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9 月 17 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 25 个基点到 4.00% 至 4.25% 之间。
这是美联储自 2024 年 12 月以来首次降息。会后公布的决议声明中,美联储指出美国就业增长已放缓、失业率略升,删除了劳动力市场稳健的表述,降息的决定是 「鉴于风险平衡已转变」。
通过回溯过往半个世纪的美国经济衰退期会看到,美联储在这些时期无一例外都采取了降息手段。

从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80 年代的储贷危机、90 年代的海湾战争,再到 21 世纪的互联网泡沫危机、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20 年的新冠大流行——每一次降息周期中,美联储在解决的都是美国的经济问题。
这就是为何很多人会将降息视为 「美国经济出现困境的信号」。
不过,美联储的降息也不完全只在严重的经济衰退时才会出现。
除了纾困式降息,美联储也会在预防潜在金融风险时做出较为温和的降息行动,也就是预防式降息。例如 1995 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为了解决潜在的衰退风险,美联储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从而稳定了市场。

尽管美联储在历史中已有多次降息,但此次较为特殊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在公开场合抨击美联储及其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要求他们对通胀采取更为宽松的立场,也就是降息。
自 1951 年 《财政部—美联储协议》 签署,美联储摆脱美国财政部的直接控制,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即该机构的货币政策决策如利率调整,无需获得总统及国会批准,且资金收入可以在政府证券利息中获得,无需国会批准预算。
只是政治对美联储施加影响的尝试从不停歇。「我在美联储工作了 18 年半,收到过无数要求降息的备忘录、承诺和请求。」2018 年,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在特朗普之前的美国总统,为了应对失业率上升问题,或是在大选前夕提高支持率,也常常会向美联储施压,但多数沟通都发生在大众视野之外。而特朗普则是第一个为了施压美联储降息,而将其称为 「最大的敌人」,甚至正在用撤换美联储理事的手段来寻求对该机构控制的美国总统。
特朗普要降息,是出于经济的考量吗?
为什么特朗普如此希望美联储降息?据央视新闻报道,《财富》 杂志解读认为,特朗普希望降低利率,以 「抵消」 他的关税政策所带来的通胀问题。还有观点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令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剧,他似乎希望把责任推到鲍威尔身上。
2018 年,特朗普作为总统批评美联储货币政策,但他并不在意自己打破了美国总统应该 (在明面上) 不插手货币政策的惯例:「我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对此发表意见,所以有人可能会说你作为总统不应该这样,但是我并不在乎,因为我的观点没变过。我不喜欢经济增长时利率也在上升。」
澎湃新闻梳理了过去 10 年,特朗普从政以来针对美联储的公开发言后发现,尽管特朗普的 「不喜欢利率上升」 的观点确实从没有变过,但他觉得美联储是否应该降息,则取决于他是不是美国总统。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杰弗里·弗兰克尔 (Jeffrey Frankel) 等人则进行了一项更严谨的研究,他们收集了从 2013 年 1 月到 2025 年 6 月间,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等平台 145 次公开评论美联储政策的记录。
为了探究特朗普施压美联储降息的真实动机,弗兰克尔等人运用统计回归模型,分析了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以及特朗普是否 「在任」 这一变量对其政策立场的影响。
结果显示,前三个宏观经济变量在统计上均不显著,而 「在任」 这一因素在统计上却高度显著,能够解释特朗普要求降息或加息立场中 76% 的变化。
弗兰克尔对此总结说:在特朗普的世界里,「没有泰勒规则或类似的东西……只要他当政,就会要求更宽松的货币政策。」
利率下调 25 个基点,特朗普满意吗?
对于美联储此次的降息,特朗普在 9 月 14 日就通过社交媒体抢先 「通告」:预计美联储本周将 「大幅降息 (Big Cut)」。但本次下调至 4.00% 的利率,并不符合他的期待。
本次投票的 12 名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 委员中,有 11 人都支持降息 25 个基点,只有斯蒂芬·米兰 (Stephen Miran) 认为应该降息 50 个基点,他是白宫经济顾问、特朗普的亲密盟友,本周稍早刚刚获得 FOMC 委员的任命。
今年 7 月,特朗普曾表示美联储应把基准利率从当前 4.25% 至 4.5% 的目标区间下调至 1%,以降低联邦政府借贷成本。
1% 的利率意味着什么?在本世纪美联储将基准利率调至 1% 以下时,美国乃至全球在遭遇严重危机,美国的失业率达到甚至超过了 6%。
例如最近一次发生在 2020 年,随着新冠疫情在美国暴发,美联储迅速降息以支持经济活动,到当年的 3 月 15 日,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下调到了 0% 至 0.25% 之间。

而且低息并非万能药,使用不当甚至还会有害。
1971 年,美国失业率达 6.1%,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为争取连任,向时任美联储主席阿瑟·伯恩斯频繁施压,要求美联储降息、增发货币。白宫内部录音记录显示,伯恩斯未能抵抗住尼克松的压力,同一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年初的 5.0% 迅速下降到了 3.5%。
随之而来的就是恶性通胀。美联储降息 2 年后,美国通胀率达到 8.8%,1974 年更是达到了 12.3%,同时失业率也在持续攀升,美国进入大滞胀时代。
在此次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表示将坚定致力于美联储的独立性,除了抗通胀和稳就业的 「双重使命」,没有考虑以其他方式纳入 「第三使命」。他提到,虽然关税对通胀的影响一般是一次性的,但也可能会更持久,而美联储的责任就是确保一次性的物价上涨不会演变成持续的通胀问题。
(澎湃新闻)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