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上海证券报
8 月以来,有 18 家北交所拟上市公司更新相关动态,其中 6 家披露第二轮审核问询函,2 家披露第三轮审核问询函,另有 10 家公司披露问询回复。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监管问询内容明显向纵深推进,从传统财务数据核验延伸至业务实质与持续经营能力的多维审视,聚焦业绩可持续性、募投项目合理性及收入真实性三大核心维度,反映出北交所从源头上严把入口关、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监管导向。
业绩可持续性成问询核心
在上述 18 家企业中,有 17 家被明确问及竞争优势或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监管部门要求公司结合产品竞争力、行业情况、市场需求等因素,对未来经营做出审慎评估和披露。即便未直接提及 「业绩增长可持续性」 的通宝光电,也被要求说明是否存在大客户依赖和原材料供应风险。
以百瑞吉为例,监管部门关注到其核心产品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 (宫腔用)2024 年营收占总营收比重超 60%,要求该公司结合该类产品宫腔手术量变化、产品市场渗透率及与竞品对比情况,进一步论证该部分收入是否具有持续增长空间,是否存在市场空间较小或渗透不及预期的风险。
华汇智能则因与行业趋势背离的业绩表现受到问询。在 2023 年及 2024 年,该公司营收分别增长 57.47% 和 42.07%,扣非净利润增速为 76.17% 和 35.51%;然而同期其可比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均值下降 32.82%,净利润降幅更超过 124.06%。监管部门要求该公司说明在下游磷酸铁锂行业总体业绩下滑、主要客户之一的万润新能放缓产能投放的背景下,其业绩逆势增长的原因及可持续性。
在对沛城电子的问询中,北交所则敏锐捕捉到了造成该公司业绩波动的区域轮动效应。该公司电池电源控制系统的收入主要来自海外特定区域户用储能需求,受局部政策、能源危机等短期因素爆发后又快速退潮。监管部门据此要求该公司结合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关键区域的政策变化、市场饱和程度、新增装机量趋势等说明业绩可持续性,以及原有区域需求退潮后,公司开拓新市场的能力能否跟上。
警惕盲目扩产与产能消化风险
除对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关注外,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与现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匹配度,也是北交所问询的另一重点。尤其是在企业产能利用率不高、行业存在下行风险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反复要求论证扩产的合理性与产能消化途径。
例如,新天力本次发行计划募资 3.98 亿元,其中 3.37 亿元用于扩产塑料食品容器,项目达产后将新增产能 3.6 万吨/年。监管部门要求公司说明在现有产能 7.37 万吨的基础上,大幅扩产后产能的具体消化途径和风险,并要求结合工程费用、设备单价等同行业对比,分析募集资金规模的合理性。
又如,通宝光电也被问及 LED车灯模组扩产项目的消化能力。该公司已在主要客户上汽通用五菱中占据 90% 以上份额,此次募投项目拟新增产能 1000 万件/年,总产能将翻倍。北交所要求其说明是否具备开拓新客户、新市场的能力,以支撑产能消化。
农大科技在报告期内产能利用率呈连续下滑态势,分别为 65.14%、68.72% 和 56.63%,却仍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复合肥、微生物制剂等原有产品的扩产。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公司说明在行业季节性显著、产能利用率较低的背景下,继续扩产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财务合规性深入业务实质
财务真实性一直是发行审核的重中之重,而北交所的问询已明显从表单勾稽深入至业务节点与控制权转移实质,尤其聚焦收入确认时点、依据及业务模式的合规性。多家企业因收入确认方式存在异常,被要求详细说明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例如,农大科技存在部分客户自提货物却由公司联系运输方,且运输损毁风险由运输公司承担的情形。监管部门质疑其在此类业务模式下,以司机签收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合理性,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中控制权转移的收入确认原则。
又如,荣鹏股份 2024 年一笔金额为 258.78 万元的订单出现异常,且该订单为公司当年的第二大订单。该订单实际发货、报关、提单及签收日期俱全,最后一批货已于当年 11 月 14 日签收,但当期销售金额为 0。此外,公司还存在提单时间晚于收入确认时间的情况,引发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质疑。据此,北交所要求该公司说明该笔订单的真实性及截止性差异的合理性。
还有瑞尔竞达采用的 「吨铁结算」 模式也受到关注。在该模式下,收入依赖客户及公司派驻人员统计的出铁量数据,且部分结算单缺乏客户签字或盖章。监管部门要求公司说明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缺乏客户签认的结算单对应项目的回款情况,是否存在收入调节空间。
综合来看,北交所正在通过多轮递进式问询,对申报企业实施 「穿透式」 审查。除上述三大主线外,监管部门关注的问题还涉及存货积压风险、成本及期间费用核算的准确性等。
(上海证券报)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