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以来,多晶硅价格在 「反内卷」 政策预期下快速上涨,现货 N 型复投料平均价从 33 元/千克上涨至 43 元/千克,涨幅约 30%。期货主力合约也跟随大幅上涨,从 33090 元/吨上涨至 40855 元/吨,涨幅约 23%。
《人民日报》6 月 29 日头版推出的金社平文章 《在破除 「内卷式」 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指出,「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 『内卷式』 竞争。」 随后,《求是》 杂志在 7 月 1 日刊文 《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 「内卷式」 竞争》,对 「内卷式」 竞争发出严厉警告,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一旦竞争过了头、越了界,演变成无序 「内卷」,就会扭曲市场机制、破坏市场公平,造成诸多负面影响。7 月 3 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企业座谈会,14 家光伏行业企业及光伏行业协会负责人作交流发言,并提出政策建议。在本次座谈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指出,要坚决落实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关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货快速回应 「反内卷」 预期
本次多晶硅价格快速上涨的交易逻辑是 「反内卷」 政策预期支持下的报价上行。在 《在破除 「内卷式」 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和 《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 「内卷式」 竞争》 文章发表后,市场预期开始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企业座谈会后,光伏产业企业快速响应,7 月以来,多晶硅现货报价快速上涨,期货盘面跟随现货报价上涨。在首次上调 N 型复投料平均报价至 39 元/千克时,期货盘面甚至出现多合约涨停的情况。但在再次上调 N 型复投料平均报价至 46 元/千克时,期货盘面走势较为理性,仍有较大幅贴水。报价大幅上涨是因为厂家根据全产能成本折旧进行报价。目前多晶硅产业开工率较低,约为 40%,因而单位产量折旧摊销较高。此外,多晶硅企业的投资较高,折旧按 10 年计算均值在 5000~8000 元/吨,若是按开工率折算,完全成本可大幅抬升 10000 元/吨以上。因而,多晶硅现货报价上涨较快。
基本面情况变化不大
最近,多晶硅现货报价快速上涨 28%~32%,期货盘面跟随现货报价加速上涨,主力合约上涨约 16.39%。虽然后期现货根据全产能成本折旧报价大幅上涨,但期货盘面走势较为理性,涨幅相对温和,若要修复贴水,则仍有较大上涨空间。市场在价格大幅上涨后持观望态度,一是因为在短期内大幅上调报价后,下游或难以消化,目前暂未有成交;二是在目前装机收益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上游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或进一步减少预期装机收益,新增装机容量可能因此而下降。关注价格传导和供需达到平衡的方式。从供应角度来看,多晶硅 6 月产量在 10.1 万~10.2 万吨。7 月随着各大主要生产企业复产,产量有较大增幅,有望达到 11 万吨。关注 「反内卷」 相关政策对产能和产量的影响。从需求角度来看,上旬需求持续环比回落,下游产品价格下跌,中旬在多晶硅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下游也纷纷上调报价。多晶硅价格最近快速上涨 28%~32%,下游受此带动价格有所上调,但相较多晶硅的涨幅依然较小,关注价格向下传导情况,预计本周下游产品将陆续调涨价格。硅片库存有所去化,电池片企业库存或较低,可关注涨价后的成交情况。
企业利润将进一步修复
从利润修复的角度来看,今年一季度,多晶硅利润在原材料硅粉价格下跌和自身价格小幅提升的带动下有所修复。二季度虽然多晶硅的价格持续下跌,但因原材料工业硅粉跌幅更大,多晶硅的亏损仍在收窄。7 月以来,多晶硅报价快速上涨,若有所成交,则企业利润将进一步快速修复,三季度有望看见企业利润由负转正。多晶硅价格上涨是行业利润修复的核心驱动力,短期可通过毛利率扩张、现金流改善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中长期则能推动低效产能出清、技术升级与合规转型,为行业进入良性循环奠定基础。但也需要警惕价格过快上涨引发产能反弹和需求塌陷,一方面,利润的快速修复可能刺激已停产的高成本产能重启,导致供应增量超预期,反噬价格与利润;另一方面,装机需求在收益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投资回报率将进一步下滑,或影响终端装机积极性,从而引发需求塌陷的负反馈。
综上,本次多晶硅价格快速上涨的交易逻辑是 「反内卷」 政策预期支持下的报价上行,关注多晶硅价格向下传导是否顺畅。多晶硅价格上涨对行业利润修复具有显著正面作用,但企业受益程度取决于成本控制能力、产品质量和销售能力等,优质的产品在同样的价格下更有竞争优势,高成本产能或逐步被淘汰。短期看,多晶硅优质企业盈利有望快速回升,中长期需关注多晶硅价格回升后下游的接受度以及利润修复后产量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