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玲 胡含嫣
近日,云服务供应商甲骨文(Oracle) 对云业务的积极展望,给本就火爆的全球 AI(人工智能) 产业链又一次 「加柴添火」。
过去一周,在甲骨文最新财报的催化下,不仅甲骨文股价一度大涨 30%,英伟达等算力芯片厂商股价也跟着上涨。这并非个例,几天前,AI ASIC(专用集成芯片) 龙头博通公司表示,公司已从一位新客户处获得了价值 100 亿美元的定制芯片订单,这一消息也推动博通股价上涨近 10%。
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海外算力链依然高度景气,各大科技公司在相当长时间内会继续投资数据中心,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云服务需求。
IDC 中国研究总监刘丽辉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博通、甲骨文的大 AI 订单均来自 OpenAI 等大模型客户,很清晰地体现出了从大模型需求到智能算力需求持续扩张、到 AI 定制化芯片需求快速增长的产业链传导关系,充分说明了最终用户需求才是驱动市场快速发展的硬道理。
Gartner 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 692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 8288 亿元,同比增长高达 34.4%。预计到 2030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接近 2 万亿美元,而我国有望突破 3 万亿元大关。
由于海外算力链高度景气,中国算力链有望与海外共振,产业链相关公司业绩同样值得期待。
AI 基础设施投入竞赛
从人工智能产业链来讲,硬件等基础设施是最早开始投入的。无论大模型训练和后期的推理都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因此,各大科技巨头都在持续投资数据中心。
Meta CEO 扎克伯格此前在白宫对美国总统特朗普说:「在座的所有公司都在美国进行巨额投资,以建设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驱动下一波创新。」 扎克伯格表示,到 2028 年 Meta 将 「至少投资 6000 亿美元」。
OpenAI 创始人奥特曼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OpenAI 在不久的将来在数据中心建设上花费数万亿美元。「我们现在必须做出这些可怕的权衡,我们有更好的模型,但我们无法提供,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算力。我们还想提供其他类型的新产品和服务。」
从这些巨头对外释放的信息看,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围绕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都会继续重金投入,这也给整个算力链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预期。
云服务巨头一方面自建数据中心,一方面还与第三方云服务厂商合作,租用后者的算力中心。甲骨文的数据中心应该大部分都会提供给这些大客户使用。
甲骨文凭借在 AI 领域的重金投入,一跃成为一家颇受关注的 AI 公司。甲骨文在第一财季上披露其剩余履约义务 (RPO) 已飙升至 455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9%,意味着仅第一季度就新增了 3170 亿美元。这一爆炸性增长主要源于公司与 OpenAI、xAI、Meta 等一系列顶尖 AI 公司签订了大规模云合同,使其成为 AI 模型训练的关键基础设施提供商。
刘丽辉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AI 时代有望打破过去以通算主导的云市场格局,一方面,原来的头部云计算厂商在 AI 算力、AI 模型方面的布局和投资力度上呈现差异化,另一方面,新进入者直接从 AI 算力和 AI 模型切入市场,使得竞争更加激烈,格局向多元化发展。
「甲骨文虽然不算通算时代的头部云厂商,但其长期耕耘在数据库和云等技术领域,也有很强的客户基础和资金实力,能够快速适应 AI 时代的需求,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云基础设施服务。在 AI 热潮中,巨型客户的多云策略、微微转向或者备份需求,就能带来二线厂商业绩的飞涨,但二线厂商必须在技术、服务、性价比或特定行业/应用场景等方面积累优势,具备相应的竞争力。」 刘丽辉表示。
不过,也有观点看淡甲骨文订单,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其中一个客户占比过高;其次,合同多为长期合同,这也带来了另一个不确定性。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合伙人拜伦·迪特 (Byron Deeter) 表示,他仍然对甲骨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景持怀疑态度。多年来,甲骨文一直在云基础设施领域苦苦追赶,但目前仍落后于亚马逊、微软和谷歌。迪特表示,甲骨文仍然是一家 「B 级超大规模企业」,在人工智能软件或芯片领域没有占据重要地位。
对大科技公司来说,自建数据中心前期投入巨大,采用租用的方式可以减少投入。这也为甲骨文从数据库转型 AI 基础实施提供商提供了机遇。IDC 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 ICT 市场总投资规模接近 5.9 万亿美元,并有望在 2029 年增至 7.6 万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 (CAGR) 为 7%。
从 「训练」 到 「推理」:AI 需求跃迁打开云服务空间
从各大云厂商的财报可以看出,云服务业务板块都在高速增长,成为引领公司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板块。
谷歌第二季度云收入同比大涨 32%,资本开支 224.46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70.23%,上调全年资本开支 100 亿美元至 850 亿美元;微软第二季度智能云业务增长 26%,资本开支 170.79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23.11%, 预计第三季度资本开支将超过 300 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Meta 二季度 AI 驱动核心广告业务增长 21.5%,资本开支 165.38 亿元,同比增长了 37.16%, 同时上调全年资本开支下限 20 亿美元至 660 亿美元;亚马逊二季度云计算业务同比增长 17.5%,资本开支 313.68 亿元,同比增长 91.35%,并计划 2025 全年投入超 1000 亿美元资本性支出,大部分用于 AI 与云业务扩张。
基于对未来云服务的强烈看好,这些云服务公司敢于对基础设施进行投入,资本开支持续上行。
人工智能对算力的需求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大模型训练,一个推理。可以说,训练只是序章,而推理才是正文。
甲骨文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 Larry Ellison 在会上明确指出,AI 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甲骨文,并强调 AI 推理市场将 「远大于」AI 训练市场。他详细阐述了公司通过其新的 「AI 数据库」 抢占推理市场高地的核心战略,试图向投资者证明,甲骨文的 AI 故事才刚刚开始,其更大的野心在于企业数据的智能化应用。
GTC 2025 大会中,英伟达 CEO 黄仁勋多次提到了 Agentic AI(代理式人工智能)。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理解 Agentic AI,才能理解大会中 Token 量大幅增长的结论。
华泰证券认为,推理 Scaling 是通往 Agentic AI 的重要路径。相对于简单聊天,Agentic AI 有更复杂的任务流程,需要调用不同工具。推理 Scaling 使模型能够对复杂且开放式的用户查询提供合理、实用且更准确的响应,这些能力对于 Agentic AI 所需要的详细、多步骤推理任务至关重要。
「未来算力需求中存在两个倍数关系,即 Token 调用量随推理扩展倍数增长,算力需求随 Token 增长倍数增长,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推理端未来算力需求广阔,而目前市场存在较大预期差。」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表示。
从大模型训练来说,大模型参数每翻 10 倍,算力需求就扩大百倍。但训练具有项目制、阶段性、集中爆发的特征,一旦模型收敛,需求迅速回落。而推理市场则是一个庞大的、持续不断的需求市场。模型走向生产环境后,每一次用户调用、每一份报告生成、每一条代码补全,都需要实时算力。
华泰证券认为,随着 Agentic AI 的不断渗透,Token 调用量将增长 10 倍以上,而对应的算力硬件需求将增长 100 倍以上,长期看好算力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
中国云服务机会在哪?
中国云服务市场同样呈现爆发式增长。
阿里巴巴集团 2026 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阿里云营收增长 26% 至三年新高,过去四个季度已在 AI 基础设施及 AI 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 1000 亿元,AI 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据介绍,其中 AI 收入已经占外部商业化收入超 20%。阿里巴巴表示,增长得益于 AI 应用加速发展、客户接受度提高,同时 AI 应用带动计算和存储产品需求增长。
9 月 9 日,国际权威市场调研机构英富曼 (Omdia) 发布 《中国 AI 云市场,1H25》 报告,报告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 AI 云市场规模达 223 亿元,阿里云占比 35.8% 位列第一。报告认为,生成式 AI(GenAI) 带来 AI 云市场的爆发,2025 年预计增长 148%,到 2030 年将达 1930 亿元规模。Omdia 指出,提供高性能、差异化的 AI 云服务,需要极精细的复杂工程和垂直整合能力,这正是阿里云等头部云厂商擅长的,未来将继续引领 AI 云市场发展。
日前,根据国家数据局披露,2024 年初,我国日均 Token 的消耗量为一千亿;截至今年 6 月底,日均 Token 消耗量已经突破 30 万亿,1 年半时间增长了 300 多倍,这反映了我国人工智能应用规模的快速增长。
国家数据局表示,截至今年 6 月底,我国已经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 3.5 万个,总体量超过了 400PB(1PB 可存储约 5 亿张 2MB 大小的高清照片,400PB 的总量相当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的 140 倍左右)。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也推动了数据交易需求的攀升,截至今年 6 月底,各地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 40 亿元,数据交易机构挂牌的高质量数据集总规模达到了 246PB。
IDC 表示,从企业级视角来看,2025 年中国企业级 ICT 市场规模约为 3147 亿美元,比 2024 年增长 14.3%,持续高于 GDP 的增速。自 2025 年起中国企业级 ICT 市场以每年 12.2%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29 年中国企业级 ICT 市场规模接近 4,889.2 亿美元。人工智能及算力部署成为市场增长核心引擎。
IDC 表示,随着推理场景的爆发,国产芯片在集群性能、生态体系等方面的性能短板得到一定程度弱化,国产算力未来发展因此获得更多市场契机。AI 技术向更多行业渗透的趋势将带动 GPU 算力在公有云 IaaS 市场中的占比持续提升。IDC 数据显示,中国 IaaS 支出增速五年复合增长率达 14.7%。
出海方面,出海产品及服务正逐步由 Cloud 向 Cloud+AI 升级。国内头部云厂商积极拓展海外生态合作网络,推进全球化业务落地。越来越多云服务企业加速布局国际市场,积极输出国内市场沉淀的行业实践与产业链整合经验。
刘丽辉表示,AI 给中国云服务市场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近期中国公有云市场新增需求主要来自 AI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AI PaaS(平台即服务) 和 MaaS(模型即服务) 市场,预计 2025 年上述市场均有望呈现三位数的迅猛增长,但与国际市场不同的是,中国公有云市场仍然面临芯片供应链不确定性、价格战、竞争激烈等挑战,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规模增速。
天风证券认为,在整体市场延续较强动能之际,AI 算力方向凭借行业持续高景气,需求旺盛,成为重要的主线之一。海外算力产业链高景气度依旧,相关产业链的基本面共振更强,持续看好海外算力产业链投资机会。国内方面,后续伴随着 DeepSeek R2/V4 等以及包括 Agent、多模态方面相关进展,仍然看好 AI 行业以及围绕 AIDC 产业链的持续高景气。
天风证券表示,整体上积极看好 2025 年或成为国内 AI 基础设施竞赛元年以及应用开花结果之年。中美 AI 均进展不断,同时推理端持续推进。建议持续关注 AI 产业动态及 AI 应用的投资机会。
(澎湃新闻)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