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南启动 「跨境电商+产业带」 活动,并编制全省跨境电商产业地图,发布包括家具家居、机械制造、工程建材等 17 个产业类别在内的 138 家 「源头工厂」 目录,旨在精准对接供需,推动特色产业带出海。此外,河南还携手山东、浙江、重庆等省市跨境电商协会,推动行业跨区域融合发展,助力跨境电商企业 「抱团出海」。
每经记者|刘艳美 每经编辑|杨欢
河南日报、中新网消息,9 月 11 日,郑州航空港区举办全球跨境电商河南产业带供采对接会暨郑州航空港区优质产业用地推介会,吸引 1688、亚马逊、TikTok、SHEIN 等全球顶尖电商平台,以及 100 余家月销售额千万至一亿美元的跨境大卖家携全球订单齐聚,为河南本土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 「出海」 良机。
公开数据显示,「十四五」 以来,河南已获批设立 7 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贸易网络覆盖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豫货出海」「海货入豫」 通道愈发畅通。
其中,作为河南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区,郑州航空港区近年来持续跑出 「出海」 加速度。2024 年,全区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 258.5 亿元,同比增长 55.6%;今年上半年仍保持高速增长,单量同比增长 79.82%。
解读:跨境电商正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2024 年,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 2.7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高于 2024 年货物贸易增速 9 个百分点,占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 6.2%。
当前,各地都在积极布局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其中,河南起步较早,早在 2012 年,河南省会郑州就与上海、宁波、重庆、杭州等城市一道,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6 年 1 月,郑州又获批设立国家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此后,河南跨境电商一路狂飙,进出口额从 2015 年的 384 亿元增长到 2024 年 2665.5 亿元,居全国前列,远高于湖北 (679.7 亿元)、湖南 (545.2 亿元) 等中部省份,是全国跨境电商发展的 「中部引擎」。
其中,郑州作为核心枢纽,2024 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 1458.8 亿元,稳居中部第一,是名副其实的 「中部跨境电商第一城」。
不过,当地媒体此前也直言不讳地指出,近年来,各省市在跨境电商赛道的竞争愈演愈烈,起步很早的河南出现 「掉队」 现象。
比如 2022 年,在商务部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中,郑州一度由上一年第一档滑落至第二档。从各省份跨境电商综试区数量来看,广东以 21 个排名第一,山东、江苏、浙江分列二三四名,数量都超过 10 个,四省均实现地级市综试区全覆盖。中西部省份中,四川已达 9 个,河南目前仅有 7 个。
不仅如此,产业融合深度不足,也是河南跨境电商面临的突出问题。郑州师范学院院长张铟此前曾分析指出,河南口岸的跨境电商出口包裹主要来自深圳、浙江、上海等电商业发达地区的跨境电商卖家,河南本地优势出口产业和商品的结合力度不足。
为此,今年以来,河南启动 「跨境电商+产业带」 活动,并编制全省跨境电商产业地图,发布包括家具家居、机械制造、工程建材等 17 个产业类别在内的 138 家 「源头工厂」 目录,旨在精准对接供需,推动特色产业带出海。此外,河南还携手山东、浙江、重庆等省市跨境电商协会,推动行业跨区域融合发展,助力跨境电商企业 「抱团出海」。
根据此前规划,到 2025 年,河南跨境电商交易额要突破 3000 亿元。不久前出台的 《河南省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行动计划》 则提出,要大力发展 「跨境电商+产业带」,构建多业态集聚、进出口并重、线上线下融合的产业电商服务新格局。
#动向
新型储能利好来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2025—2027 年)》。目标提到,2027 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多元储能体系初步建成,形成统筹全局、多元互补、高效运营的整体格局,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 1.8 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 2500 亿元,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各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北京面向全球招商
中新社消息,「北京日」 暨投资北京大会 11 日在北京首钢园举行。活动中,北京发布 140 个招商合作项目,招商总额达 1397.5 亿元。此次招商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领域,包括昌平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招商项目、怀柔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招商项目等。朝阳区、丰台区、昌平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出 20 个 「人工智能+」 应用场景,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广东加快入境游发展
日前,广东省文旅厅等多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加快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其中提出,丰富入境游产品供给,打造 2~3 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全面提升滨海旅游,打造一批 「跳岛游」、湾区海上 「一程多站」 旅游线路。支持拓展境内外海洋旅游线路和产品,探索开展国际邮轮在港停泊 「静态游」 等多种类旅游新业态,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
鹤岗拿下 「中国石墨之城」
科技日报消息,记者 9 月 10 日从中国矿业联合会获悉,在日前举行的绿色矿山万里行 (鹤岗站) 暨加快推进中国优势矿产建成战略新兴产业会议上,中国矿业联合会为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 「中国石墨之城」 命名揭牌。目前,鹤岗已建成全球单体储量、生产规模双第一的年产 600 万吨绿色智能石墨矿山,打造了技术领先的黑龙江石墨提纯加工中心。产品矩阵从石墨精粉、球形石墨,拓展至高纯石墨、负极材料、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润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国内具有较强市场话语权的石墨新材料生产基地。
#数读
北京发布新一轮 PM2.5 来源解析结果,机动车排放等移动源居首位
北京日报消息,9 月 12 日,在 「2025 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 上,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新一轮的 PM2.5 来源解析结果。解析结果显示,在现阶段北京市大气 PM2.5 中,区域来源占 57%,本地污染占 43%。其中本地来源以移动源、生活源、工业源、扬尘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 50%、18%、10% 和 10%。
根据最新解析结果,在区域和本地均实现大幅减排的情况下,北京市现阶段 PM2.5 主要来源相对占比发生了变化。四大主要源中,移动源以柴油车、汽油车等机动车排放为主;生活源中溶剂使用、废物处理和餐饮汽修等服务业排放突出;工业源中锅炉、电力、炼油石化等行业占比较大;扬尘源仍以施工和道路扬尘为主。
相比 2020 年,本地来源的绝对 「贡献量」 进一步大幅 「瘦身」,移动源和生活源的相对 「贡献」 进一步提高,国际特大都市污染特征进一步凸显。
专家表示,在国际特大都市污染特征凸显、本地减排空间不断收窄的大背景下,要加大结构减排,发挥绿色引领作用,坚持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加快淘汰报废老旧高排放车械,加速推进车械新能源化。
#放榜
全国首份 「科创未来之星」 企业榜单,江苏、北京并列第一
9 月 11 日,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首次发布中国 「科创未来之星」 企业研究报告,共遴选出 80 家 「科创未来之星」 企业,江苏与北京并列第一,各有 21 家企业入选。
据了解,「科创未来之星」 指具备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在创业早期就展现出技术领先性、商业化潜力及高价值潜质的科技创业公司。此次上榜的 80 家企业分布于 AI 与机器人、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 10 大领域,以及具身智能、植介入器械、商业卫星、脑机接口等 35 个赛道。
从区域分布来看,80 家 「科创未来之星」 企业分布于 13 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 19 个城市。其中,北京、江苏各 21 家,广东 10 家,上海、浙江各 6 家,安徽 5 家。城市方面,北京高居第一,苏州和南京紧随其后,分别有 11 家、7 家企业入围。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