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黄辛旭 每经编辑|段炼 裴健如
沉寂已久的威马汽车宣布复活。
9 月 12 日,《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先后探访了原威马汽车位于上海青浦区的两处主要办公地点。在沪青平公路旁的威马汽车设计・采购中心园区内,EX6 Plus、EX5-Z 等车型静静停放,偶有三两员工出入办公楼,这里已在 6 月悄然复工。
而 3 公里之外,青浦区会恒路上的原威马汽车大厦,却仍是大门紧闭的模样,透过玻璃门能瞥见空荡荡的办公区和积灰的 LOGO 牌⋯⋯
「复活」 初期的威马汽车,带有几分 「冷热交织」 的复杂感。而这一切变化的起点,要回溯到今年 4 月的一则法院裁定。今年 4 月 3 日,法院裁定批准了威马四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实质合并重整程序。神秘的新股东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深圳翔飞) 正式浮出水面。
然而,这家为威马汽车描绘出 「五年推 10 款新车、2030 年营收破千亿」 宏伟蓝图的投资方,其背后真正的资金支持者究竟是谁?至今仍未清晰。此外,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也已 「失踪」 多时,此前曾有知情人士透露,其已身在海外,家人已迁居美国。
上海一办公室已复工
9 月 12 日,记者来到位于上海会恒路上的原威马汽车大厦,发现这里大门紧闭,空无一人。透过门窗,可以看到公司 LOGO 牌、广告海报等威马汽车曾经的痕迹。该园区的工作人员称,威马汽车已经搬走两年。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
而位于上海青浦区沪青平公路 1366 号的威马汽车设计·采购中心已悄然复工。记者看到,园区内停放着威马 EX6 Plus、EX5-Z 等车型,偶有员工进出办公室。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
「大约是在 6 月开始复工,目前威马汽车设计·采购中心约有 30~40 人。这里的员工主要是采购、IT、人事等岗位,其中一些是威马汽车的老员工,有一些是新招聘的员工,听说他们还在持续招人。」 一位接近威马汽车的消息人士透露,威马温州生产基地也正在招聘。
记者从第三方招聘平台上发现,一家名为翔飞新能源汽车集团的公司正在 「招兵买马」,其招聘地址主要为威马汽车设计·采购中心和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招聘的岗位覆盖了流程管理、产品企划总监、整车基地负责人、项目采购经理等。
图片来源:第三方招聘平台
9 月 6 日,威马汽车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的 「致供应商白皮书」(以下简称 「白皮书」) 显示,其重整投资人和新股东深圳翔飞目前已组建 143 人专业团队,包括 78 名翔飞员工和 55 名前威马员工,其目标是建立 400 人的核心团队。
按照该公告,威马汽车已经重启经销商网络的建立,海外市场已经获得明确订单,且深圳翔飞预计投资 10 亿元用于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产品开发等,并预计 9 月恢复生产,绝大多数供应商已表达继续合作意愿。
债务问题待解
前员工:工资和赔偿至今没拿到
不过,威马汽车过去遗留的各类问题并未随复工消失。
此前的招股书显示,2019~2021 年,威马汽车合计亏损 174.35 亿元。到 2024 年 3 月,法院确认其负债 203.67 亿元,资产仅 39.88 亿元。
威马汽车的财务困境对各方造成了严重影响。重整案附表显示,除去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青浦区税务局的 266.32 万元,威马汽车拖欠的员工薪资、赔偿金和福利金超过 4000 万元,人均债权金额超过 10 万元。
按照目前威马汽车给出的债务清偿方案,债权金额在 15 万元 (含本数) 及以下的普通债权人将在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后的 6 个月内获得全额现金清偿;债权金额在 15 万元以上的普通债权人,每个普通债权人除获得 15 万元现金清偿外,对于债权金额超过 15 万元的部分,将通过受领信托受益权份额,由信托机构变现纳入信托的资产后由管理人根据债权比例进行清偿;对威马四公司以外的原威马体系其他公司享有债权的债权人,因该些其他公司未纳入重整投资人本次重整范围,债权人可单独向威马四公司之外的子公司进行追偿 (包括但不限于申报破产债权、提起诉讼等方式)。
据记者了解,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日期是在今年 4 月 3 日,照此粗略推算,今年 10 月初,威马汽车的债务清偿工作将有初步结果。
同时,记者还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信息网上查询到威马汽车已公布部分职工债权的公示。但一位离职许久的前威马员工告诉记者,即便新的股东已经入场,他的工资和赔偿至今也没有拿到。
图片来源:全国企业破产重整信息网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复工的威马汽车设计·采购中心,其员工的工资发放也并不规律。「一般情况都是在一个月的中上旬发放上一个月的工资,但是刚刚过去的 8 月,直到月底才给员工发放了 7 月工资。」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神秘金主是谁?
尽管仍有不少问题待厘清,但威马汽车已有清晰的 「复活计划」。根据白皮书,新威马汽车制定了 2025 年至 2030 年 「三步走」 的发展规划。
其中,2025 年至 2026 年为复兴阶段,计划于今年 9 月复产 EX5 和 E5 车型,确保年内实现产销 1 万辆、争取 2 万辆的目标,并布局泰国 KD 工厂,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到 2026 年,计划实现 10 万辆满产运行,预计收入近百亿元,创造超 3000 个就业岗位。
2027 年至 2028 年则进入发展阶段,年销量目标为 25 万辆至 40 万辆,推动高阶辅助驾驶车型量产并启动 IPO 筹备;至 2030 年,力争实现年产 100 万辆、营收 1200 亿元,构建智慧出行生态圈。
在产品方面,新威马汽车将覆盖纯电与增程两大技术路线,未来五年计划推出超过 10 款新车型,涵盖从 A00 级到 C 级的轿车、SUV、MPV 和跨界车等类别。
从上述规划不难看出,新的投资人已为新威马汽车勾勒出一幅宏伟 「蓝图」。这家为威马汽车 「豪掷千金」 的公司,成立于 2023 年 9 月,注册资本仅 1 亿元,与宝能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天眼查信息显示,深圳翔飞的主要股东为深圳卓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深圳卓凯) 和深圳凤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深圳凤宇)。深圳卓凯的法定代表人和实控人为黄晶,而在黄晶的关联企业中,出现了昆山宝能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身影。对此,记者致电深圳翔飞,电话未能接通。记者曾向宝能方面多次求证,但得到回复均为 「没有了解到相关信息」。
眼下,威马汽车的 「复活」 之路才刚刚启程,仍处于起步探索的关键阶段。无论其背后真正的资金支持者是谁,从当前各方复杂的背景与现状来看,威马汽车想要真正实现 「重生」,仍面临考验与挑战。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记者|黄辛旭
编辑|段炼 裴健如 易启江
校对|陈俊杰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