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 14000 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其中 3 个月期 8000 亿元、6 个月期 6000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7 月买断式逆回购到期量共计 12000 亿元 (其中 3 个月期 7000 亿元、6 个月期 5000 亿元),本次操作将带来当月净投放 2000 亿元,为继 6 月之后,央行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继 6 月 5 日和 13 日两次打破以往月末公告惯例后,央行 7 月再次选择在月中披露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计划,表明此类操作的节奏已从 「月末公布」 逐步转向 「月中公布」。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政策操作的前瞻性与透明度,也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释放积极信号。
从操作意图来看,王青表示,当前政府债发行仍处高峰期,对流动性形成阶段性压力,而在 5 月降准释放约 1 万亿元长期资金后,央行连续两个月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有助于稳定资金面、保障政府债顺利发行,更重要的是释放了数量型货币工具持续加力的信号,彰显出政策面推动 「宽信用」 的意图。
7 月资金面扰动加剧
加量操作的背后或为应对 7 月流动性扰动因素的集中显现。
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表示,本周流动性市场或面临多项扰动叠加,包括买断式逆回购到期、政府债净缴款、税期走款、MLF(中期借贷便利) 到期以及同业存单集中到期等。
长江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赵增辉进一步表示,7 月资金面扰动主要集中于税期和央行操作节奏。7 月作为季初月份,税期会面临按月度征收和按季度征收税种的叠加申报,预计税期走款对流动性的扰动会相对更加明显。
不过,税期影响仍属温和扰动。华西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肖金川解释,7 月历来是缴税大月,2021 年至 2024 年间单月税收走款普遍在 1.7 万亿元至 1.9 万亿元之间。但历史数据显示,税期对资金面的扰动整体可控。以代表性品种 R007 为例,税期三天的波动区间通常在正负 2 个基点内。
整体看,资金面扰动可控但需密切关注边际变化。多位分析师认为,当前同业存单续发节奏平稳,政府债发行节奏亦较为温和,对资金面的冲击相对有限。在政策呵护下,资金利率或仍以稳定为主,但央行如何平衡扰动节奏与流动性预期,将成为影响市场情绪与资产定价的重要观察点。
王青也表示,本月有 3000 亿元 MLF 到期,预计央行加量续作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其还认为,下半年各类政策工具在适度宽松方向上都有发力空间。
债市修复窗口有望开启
债市方面,在上周债市承压的背景下,市场对资金面走势高度关注。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央行公告买断式逆回购落地,为债市带来利好。若资金面延续平稳甚至偏松态势,有望为债市带来修复契机。
孙彬彬表示,当前 DR001 维持在 1.3% 左右的利率水平下,1 年期 AAA 同业存单收益率仍在 1.6% 以上,具备一定配置吸引力。不过考虑到近期权益市场走强,对债市形成一定资金分流效应,叠加部分资金扰动因素尚未完全出清,债市下行节奏或较为 「颠簸」。他建议采取 「逢调增配」 策略,静待扰动因素结束后的更好入场时点。
肖金川亦认为,债市的节奏关键仍在于资金利率。如果资金面保持平稳,甚至进一步走低,可能带动债市行情快速修复;反之,则可能延后债市企稳时间。
整体来看,尽管短期内债市波动有所加剧,但在政策呵护与资金面预期稳定的背景下,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下半年债券配置机会仍将逐步显现,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利率变化与政策操作节奏,择机布局中高等级信用债。
(上海证券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