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豆粕期货主力2509合约持续上行,7月21日盘中最高触及3070元/吨,创近一个月新高。
供给端近松远紧
当前豆粕供应呈现“近端宽松、远端趋紧”的分化格局。短期来看,巴西大豆到港量维持高位,大豆短期供应充裕。6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为1226万吨,同比增长10.35%,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预计进口大豆7月到港量约为1150万吨,8月约为1100万吨,9月约为950万吨,三季度进口大豆供应充足。油厂开机率维持在历史高位,周度大豆压榨量维持在220万吨以上,短期豆粕累库进程加速,充裕的现货供给压制近月合约上行空间。
中长期来看,巴西出口下降与中美贸易不确定性共同施压市场供给预期,远月大豆供应存忧。巴西大豆虽创纪录丰产,但因压榨内需提升,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将巴西2024/2025年度大豆出口量调减了240万吨。作为我国主要大豆进口来源国,巴西大豆出口量已从峰值回落。近日巴西大豆升贴水也不断上升,我国进口巴西大豆成本持续增加,进口8月船期大豆压榨利润偏低。此外,我国大豆远月采购进度滞后,四季度进口大豆买船较少。船期监测显示,目前我国8月船期大豆采购基本完成,9月超过七成,10月至明年1月几乎没有买船。中美贸易存在不确定性,叠加巴西大豆价格高企,国内油厂对远月美豆采购保持谨慎。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也在积极尝试从供应结构上破局。为对冲远期风险,我国首次开启阿根廷豆粕规模化进口业务,首批3万吨豆粕预计于7月装船,9月抵达广东省。从进口量级上看,短期不会对国内豆粕市场产生太大影响。但此次是2019年中国政府批准阿根廷豆粕进口以来的首次大规模购买,标志着蛋白原料供应多元化迈出关键一步。若阿根廷豆粕性价比优势延续(当前进口成本为360美元/吨),或成为调节远期缺口的有效补充。
需求端韧性凸显
尽管不同养殖板块有波动,但整体饲料生产对豆粕的消耗量具有刚性,需求端韧性是豆粕价格下方的重要支撑。虽然生猪产能处于调整期,能繁母猪存栏连月调减,但生猪绝对存栏量仍高达4.24亿头。当前正值水产养殖旺季,鱼类生长速度加快,对高蛋白饲料需求旺盛,构成季节性利多。
综上所述,近期豆粕市场呈现供应端充裕与需求端韧性并存的局面。巴西大豆出口下降及升贴水不断上升,叠加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使豆粕后市面临供应收缩与成本抬升的双重驱动。尽管我国正积极寻找破局之道,但短期内难以有效缓解供应矛盾。需求端,饲料需求对豆粕价格具有一定支撑。整体来看,随着进口巴西大豆持续到港及油厂开机率维持高位,近月豆粕供应较为充足,限制豆粕价格上涨空间。远月仍存在不确定性,大豆供应紧张的预期为豆粕底部提供支撑,豆粕价格或维持强势震荡格局,需关注美豆产区天气及中美贸易情况。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