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过去一年,港股市场迎来久违的 「春天」。随着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科技板块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上证指数涨幅 42.77%,恒生科技指数涨幅 73.68%,而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涨幅高达 109.25%,大幅领先主流宽基和科技指数。
近一年指数走势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须谨慎
面对如此强劲的涨幅,不少投资者摩拳擦掌,希望借道指数产品布局港股科技。然而,一查才发现,港股通科技指数琳琅满目: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中证港股通科技、国证港股通科技、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
这些指数看起来都是 「港股通科技」,名字相似,表现却差异较大,到底该怎么选?
今天,我们就来一次全面梳理,从编制方案、成份股、行业分布、历史表现等多个维度,帮你找出那只心仪的指数。
一、指数编制:不同的选股逻辑造就不同特质
为什么都是港股科技指数,表现却不一样?根源在于编制方案的差异。
从成份数量和权重上限来看,除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是 50 只成份股,其他指数都是 30 只成份股,其中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个股权重上限达到 15%,龙头集中度更高。
指数成份股数量及权重上限对比

资料来源:各指数编制方案
在行业界定上,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剔除了医药、汽车、家电等行业,与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接近;中证和国证的港股通科技均包含医药、汽车、新能源等,范围较广。
行业选择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指数的 「科技成色」。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更像是 「纯粮酿造」,中证和国证的港股通科技则像是 「混合口味」,虽然都叫科技指数,但内涵大不相同。
指数选样范畴

资料来源:各指数编制方案
二、成份股:龙头越集中,指数锐度越高
成份股权重集中度也是影响指数表现的关键因素。前五大权重合计最高的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达 60%,其次为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超 59%,前十大权重合计最高的也是这两只。其中,「港股科技七姐妹」 权重合计最高的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近 64%,能更直接地反映头部科技企业的整体表现,锐度更高。
指数成份股集中度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港股科技七姐妹」 指的是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美团-W、小米集团-W、联想集团、比亚迪股份、中芯国际,来源于华泰证券。以上仅为指数成份股介绍,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以上数据仅为时点数据,指数公司后续可能对指数编制方案及样本股进行调整,指数成份股构成及权重占比将相应变动,请投资者关注相关上述调整可能带来的风险
为什么集中度越高越好?
科技行业具有典型的 「赢家通吃」 特征。头部企业凭借网络效应、规模优势和研发实力,能够获取行业绝大多数利润。赋予龙头公司更高权重,能够更好地捕捉科技产业红利,在牛市中获得更强爆发力。
三、行业分布:「真科技」 指数纯度更高
行业分布来看,各指数差异更加明显。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和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高度聚焦 TMT 领域,电子、传媒、计算机三大行业占比合计近 7 成,完全不含医药、汽车等非科技行业,科技纯度更高。
而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医药占比约 15%、汽车占比近 11%;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医药占比约 18%,汽车占比超 19%。
指数申万一级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
纯度为什么重要?
科技股与医药、汽车行业的投资逻辑完全不同。科技股受益于 AI 创新、国产替代和技术迭代,而医药股受集采政策、研发周期影响大,汽车股则与消费周期、供应链关系密切。
四、历史表现:不同指数相差较大
过去一年各只港股通科技指数均实现较大涨幅,其中最高的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达 109%,其次是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超 100%。验证了上文所说的,纯度越高,锐度越高。
过去一年指数涨跌幅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指数过往表现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拉长来看,不同指数表现差异更明显。过去三年表现最好的仍然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累计涨幅超 92%,区间年化回报近 25%,综合收益与风险来看,其历史年化夏普比率也是最优。
过去三年指数风险收益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年化回报=[(1+区间涨跌幅)^(250/交易日天数)-1]*100%;年化波动率={∑[(Ri-∑Ri/N)^2]/(N-1)}^0.5*250^0.5,计算周期为日频,N 为样本区间量,Ri 为区间收益率;年化夏普比率=(年化回报率-无风险收益率)/年化波动率,无风险收益率取一年定存利率 (税前)。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基日为 2020 年 12 月 31 日,过往年度表现:-17.64%(2021 年)、-26.71%(2022 年)、-7.63%(2023 年)、36.76%(2024 年)、18.28%(2025 上半年)。指数过往表现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五、投资建议: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指数?
综上,如果你追求科技投资的 「纯度」、更看好港股科技龙头,那么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它通过剔除非科技行业、提高龙头权重,在科技行情中弹性更大;如果你想覆盖更多 「泛科技」 行业,可以关注中证港股通科技和国证港股通科技。
看似相似的指数,背后是不同的投资逻辑。在选择指数时,我们不仅要看名字,更要了解其编制规则和成份特征,选择与自己投资理念相符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波动中保持信心,坚持长期投资,最终分享科技创新的红利。(文章来源:广发基金)
(原标题:港股通科技指数这么多,到底该怎么选?)
(责任编辑:6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过去一年,港股市场迎来久违的 「春天」。随着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科技板块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上证指数涨幅 42.77%,恒生科技指数涨幅 73.68%,而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涨幅高达 109.25%,大幅领先主流宽基和科技指数。
近一年指数走势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须谨慎
面对如此强劲的涨幅,不少投资者摩拳擦掌,希望借道指数产品布局港股科技。然而,一查才发现,港股通科技指数琳琅满目: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中证港股通科技、国证港股通科技、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
这些指数看起来都是 「港股通科技」,名字相似,表现却差异较大,到底该怎么选?
今天,我们就来一次全面梳理,从编制方案、成份股、行业分布、历史表现等多个维度,帮你找出那只心仪的指数。
一、指数编制:不同的选股逻辑造就不同特质
为什么都是港股科技指数,表现却不一样?根源在于编制方案的差异。
从成份数量和权重上限来看,除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是 50 只成份股,其他指数都是 30 只成份股,其中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个股权重上限达到 15%,龙头集中度更高。
指数成份股数量及权重上限对比

资料来源:各指数编制方案
在行业界定上,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剔除了医药、汽车、家电等行业,与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接近;中证和国证的港股通科技均包含医药、汽车、新能源等,范围较广。
行业选择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指数的 「科技成色」。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更像是 「纯粮酿造」,中证和国证的港股通科技则像是 「混合口味」,虽然都叫科技指数,但内涵大不相同。
指数选样范畴

资料来源:各指数编制方案
二、成份股:龙头越集中,指数锐度越高
成份股权重集中度也是影响指数表现的关键因素。前五大权重合计最高的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达 60%,其次为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超 59%,前十大权重合计最高的也是这两只。其中,「港股科技七姐妹」 权重合计最高的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近 64%,能更直接地反映头部科技企业的整体表现,锐度更高。
指数成份股集中度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港股科技七姐妹」 指的是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美团-W、小米集团-W、联想集团、比亚迪股份、中芯国际,来源于华泰证券。以上仅为指数成份股介绍,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以上数据仅为时点数据,指数公司后续可能对指数编制方案及样本股进行调整,指数成份股构成及权重占比将相应变动,请投资者关注相关上述调整可能带来的风险
为什么集中度越高越好?
科技行业具有典型的 「赢家通吃」 特征。头部企业凭借网络效应、规模优势和研发实力,能够获取行业绝大多数利润。赋予龙头公司更高权重,能够更好地捕捉科技产业红利,在牛市中获得更强爆发力。
三、行业分布:「真科技」 指数纯度更高
行业分布来看,各指数差异更加明显。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和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高度聚焦 TMT 领域,电子、传媒、计算机三大行业占比合计近 7 成,完全不含医药、汽车等非科技行业,科技纯度更高。
而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医药占比约 15%、汽车占比近 11%;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医药占比约 18%,汽车占比超 19%。
指数申万一级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
纯度为什么重要?
科技股与医药、汽车行业的投资逻辑完全不同。科技股受益于 AI 创新、国产替代和技术迭代,而医药股受集采政策、研发周期影响大,汽车股则与消费周期、供应链关系密切。
四、历史表现:不同指数相差较大
过去一年各只港股通科技指数均实现较大涨幅,其中最高的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达 109%,其次是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超 100%。验证了上文所说的,纯度越高,锐度越高。
过去一年指数涨跌幅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指数过往表现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拉长来看,不同指数表现差异更明显。过去三年表现最好的仍然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累计涨幅超 92%,区间年化回报近 25%,综合收益与风险来看,其历史年化夏普比率也是最优。
过去三年指数风险收益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年化回报=[(1+区间涨跌幅)^(250/交易日天数)-1]*100%;年化波动率={∑[(Ri-∑Ri/N)^2]/(N-1)}^0.5*250^0.5,计算周期为日频,N 为样本区间量,Ri 为区间收益率;年化夏普比率=(年化回报率-无风险收益率)/年化波动率,无风险收益率取一年定存利率 (税前)。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基日为 2020 年 12 月 31 日,过往年度表现:-17.64%(2021 年)、-26.71%(2022 年)、-7.63%(2023 年)、36.76%(2024 年)、18.28%(2025 上半年)。指数过往表现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五、投资建议: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指数?
综上,如果你追求科技投资的 「纯度」、更看好港股科技龙头,那么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它通过剔除非科技行业、提高龙头权重,在科技行情中弹性更大;如果你想覆盖更多 「泛科技」 行业,可以关注中证港股通科技和国证港股通科技。
看似相似的指数,背后是不同的投资逻辑。在选择指数时,我们不仅要看名字,更要了解其编制规则和成份特征,选择与自己投资理念相符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波动中保持信心,坚持长期投资,最终分享科技创新的红利。(文章来源:广发基金)
(原标题:港股通科技指数这么多,到底该怎么选?)
(责任编辑:6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过去一年,港股市场迎来久违的 「春天」。随着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科技板块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上证指数涨幅 42.77%,恒生科技指数涨幅 73.68%,而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涨幅高达 109.25%,大幅领先主流宽基和科技指数。
近一年指数走势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须谨慎
面对如此强劲的涨幅,不少投资者摩拳擦掌,希望借道指数产品布局港股科技。然而,一查才发现,港股通科技指数琳琅满目: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中证港股通科技、国证港股通科技、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
这些指数看起来都是 「港股通科技」,名字相似,表现却差异较大,到底该怎么选?
今天,我们就来一次全面梳理,从编制方案、成份股、行业分布、历史表现等多个维度,帮你找出那只心仪的指数。
一、指数编制:不同的选股逻辑造就不同特质
为什么都是港股科技指数,表现却不一样?根源在于编制方案的差异。
从成份数量和权重上限来看,除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是 50 只成份股,其他指数都是 30 只成份股,其中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个股权重上限达到 15%,龙头集中度更高。
指数成份股数量及权重上限对比

资料来源:各指数编制方案
在行业界定上,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剔除了医药、汽车、家电等行业,与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接近;中证和国证的港股通科技均包含医药、汽车、新能源等,范围较广。
行业选择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指数的 「科技成色」。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更像是 「纯粮酿造」,中证和国证的港股通科技则像是 「混合口味」,虽然都叫科技指数,但内涵大不相同。
指数选样范畴

资料来源:各指数编制方案
二、成份股:龙头越集中,指数锐度越高
成份股权重集中度也是影响指数表现的关键因素。前五大权重合计最高的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达 60%,其次为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超 59%,前十大权重合计最高的也是这两只。其中,「港股科技七姐妹」 权重合计最高的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近 64%,能更直接地反映头部科技企业的整体表现,锐度更高。
指数成份股集中度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港股科技七姐妹」 指的是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美团-W、小米集团-W、联想集团、比亚迪股份、中芯国际,来源于华泰证券。以上仅为指数成份股介绍,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以上数据仅为时点数据,指数公司后续可能对指数编制方案及样本股进行调整,指数成份股构成及权重占比将相应变动,请投资者关注相关上述调整可能带来的风险
为什么集中度越高越好?
科技行业具有典型的 「赢家通吃」 特征。头部企业凭借网络效应、规模优势和研发实力,能够获取行业绝大多数利润。赋予龙头公司更高权重,能够更好地捕捉科技产业红利,在牛市中获得更强爆发力。
三、行业分布:「真科技」 指数纯度更高
行业分布来看,各指数差异更加明显。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和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高度聚焦 TMT 领域,电子、传媒、计算机三大行业占比合计近 7 成,完全不含医药、汽车等非科技行业,科技纯度更高。
而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医药占比约 15%、汽车占比近 11%;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医药占比约 18%,汽车占比超 19%。
指数申万一级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
纯度为什么重要?
科技股与医药、汽车行业的投资逻辑完全不同。科技股受益于 AI 创新、国产替代和技术迭代,而医药股受集采政策、研发周期影响大,汽车股则与消费周期、供应链关系密切。
四、历史表现:不同指数相差较大
过去一年各只港股通科技指数均实现较大涨幅,其中最高的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达 109%,其次是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超 100%。验证了上文所说的,纯度越高,锐度越高。
过去一年指数涨跌幅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指数过往表现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拉长来看,不同指数表现差异更明显。过去三年表现最好的仍然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累计涨幅超 92%,区间年化回报近 25%,综合收益与风险来看,其历史年化夏普比率也是最优。
过去三年指数风险收益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年化回报=[(1+区间涨跌幅)^(250/交易日天数)-1]*100%;年化波动率={∑[(Ri-∑Ri/N)^2]/(N-1)}^0.5*250^0.5,计算周期为日频,N 为样本区间量,Ri 为区间收益率;年化夏普比率=(年化回报率-无风险收益率)/年化波动率,无风险收益率取一年定存利率 (税前)。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基日为 2020 年 12 月 31 日,过往年度表现:-17.64%(2021 年)、-26.71%(2022 年)、-7.63%(2023 年)、36.76%(2024 年)、18.28%(2025 上半年)。指数过往表现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五、投资建议: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指数?
综上,如果你追求科技投资的 「纯度」、更看好港股科技龙头,那么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它通过剔除非科技行业、提高龙头权重,在科技行情中弹性更大;如果你想覆盖更多 「泛科技」 行业,可以关注中证港股通科技和国证港股通科技。
看似相似的指数,背后是不同的投资逻辑。在选择指数时,我们不仅要看名字,更要了解其编制规则和成份特征,选择与自己投资理念相符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波动中保持信心,坚持长期投资,最终分享科技创新的红利。(文章来源:广发基金)
(原标题:港股通科技指数这么多,到底该怎么选?)
(责任编辑:6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过去一年,港股市场迎来久违的 「春天」。随着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科技板块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上证指数涨幅 42.77%,恒生科技指数涨幅 73.68%,而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涨幅高达 109.25%,大幅领先主流宽基和科技指数。
近一年指数走势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须谨慎
面对如此强劲的涨幅,不少投资者摩拳擦掌,希望借道指数产品布局港股科技。然而,一查才发现,港股通科技指数琳琅满目: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中证港股通科技、国证港股通科技、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
这些指数看起来都是 「港股通科技」,名字相似,表现却差异较大,到底该怎么选?
今天,我们就来一次全面梳理,从编制方案、成份股、行业分布、历史表现等多个维度,帮你找出那只心仪的指数。
一、指数编制:不同的选股逻辑造就不同特质
为什么都是港股科技指数,表现却不一样?根源在于编制方案的差异。
从成份数量和权重上限来看,除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是 50 只成份股,其他指数都是 30 只成份股,其中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个股权重上限达到 15%,龙头集中度更高。
指数成份股数量及权重上限对比

资料来源:各指数编制方案
在行业界定上,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剔除了医药、汽车、家电等行业,与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接近;中证和国证的港股通科技均包含医药、汽车、新能源等,范围较广。
行业选择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指数的 「科技成色」。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更像是 「纯粮酿造」,中证和国证的港股通科技则像是 「混合口味」,虽然都叫科技指数,但内涵大不相同。
指数选样范畴

资料来源:各指数编制方案
二、成份股:龙头越集中,指数锐度越高
成份股权重集中度也是影响指数表现的关键因素。前五大权重合计最高的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达 60%,其次为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超 59%,前十大权重合计最高的也是这两只。其中,「港股科技七姐妹」 权重合计最高的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近 64%,能更直接地反映头部科技企业的整体表现,锐度更高。
指数成份股集中度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港股科技七姐妹」 指的是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美团-W、小米集团-W、联想集团、比亚迪股份、中芯国际,来源于华泰证券。以上仅为指数成份股介绍,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以上数据仅为时点数据,指数公司后续可能对指数编制方案及样本股进行调整,指数成份股构成及权重占比将相应变动,请投资者关注相关上述调整可能带来的风险
为什么集中度越高越好?
科技行业具有典型的 「赢家通吃」 特征。头部企业凭借网络效应、规模优势和研发实力,能够获取行业绝大多数利润。赋予龙头公司更高权重,能够更好地捕捉科技产业红利,在牛市中获得更强爆发力。
三、行业分布:「真科技」 指数纯度更高
行业分布来看,各指数差异更加明显。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和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高度聚焦 TMT 领域,电子、传媒、计算机三大行业占比合计近 7 成,完全不含医药、汽车等非科技行业,科技纯度更高。
而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医药占比约 15%、汽车占比近 11%;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医药占比约 18%,汽车占比超 19%。
指数申万一级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
纯度为什么重要?
科技股与医药、汽车行业的投资逻辑完全不同。科技股受益于 AI 创新、国产替代和技术迭代,而医药股受集采政策、研发周期影响大,汽车股则与消费周期、供应链关系密切。
四、历史表现:不同指数相差较大
过去一年各只港股通科技指数均实现较大涨幅,其中最高的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达 109%,其次是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超 100%。验证了上文所说的,纯度越高,锐度越高。
过去一年指数涨跌幅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指数过往表现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拉长来看,不同指数表现差异更明显。过去三年表现最好的仍然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累计涨幅超 92%,区间年化回报近 25%,综合收益与风险来看,其历史年化夏普比率也是最优。
过去三年指数风险收益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年化回报=[(1+区间涨跌幅)^(250/交易日天数)-1]*100%;年化波动率={∑[(Ri-∑Ri/N)^2]/(N-1)}^0.5*250^0.5,计算周期为日频,N 为样本区间量,Ri 为区间收益率;年化夏普比率=(年化回报率-无风险收益率)/年化波动率,无风险收益率取一年定存利率 (税前)。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基日为 2020 年 12 月 31 日,过往年度表现:-17.64%(2021 年)、-26.71%(2022 年)、-7.63%(2023 年)、36.76%(2024 年)、18.28%(2025 上半年)。指数过往表现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五、投资建议: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指数?
综上,如果你追求科技投资的 「纯度」、更看好港股科技龙头,那么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它通过剔除非科技行业、提高龙头权重,在科技行情中弹性更大;如果你想覆盖更多 「泛科技」 行业,可以关注中证港股通科技和国证港股通科技。
看似相似的指数,背后是不同的投资逻辑。在选择指数时,我们不仅要看名字,更要了解其编制规则和成份特征,选择与自己投资理念相符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波动中保持信心,坚持长期投资,最终分享科技创新的红利。(文章来源:广发基金)
(原标题:港股通科技指数这么多,到底该怎么选?)
(责任编辑: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