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美国企业迎来新一轮裁员潮。根据美国一家职业咨询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美国企业当月宣布的裁员人数超过 6 万人,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这一裁员潮的背后,是受人工智能(AI)、关税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刊发的一篇报道认为,人工智能(AI) 技术已成为美国企业今年岗位流失的五大主因之一。报道说,自 2023 年以来,超 2.7 万个岗位直接因 AI 兴起被取代,仅今年 7 月,美国私营企业因加速采用 AI 技术,已裁撤超 1 万个工作岗位。
数据显示,截至 7 月,美国企业已宣布超过 80 万个私营部门岗位削减,创下 2020 年以来同期最高纪录。其中,科技行业成为 「重灾区」,累计裁撤近 9 万个岗位,同比激增 36%。
多家美国科技巨头近期相继公布裁员计划:英特尔宣布将裁减 15% 的员工;微软在业绩向好的趋势下,仍启动今年第二轮裁员,预计影响 9000 名员工。分析认为,这些企业在加大 AI 投入的同时,正通过裁员等方式控制成本。
报告分析,人工智能的快速进步与工作签证政策的不确定性,正在重塑就业格局。其中,年轻求职者首当其冲。过去一年,美国企业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初级职位招聘量下降 15%,而招聘要求中提及 「人工智能」 的岗位数量却激增 400%,凸显技能需求结构性转变。
除 AI 因素外,今年已有超 29.2 万个岗位因联邦开支削减计划被裁撤,波及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及医疗领域。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反而使零售业加速裁员。报告显示,截至 7 月,零售商宣布削减超 8 万个岗位,同比激增近 250%。报告还警告称,最新关税政策可能导致物价上涨、货架商品减少以及就业岗位流失。
(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