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9 日,央行官网发布公告,宣布将 14 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 (即美式招标)。
业内权威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14 天期逆回购采用美式招标,进一步强化了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地位。
梳理近期央行工作可以发现,这是强化 7 天期逆回购政策利率地位的又一举措。
央行行长潘功胜 2024 年在陆家嘴论坛讲话后,央行操作框架不断优化完善,公开市场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地位得以明确。但 14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长期以来是 7 天期加 15BP,也被市场参与者认为具有一定政策属性。
上述权威专家表示,本次改为多重价位中标后,14 天期逆回购不再有统一的中标利率,可充分发挥机构市场化自主定价能力,更好反映机构差异化的资金需求。公开市场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属性更为清晰。
此次调整 14 天期逆回购操作,是对央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的进一步优化。
央行在公告中提到 「操作时间和规模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确定」。
业内权威专家表示,这说明 14 天期逆回购操作将基于银行体系流动性灵活开展,不一定像过去那样只在春节、国庆长假前,是对现有公开市场 7 天期逆回购操作的补充。
央行通常在 「十一」 和春节长假前启动 14 天期逆回购操作,启动时间根据节假日安排和机构需求灵活调整,以提前为机构提供跨节资金,保持流动性充裕。例如,去年启动时间为 9 月 23 日,约在国庆前一周。
上述权威专家指出,本次 14 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启动时点将略早于往年,使得实际占款日达到 17 天。叠加前期央行已经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了 3000 亿元资金,这有利于进一步缓解季末、长假前机构的预防性资金需求,保障跨季、跨节资金面平稳。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央行可根据流动性形势和机构需求情况,灵活搭配长、中、短期操作品种,平滑资金投放和回笼节奏,流动性管理将更加精准高效。

(第一财经)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