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财联社
香港 《稳定币条例》 即将于 8 月 1 日正式生效。互联网巨头与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加速布局稳定币。
一家参与香港稳定币发行人 「沙盒计划」 的公司相关负责人近日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该公司在相关稳定币的开发和测试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在沙盒环境中重点验证了技术架构、合规性及实际应用场景,确保符合 《稳定币条例》 的监管要求,包括资本充足性、储备资产管理及用户保护标准。
上述负责人强调,稳定币将大幅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和成本效益。但也需要注意防范黑客攻击和智能合约漏洞,做好储备资产管理,储备资产保持高流动性、低风险等。
不过,一家外资银行高管对财联社记者直言,从目前观测来看,市场对稳定币的需求不太明显,但正密切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出台情况。多位业内人士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香港稳定币法案对货币国际化有着深远影响,但这一过程仍需持续关注金融稳定风险,适时优化调整相关政策。
前期稳定币沙盒计划推进效果如何?
距离 8 月 1 日香港 《稳定币条例》 生效倒计时已不足半月,近日,市场再掀起对香港稳定币的关注。其中,尤其关注推出后效果及后续影响。
早在 2024 年,香港金融管理局就推出了稳定币沙盒计划。所谓的沙盒,就是计算机安全领域中为程序运行提供隔离环境的安全机制,可以在可控环境下进行技术测试。
当时,多家企业进入香港稳定币沙盒计划,包括:京东币链科技 (香港) 有限公司、圆币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 有限公司、安拟集团有限公司和 Hong Kong Telecommunications (HKT) Limited(香港电讯)。这些企业分为三组,其中渣打银行、安拟集团、香港电讯共同开发锚定港元的稳定币 HKDG,圆币创新科技开发稳定币 HKDR,京东币链科技开发稳定币 JD-HKD。
如今,香港 《稳定币条例》 生效倒计时之际,稳定币沙盒计划测试效果如何?近日,一家参加香港稳定币发行人沙盒计划的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已取得明显进展。在详细介绍中,上述人士透露,参与过程中,发行人必须严格遵守 《稳定币条例》,包括 1:1 储备要求、反洗钱 (AML) 和反恐融资 (CFT) 措施,以及定期披露储备资产信息。
据该机构透露,测试期间,其与知名机构合作进行定期审计和信息披露,以维护稳定币的价值稳定性和用户信任。「同时,我们加强了技术安全措施,防范黑客攻击和智能合约漏洞,确保沙盒测试的安全性。」
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储备资产管理方面,上述人士坦言,储备资产需保持高流动性、低风险,如银行存款、受监管债券等资产,并接受独立审计,在监管特批下机构可探索其他低风险资产。「此外,稳定币发行人需关注全球监管差异,确保跨境应用的合规性。」
香港 《稳定币条例》 生效后,有何实质影响?
「香港 《稳定币条例》 的正式生效,标志着香港在全球稳定币监管领域的领先地位,为未来稳定币发展提供了清晰框架。」 圆币科技方面近日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圆币集团认为,稳定币将在香港及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首先,稳定币将大幅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和成本效益。圆币创新科技计划在成功申请牌照后利用其拟发行的稳定币支持跨境电商和贸易支付,显著降低汇款成本和时间。
例如,传统银行跨境转账可能需数天并涉及多项费用,而稳定币可实现近乎即时的交易到账,成本更低。这对香港作为全球人民币清结算中心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尤为重要,尤其在服务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时,稳定币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弥补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不足,推动金融包容性。
其次,圆币集团称,稳定币将在虚拟资产交易和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 (RWA) 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 RWA 发展,稳定币将成为链上交易的核心工具,支持股票、债券、外汇等资产的 7x24 小时全天候交易,打破传统金融的时间限制,降低中介成本。
挑战在哪里?政策适时优化市场接受度尚待检验
目前稳定币尚未在中国大陆获得正式的法律认可,但不少企业已表现出浓厚兴趣。此前,蚂蚁集团表示,将分别在香港和新加坡申请稳定币牌照。
「稳定币为支付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该行业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着监管、技术以及市场接受度等多方面的挑战。」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王蓬博认为,相关机构若计划涉足或关联稳定币业务,必须谨慎评估潜在的风险与机遇,并确保自身具备足够的实力和准备去迎接长远发展,而不是仅仅为了迎合短期的市场热点。
「总而言之,香港稳定币条例对货币国际化有着深远影响,但这一过程仍需持续关注金融稳定风险,适时优化调整相关政策。」 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财联社记者称。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