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 9 月降息大门已经敞开?
今日凌晨,美联储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 (简称 《褐皮书》) 显示,各地区均出现价格上涨,大部分辖区报告为 「温和或轻微」 的通胀,大部分辖区整体就业水平几乎没有净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发布的 《褐皮书》 中,关于通胀的提及次数接近四年来的低点。
与此同时,美联储官员们的最新讲话也释放重磅信号。其中,美联储理事沃勒表示,美联储应在本月开始降息,预计在未来 3—6 个月内,可能会看到多次降息。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表示,美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下行风险增加。
受此影响,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持续升温。芝商所 「美联储观察」 工具显示,目前市场预计,9 月降息 25 个基点的概率升至 96.6%;年内的降息幅度大概率在 50 个基点至 75 个基点之间 (降息 2—3 次)。
美联储最新发布
北京时间 9 月 4 日凌晨,美联储官网发布了最新一期 《褐皮书》,其中显示,各地区均出现价格上涨,其中 10 个辖区报告为 「温和或轻微」 的通胀,另外两个则出现 「强劲的投入价格增长」。
《褐皮书》 指出,美联储各辖区反馈,由于许多家庭的工资未能跟上物价上涨,消费者支出持平或下降。
据 《褐皮书》,几乎所有辖区都提到了与关税相关的价格上涨,许多地区的联系人表示关税对投入品价格的影响尤为明显。保险、公用事业和技术相关行业的商业联系人都报告了更高的价格。
美联储发布的 《褐皮书》 汇总了 12 家地区联储对全美经济形势进行摸底的结果,该报告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例会的重要参考资料。美联储官员将于 9 月 16 日至 17 日召开下一次利率会议。
据财经金融博客 Zerohedge 统计,在本次 《褐皮书》 中,关于通胀的提及次数接近四年来的低点。与此同时,「放缓」 的提及次数则从 7 月的两年来高点 56 次降至 34 次。这表明,根据美联储受访者的反馈,无论是通胀还是经济放缓,目前都不再是主要担忧的风险因素。
劳动力市场方面,《褐皮书》 显示,有 11 个辖区描述整体就业水平几乎没有净变化,另一个辖区则报告了小幅下降。有半数地区还报告移民工人数量减少,尤其是在纽约、里士满、圣路易斯和旧金山的建筑行业。
另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最新公布报告,美国 7 月 JOLTS 职位空缺 718.1 万人,降至 10 个月来的最低水平。这表明在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美国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正逐步减弱。
受此影响,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继续升温。截至北京时间 9 月 4 日 06:30,据 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 9 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 3.4%,降息 25 个基点的概率为 96.6%。美联储 10 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 1.6%,累计降息 25 个基点的概率为 46.8%,累计降息 50 个基点的概率为 51.6。
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首席经济策略师 Ellen Zentner 指出,美联储已经为降息敞开了大门,但幅度大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疲软是否比通胀上行构成更大的风险,市场焦点将继续放在就业市场。
美联储官员发声
与此同时,多位美联储官员的最新讲话也释放了明确的降息信号。
美东时间 9 月 3 日,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 (Christopher Waller) 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们需要在下次会议上启动降息,在此之后,我们也不必遵循固定的步骤来实施降息。」
他预计,「在未来 3—6 个月内,我们可能会看到多次降息」。
沃勒称,随着关税政策影响逐渐消退,美国通胀可能在 6—7 个月后 「更接近」 美联储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应当提前应对就业市场潜在的急剧下行。
「因为通常劳动力市场一旦恶化,就会恶化得很快。」 沃勒认为,目前的基准利率高于中性利率,仍在限制经济。
对于降息的路径,沃勒指出,9 月议息会议后,美联储官员们可以就具体的降息节奏展开讨论,「未来我们可以了解事态的发展,因为人们仍然担心关税通胀。我不担心,但其他人都担心」。
他表示,在启动首次降息后,美联储可以根据经济走向灵活调整后续步骤。
关于未来的降息空间,他表示:「我们大概知道可能要降息多少——可能是 100—150 个基点。但我们能多快实现这个目标,将取决于数据的表现。」
同日,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阿尔贝托·穆萨莱姆 (Alberto Musalem) 表示,美国劳动力市场面临下行风险增加,疲软的房地产市场对经济构成下行风险。
穆萨莱姆在演讲中表示,目前政策利率的适度限制性设定与当今充分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和核心通胀率一致,比美联储 2% 的目标高出近一个百分点。
他指出,预计劳动力市场将逐渐降温,并保持接近充分就业,而最近的数据进一步增加了他对劳动力市场下行风险的看法。
此外,他预计关税将在未来 2—3 个季度内影响整个经济,之后对通胀的影响将消退。他预计通胀率将在 2026 年下半年恢复向 2% 收敛。
(证券时报网)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