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深圳「金九银十」迎政策大礼包 购房门槛、房贷成本双双下调

中国创新药授权交易大热 如何紧握商业化质效主导权?

2025 年 9 月 7 日

国内核心 CPI 同比涨幅连续第 4 个月扩大

2025 年 9 月 11 日

9 月 10 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2025 年 9 月 11 日

美国 8 月 PPI 意外大幅降温,美联储降息 50 个基点有戏了?

2025 年 9 月 11 日
广告

「李逵」 阿嬷手作来京开店排大队,「李鬼」 品牌连夜改门头

2025 年 9 月 11 日

提质增效 制造业含 「期」 量不断提升

2025 年 9 月 11 日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2025 年 9 月 11 日

AI 算力硬件股集体反弹,创业板指涨超 1%,创业板 ETF(159915) 今日成交额超 50 亿元

2025 年 9 月 11 日

波兰正式请求启动 「北约第四条款」!俄坚称无任何攻击波兰计划

2025 年 9 月 11 日

小鹏汽车欧洲首个研发中心正式启用

2025 年 9 月 11 日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2025 年 9 月 11 日

美国大幅下调年度就业增长数据

2025 年 9 月 11 日
降息预期和避险需求续上涨动能,黄金多头继续保持主导地位!

降息预期和避险需求续上涨动能,黄金多头继续保持主导地位!

2025 年 9 月 11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9 月 11 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中国创新药授权交易大热 如何紧握商业化质效主导权?

来自 作者: 季媛媛
2025 年 9 月 7 日
在 24 小时
0

作者:
季媛媛

  2025 年以来,创新药领域的 BD(商务拓展) 合作热潮迭起,中国 Biotech(创新药企) 与国际大药企的合作案例频现,商务拓展日益成为推动创新药企业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医药魔方 《2025H1 医药交易趋势报告》 显示,近 5 年 License-out(对外授权) 交易在中国相关交易中的首付款及总金额占比均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 License-out 首付款和总金额分别达 26 亿美元和 600 亿美元,在中国相关交易金额中的占比分别为 91% 和 99%。今年上半年,中国相关交易的总金额已超越 2024 年全年总额,多出 37 亿美元,实现了 129% 的同比增长。

  另外,在交易数量上,今年上半年中国 License-out 交易数量达 72 笔,占中国相关交易数量 50%,为近 5 年最高。今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 TOP10 中,中国创新药资产贡献率超 80%,且交易金额最高的资产也来自国内药企。

  这也使得目前一级市场融资总金额首次被 License-out 首付款反超,跨国公司和海外风投的 NewCo 和 BD 资金成了中国创新药造血的核心,并为 CRDMO 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

  「大部分跨国药企在收购 biotech 企业相关项目后,会加强与我们的合作。对于已经在药明生物的项目,被收购后,其市场定位将从中国本土跃升至全球范围,从而大幅提升项目价值。」 药明生物 CEO 陈智胜表示,药明生物大部分客户被收购的项目,收购方往往也是公司现有客户,这实际上是客户之间的交易,即海外客户收购中国客户的资产。此类项目将全部保留在药明生物,订单价值预期增长。原本仅针对中国市场的项目,订单金额或为一千万元人民币,而进入美国市场后,金额有望跃升至一千万至两千万美元之间。

  「医药行业的特性在于,每五到六个药物中仅有一个能够成功,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皆是如此。目前这一波 BD 产品相较于前几年的产品有了显著提升,原因在于头部 CRDMO 企业大幅提高了行业质量标准,从而降低了研发型药企资产的风险。」 陈智胜指出,前几年,中国的产品在价格上相对海外更为便宜,主要缘于中国的数据缺乏信任度,因而不可避免地要打个 「折扣」。然而,近两年来,「折扣」 一词已鲜少提及,国内分子的质量已大幅提升,大型药企发现其与自身所做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基本不再存在折扣现象。

  强者愈强,创新药 BD 授权 「出海」 能够使药明生物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但也需要面临复杂的三方关系,这使得商业决策更具复杂性。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生物医药产业的下一程,从 「药物研发」 到 「产品上市」,从 「技术创新」 到 「质量交付」,一条新的服务逻辑正悄然成形。

  市场变化中寻机遇

  过去五年,资本市场经历了显著变化。

  2021 年融资与创新活动颇为活跃,估值亦被大幅推高。然而,自 2022 年起直至 2024 年,市场环境欠佳,融资难度显著增加。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二级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回暖迹象,但这一趋势或许尚未传导至一级市场。

  鉴于市场出现的一些新变化与新模式,变与不变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谈及当前市场现状,昂阔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商务官富天认为,近十年,医药行业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2016 年至 2021 年的前五年,第二阶段为 2021 年至今年年初。后五年,行业步入了资本寒冬,但当前已初露复苏的积极端倪。

  富天观察认为,与前五年相比,在资本寒冬期间,行业出现三个显著差异:

  其一为产品管线方面。2016 年前后,几乎每家公司的产品管线数量均在 10 个以上,彼时若产品管线少于 10 个,企业甚至羞于对外提及。当然,当时的管线大多属于 Me - too 类产品。如今,中国公司的产品管线已得到大幅优化,数量减少且更为精良,基本都以追求国际一流竞争力为目标,重点考量管线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以及未来授权出海的可能性;

  其二是资金来源的变化。前五年,企业资金主要依赖一级市场融资。2018 年之后,企业可借助香港二级市场进行融资,资金来源全部依赖于投资人。而如今情况有所不同,新增了 BD 这一资金来源。自 2023 年起,BD 业务的首付款已超过 IPO 融资额,这表明当前资金来源中,BD 位居首位,融资次之。

  其三,前五年每家创业公司都宣称要成为综合性生物制药企业 (biopharma),试图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布局,涵盖研发、商业化乃至生产。如今情况已发生转变,企业基本倾向于讲述生物技术公司的故事,专注于某一环节,通过授权合作,甚至并购实现退出。

  「美国的 Biotech 行业便是如此,历经牛市与熊市的交替,行业和市场变得愈发成熟。保持不变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优质管线的追求,二是不能忽视管理团队对于公司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市场环境不佳的时期。」 富天说。

  中国将成为海外药企引进创新药品的关键阵地。这是因为中国凭借较低的成本和创新优势,能够开发出性价比高的药品。特别是,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促进了新靶点和技术的研发,使中国在药品改良和优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全球市场+欧美定价,未来给创新药行业带来潜在约 82 亿美元的利润增量。根据行业机构分析,随着已授权项目在海外推进临床试验,经过 5~10 年的研发周期,预计 2020 年后授权出海的中国创新药有机会在 2025-2030 年内在全球实现商业化,给相关企业带来销售分成 (净利润)。

  BD 浪潮持续上涨,二级市场回温明显,对比之下,一级市场对于生物医药的投资却犹豫不决、反应迟钝。医药魔方数据显示,一级市场投资从 2021 年高点时的 157.72 亿美元下降到 2024 年的 42.19 亿美元,降幅达 73.25%。

  眼下,鉴于基金来源已从私募股权融资逐渐拓展至包含部分来自 BD 的交易,这一变化也对创新药企的退出方式产生了影响。无论是对于投资人还是创业公司而言,退出途径将不再仅依赖于首次公开募股 (IPO),还会出现基于业务拓展的现金分配退出方式,其中亦涵盖并购的可能性。

  从代工厂到生态伙伴

  目前,跨国制药公司内部管线的内部收益率不足 5%,这一收益率既难以支撑公司的市值,也无法弥补净资产收益率的损失。因此,它们必然会寻求效率更高的企业,比如从中国的生物科技公司引进更多管线。

  无论是前几年还是今年,biotech 业内从业者需要做的是持续提升自身的研发效率,因为未来无论是生物制药、制药还是生物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都是内部收益率即研发效率最高的企业之间的角逐。

  对 Biotech 而言,效率已不只是项目节奏问题,更关乎融资窗口、授权谈判甚至临床竞争排序。

  此时,CRDMO(Contract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作为生物药行业中承接创新成果、打通产业链的关键角色,其价值也正从 「代工厂」 演进为 「生态伙伴」。有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医药 CDMO 市场规模已达 1462.9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全球 CDMO 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800 亿美元左右,2030 年将进一步增长至 2500 亿美元以上。

  陈智胜认为,本年度,我们观察到欧洲、美国、日本市场均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尽管中国整体医药行业的投融资回暖迹象尚不明显,但抗体偶联药物 (ADC) 和双特异性抗体等细分领域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目前,跨国公司关注的必然是自身当前相对落后的赛道,否则便无收购的必要。以往,跨国公司并未充分认识到双抗的价值。以 PD - 1/VEGF 为例,事实上二十年前便有诸多美国公司涉足相关研究,但要使药物通过概念验证 (POC),证实其真正具备有效性,极具挑战性。相比之下,在中国市场,同类项目的完成时间可缩短至一半,资金投入更是低至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跨国公司通常采用理性设计 (rational design) 的方法来评估和筛选药物,由于双抗和抗体药物偶联物研发难度较大,跨国公司反而未开展相关工作。凭借庞大的数量和低廉的成本优势,加之近年来投资热潮的推动,中国企业凭借时间差和成本优势,开始在行业中崭露头角。每个赛道均有众多处于研发阶段的产品,例如在 PD - 1/VEGF 领域,该领域汇聚了二十余家积极参与的企业。

  「针对拥有出海项目的企业而言,其资金充裕,且当前上市窗口已然开启,众多公司正排队等候上市。以往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与出海业务协同发展,如今一级市场逐渐降温,而二级市场和出海业务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如同三驾马车,其中两驾已然疾驰,一级市场也将很快被带动起来。」 陈智胜指出。

  至于后续的热门赛道,陈智胜认为,双/多抗、ADC 及减肥领域是当前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回顾过去三十年,单抗领域最为辉煌,而未来十年、二十年,双/多抗和 ADC 有望继续引领风骚。此外,mRNA 技术也极有可能崭露头角,不再局限于疫苗领域,而是拓展至治疗性药物的研发。」 陈智胜说,回溯至 2017、2018 年,双/多抗、ADC 还仅被视为概念性存在,如今却已变为现实。未来,药明生物将持续投资建设新技术平台,并持续关注其他新兴领域的动向。

  当前,中国创新药产业正经历由 「数量积累」 向 「质量提升」、由 「自主发展」 向 「全球布局」 的深刻转变。跨国公司和海外风投的 BD 资金成了中国创新药造血的核心。而 CRDMO 作为生物药行业中承接创新成果、打通产业链的关键角色,其价值正在从 「代工厂」 向 「生态伙伴」 演进。

(21 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YOU MAY ALSO LIKE

国内核心 CPI 同比涨幅连续第 4 个月扩大

9 月 10 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国内核心 CPI 同比涨幅连续第 4 个月扩大

2025 年 9 月 11 日

9 月 10 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2025 年 9 月 11 日

美国 8 月 PPI 意外大幅降温,美联储降息 50 个基点有戏了?

2025 年 9 月 11 日

「李逵」 阿嬷手作来京开店排大队,「李鬼」 品牌连夜改门头

2025 年 9 月 11 日

提质增效 制造业含 「期」 量不断提升

2025 年 9 月 11 日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2025 年 9 月 11 日

AI 算力硬件股集体反弹,创业板指涨超 1%,创业板 ETF(159915) 今日成交额超 50 亿元

2025 年 9 月 11 日

波兰正式请求启动 「北约第四条款」!俄坚称无任何攻击波兰计划

2025 年 9 月 11 日

小鹏汽车欧洲首个研发中心正式启用

2025 年 9 月 11 日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2025 年 9 月 11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9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 8 月    

近期动态

  • 国内核心 CPI 同比涨幅连续第 4 个月扩大
  • 9 月 10 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 美国 8 月 PPI 意外大幅降温,美联储降息 50 个基点有戏了?
  • 「李逵」 阿嬷手作来京开店排大队,「李鬼」 品牌连夜改门头
  • 提质增效 制造业含 「期」 量不断提升
  •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