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9 月 26 日电 (王菁)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举措再落 「关键一子」。9 月 26 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 《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的公告》(以下简称 《公告》),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境内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相关举措不仅回应了境外投资者对流动性管理的迫切需求,也体现了我国在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提升债券市场运行效率方面的坚定决心。在当前全球金融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此举有助于增强我国债券市场和人民币投资品的国际吸引力,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注入新动能。
规则突破:回购业务与国际接轨 提升外资参与便利度
《公告》 首次系统明确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回购业务的范围、方式、风险管理和资金结算等核心环节,体现出多项制度创新和操作优化。
汇丰银行 (中国) 有限公司副行长兼资本市场及证券服务部联席总监徐飞对新华财经表示,银行间债券回购业务的扩大开放是加快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的又一重要举措,进一步拓展了人民币债券的应用场景,令中国债券市场的 「磁吸力」 持续释放。
一是参与主体全面扩大。此前,仅有部分境外主权类机构、清算行和参加行可参与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本次 《公告》 将范围扩展至所有可通过直接入市或 「债券通」 渠道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管机构、养老基金等中长期投资者,基本覆盖主流境外机构类型,实现准入标准的统一和透明。
二是交易模式与国际惯例接轨。值得注意的是,《公告》 明确境外投资者可采用 「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用」 模式开展回购交易。多家支持客户开展相关业务的外资行纷纷感叹称,「这类似于国际通行的买断式回购,与国内市场传统的质押式回购即债券冻结在正回购方形成区别,这样的安排更符合境外投资者的交易习惯,有利于降低操作风险、提升违约处置效率,增强其参与信心。」
徐飞进一步表示,「回购交易是国际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流动性管理工具。此次市场开放采用了境外投资者熟悉的交易模式,无缝衔接了境内外市场,为投资者参与回购交易创造了更多便利。」
某国有大行研究院研究员也对新华财经指出,「相关规则升级是我国债券市场规则与国际标准对齐的重要体现。比方说,过户模式权责清晰等表述,能够有效避免因质押券冻结导致的流动性僵化,提升债券二级市场的活跃度和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建立闭环式风险管理框架。《公告》 强调在交易、托管、结算、汇兑等环节实施穿透式监管和额度管理。例如,「债券通」 渠道下的回购交易初期仅限与做市商进行,正回购余额参照境内买断式回购杠杆率进行管理,确保风险可控。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通过做市商机制和额度双控,监管层在开放的同时筑牢了风险防火墙。这不仅保障了市场稳定,也为未来进一步扩大交易主体和品种预留了政策空间。
四是资金管理延续现有框架。境外投资者开展回购业务的资金收付仍遵循现券交易对应的外汇管理和账户规定,保持了政策连贯性,降低了机构适应成本。
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对新华财经表示,「跨境债券回购业务的推出将大幅拓展境外投资者获取人民币流动性的渠道,满足其流动性管理需求,是完善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制度框架的重要之举。它将有助于提升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吸引力,增强做市商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连锁反应:深度提升交易流动性 巩固中国债券市场全球地位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近年来外资持债规模稳步增长。截至 2025 年 8 月末,共有来自 80 个国家和地区的 1170 家境外机构入市,持债规模约 4 万亿元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的开放,将进一步增强市场流动性和价格发现功能,对境内外投资者均具有深远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优化外资资产配置效率。回购业务将为境外投资者提供高效的短期融资工具,使其可在不减持长期债券的情况下获取人民币流动性,支持其开展杠杆操作、期限匹配和现金流管理,从而增强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灵活性和吸引力。
某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对新华财经表示,「允许外资参与回购,实质上是为其提供了 『债券+资金』 的双重市场接入。这不仅提升了单一资产的利用率,也强化了中国作为全球资产配置重要目的地的地位。」
「此次债券回购业务的扩大开放可谓正当其时。」 徐飞指出,随着境外投资者所持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人民币债券规模持续增长,其对于流动性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强。此次将回购业务扩展至已开展银行间现券交易的 「全球通」、「债券通」 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等所有类型的境外投资者,进一步丰富其流动性管理的 「工具箱」,不仅有助于减少投资组合波动,还可以拓宽融资渠道,控制资金成本。
另一方面,将促进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2025 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已推出 「债券通」 项下的离岸债券回购业务,此次在岸市场同步开放,形成内外联动、双向互通的回购市场体系,有助于平抑两地资金成本差异,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金融衍生层面的深化。
中金公司研究部固定收益团队负责人陈健恒表示,回购市场的开放将吸引更多中长期机构投资者驻留中国市场,增强市场韧性。随着外资参与度提高,债券利率曲线的定价将更趋合理,进而提升我国债券在国际指数中的权重和影响力。
一直以来,债券市场的开放进程与境内市场自身成长都遵循着 「渐进、可控、协调」 的原则。从最初的现券交易,到衍生品交易、回购业务,再更细致化的利率互换等复杂工具,我国正逐步构建一个多层次、广覆盖、高效安全的债券市场体系。
9 月下旬,债券市场对外开放领域频传捷报,从债券通 「南向通」 的四周年,到香港公布固定收益市场及货币市场路线图,再到今日的支持外资参与债券回购...... 双向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止。德意志银行香港分行 CEO(首席执行官) 黎敬之 (Lai King Chi) 对新华财经表示,「随着中国持续向境外投资者扩大市场开放,香港作为全球区域财资中心及融资枢纽,对企业与投资者的吸引力正与日俱增。」
徐飞则透露称,「汇丰已经在与境外机构客户就最新开放政策紧密沟通,多家境外机构对于参与回购业务表示出浓厚兴趣。我们将积极推进相关交易的筹备工作,期待交易正式启动后与客户共同参与。」
如今,债券市场正以更加成熟、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债券回购业务的放开,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规则优化,更是我国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举措。随着制度红利持续释放,人民币债券有望在国际资本流动中扮演更关键角色,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丰富、更高效的资产配置选择。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