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酸锂价格探底之际,锂矿企业分化趋势明显。
截至 2025 年 7 月 24 日,已有 14 家锂矿企业披露上半年预期业绩。整体来看,7 家盈利,7 家亏损。在盈利企业中,天齐锂业(002466.SZ) 和威领股份(002667.SZ) 扭亏,藏格矿业(000408.SZ)、西藏珠峰(600338.SH)、科达制造(600499.SH) 实现增长。而赣锋锂业(002460.SZ)、盛新锂能(002240.SZ) 等仍陷入亏损。
7 月 25 日,永杉锂业有关人士告诉 《华夏时报》 记者,「产能过剩的情况比去年和前年都要严重,供过于求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今年上半年的跌幅是过去几年中最大的,跌到 6 万元/吨,任何一家正常的企业都会开始出现问题,客观来说上半年有矿的企业要同时做矿和盐的存货跌价准备,会亏得更厉害,原则上不可能在第二季度盈利。」
锂价下行
锂盐下行期间,毛利减少和存货跌价一直是业绩下降企业的共性。
2024 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从 10 万元/吨跌到 9 万元/吨。对比来看,2025 年上半年碳酸锂跌价幅度更大。据上海有色网数据,2025 年上半年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报 7.04 万元/吨左右,较 2024 年上半年的 10.37 万元/吨下跌 3.33 万元/吨,跌幅达 32.11%。
具体来看,碳酸锂价格在持续探底,且第二季度降幅更大。2025 年开年,碳酸锂价格为 7.57 万元/吨,一季度小幅跌至 7.49 万元/吨,降幅 1.06%,维持相对稳定。然而进入第二季度后,价格加速下跌,6 月末跌至 6.2 万元/吨,单季度降幅达 17.22%。
同时,锂精矿价格也在同步走弱。锂精矿 (6% 品位到岸价) 的价格从 2025 年初的 845 美元/吨降至一季度末的 835 美元/吨,小幅下跌 1.18%。二季度末进一步下滑至 630 美元/吨,单季度降幅扩大至 24.55%。
上海钢联数据指出,市场对成本的敏感度正在提升。上半年来看,澳大利亚仍是最大的锂辉石进口来源地。但在今年 6 月,非洲的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南非成为我国锂辉石供应主力,6 月进口占比 48%,较澳大利亚占比高出 2 个百分点。在非洲低价原矿影响下,我国锂辉石进口均价已下行至 512.9 美元/吨。同时,澳大利亚进口均价为 695 美元/吨,巴西进口均价为 612 美元/吨。
非锂业务撑场
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告诉记者,「2025 年上半年锂盐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不佳,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产能亏到停产。从市场表现来看,除盐湖提锂企业凭借成本优势仍能维持微利外,行业整体已接近零利润水平。」
从已经披露业绩预告的 14 家企业来看,天齐锂业、威领股份、藏格矿业、西藏珠峰、川能动力(000155.SZ)、中矿资源(002738.SZ)、科达制造 7 家共盈利 29.99 亿元至 35.76 亿元。
虽然盈利企业有 7 家,但盈利的大头只有两家,一是预计净利润 17.5 亿元—19 亿元的藏格矿业,主要依靠高达 12.65 亿元的铜业投资。二是预计净利润 7 亿元—7.9 亿元的科达制造,主要受益于建筑陶瓷等业务。
剩余 5 家的预计净利润之和在 5 亿元—8 亿元。其中,净利润较高的川能动力(2.8 亿元—3.3 亿元)、西藏珠峰(2.04 亿元—3.06 亿元) 和中矿资源(6500 万元—9000 万元) 都有其他可以保持盈利的业务,比如风电、铅锌和稀有轻金属。同时,他们的锂业务都因为产品降价处于承压状态。
中矿资源表示,「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自有锂盐产品销量约 1.78 万吨,同比增长约 5.95%。但受锂电新能源行业市场波动影响,锂盐产品市场价格较去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回调。尽管努力降低综合成本,但是板块销售收入及毛利率同比受到显著影响。」 川能动力也表示,因为锂价下跌对部分产品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在主营锂业的盈利企业中,天齐锂业是业绩增长的一家,在上半年实现扭亏,预计净利润 0—1.55 亿元。不过天齐锂业一季度盈利 1.04 亿元,二季度情况究竟如何仍未可知。据称,由于已经调整了海外子公司的锂精矿定价周期,天齐锂业耗用的锂精矿成本和公司锂化工产品售价之间的成本错配已经减少。同时,联营公司 SQM(拥有低成本盐湖项目) 的投资收益同比也有所增长。
二季度影响大
永杉锂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碳酸锂今年上半年的跌幅是过去几年中最大的,跌到 6 万元/吨,任何一家正常的企业都开始出现问题。客观来说上半年有矿的企业要同时做矿和盐的存货跌价准备,会亏得更厉害,原则上不可能在第二季度盈利。」
在 14 家统计企业中,江特电机(002176.SZ)、永杉锂业(603399.SH)、西藏矿业(000762.SZ)、金圆股份(000546.SZ)、赣锋锂业、西藏城投(600773.SH)、盛新锂能 7 家共亏损 13.32 亿元至 18.36 亿元。
亏损前四分别是盛新锂能,预计亏损 7.2 亿元—8.5 亿元;赣锋锂业,预计亏损 5.5 亿元—3 亿元;永杉锂业,预计亏损 1.73 亿元—1.16 亿元;江特电机,预计亏损 1.25 亿元—0.95 亿元。除了永杉锂业是首亏,其他 3 家都是续亏,即去年同期也在亏损。
从盛新锂能可以看出锂盐第二季度大幅跌价的影响。对比去年同期亏损 1.87 亿元,盛新锂能今年上半年要亏得更多。并且,因为一季度亏损 1.55 亿元,因此二季度亏损会明显更大,预计在 5.65 亿元—6.95 亿元。据公司称,今年上半年亏损主要受行业供需格局影响,锂价在第二季度继续下跌,使得公司毛利同比下降。同时公司也对存货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预计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同比会大幅增加。
赣锋锂业仍然亏损,但亏损略有收窄。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主要是锂电业务贡献了更多营收,同时储能和投资收益等方面也贡献了较大的非经常性损益。不过,锂电板块是否盈利要看后续中报披露情况。」
今年上半年首亏的永杉锂业则是无矿企业的代表。它曾在年报中表示,2025 年会以澳大利亚规模化矿山为供应基本盘,保障稳定原料供应,并拓展非洲、南美等供应渠道,同时力求实现锂资源自给方面从无到有的突破。因此,可以说它代表了只有冶炼厂但有稳定锂矿供应的一类企业。
永杉锂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永杉锂业的模式相对简单,从采购矿的价格和最后销售的价格就可以看出盈亏,但设备有折旧,员工要发工资,永杉不论盈亏都会坚持生产和销售。由于没有矿,公司在成本控制上一直做得不错,按正常的生产销售来讲,原则上永杉不应该亏这么多,只是因为极端的下行行情而造成了价格错位。高周转才是这个行业良性运转的真正基础。」
(华夏时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