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为进一步规范期货公司发布期货研究报告行为,提升研究服务能力,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中期协立足行业自律管理职责,牵头制定并于近日公布 《期货公司发布期货研究报告执业指引 (征求意见稿)》(下称 《指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业内人士认为,《指引》 直指行业发布研究报告存在的内控缺陷与流程不规范等乱象,通过全流程规范、边界清晰化、风险可防控等举措,将倒逼期货公司重视研报质量,推动行业从 「数量竞争」 向 「质量竞争」 转型。未来,随着 《指引》 正式实施,期货研究服务将更紧密地贴合实体经济需求,为市场主体提供更专业、更可靠的风险管理和决策支持,助力期货市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构建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划分公域与私域展业边界
总的来看,《指引》 以 「规范执业行为、防控业务风险、提升服务质量」 为核心导向,聚焦当前发布研究报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细化发布研究报告各环节的执行标准,提出了具体、可执行的操作指引。同时,《指引》 还借鉴吸收了证券行业在研究报告管理方面的成熟经验,结合期货市场实际展业情况,重点明确了公域与私域场景下的展业边界、内容合规标准、风险提示以及交易者适当性管理等要求。
《指引》 共三十二条,主要包括以下核心亮点:
一是全流程规范。要求期货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覆盖研究报告制作、审核、发布及销售服务全流程的内控制度,并对发布研究报告服务活动实施集中统一管理。
具体来看,统一研究报告必备内容要素与格式规范,强调署名人员资质要求和责任归属。细化研究报告制作要求,包括信息源管理、信息核实、调研活动管理、报告内容撰写规范等。建立研究报告质量审核与合规审查双机制,明确审核流程、内容、职责及人员要求。强化研究报告评估和发布管理,建立研究报告发布前市场影响评估机制,规范发布流程,明确研究报告必须通过内部统一发布平台推送。明确档案管理,将研究报告制作发布全流程纳入业务档案,予以保存和管理。
「《指引》 突破了以往碎片化的规范模式,压实了期货公司的主体责任。通过全流程闭环管理明确期货公司需对研报集中统一管理,并建立内控制度,将主体责任细化到每个环节,可从根源上减少研报 『随意发布、违规传播』 的现象。」 格林大华期货首席专家王骏说。
华闻期货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所所长程小勇认为,《指引》 明确要求进行信息核实和研报影响评估,能够防止一些研究报告引用未经证实的信息或一些 「小作文」,从而干扰市场运行。
二是首次清晰划分 「公域与私域」 展业边界。公域场景,即通过公共媒体及自媒体平台向不特定对象发布研究报告时,内容仅限 「普惠性、投教类信息」,如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产业状况解读、期货市场整体变动情况以及期货品种基本面信息等,核心目的是普及传播期货知识,揭示交易风险。私域场景,即向特定客户提供含交易建议的研报服务时,必须满足签署期货交易咨询合同、充分履行风险揭示、严格执行适当性管理的要求。同时,针对研报的外部转载行为,统一参照公域场景的内容要求进行管理。
对此,王骏告诉记者,以往行业存在 「公域平台发布具体交易建议、私域研报被擅自转发」 等问题,易引发中小投资者盲目跟风。《指引》 通过 「公域投教+私域合规」 的划分,一方面限制公域内容的 「实操性」,避免公众被误导;另一方面要求私域服务 「签交易咨询合同、执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确保服务对象与研报风险匹配,减少风险和纠纷。
三是建立健全利益冲突防范。《指引》 要求期货公司从组织设置、人员职责上将研究报告制作发布与研报销售业务分离,保障研究独立性;规范研究分析人员为本公司提供内部研究支持的行为,确保与已发布的研究观点一致;严禁利用研究报告谋取不正当利益,要求期货公司及工作人员恪守廉洁从业规定,防范利益输送。
据记者了解,此前部分期货公司存在 「研究人员与销售人员绑定、利用研报为利益相关方谋利」 等行为,这无疑破坏了市场公平。
对此,王骏表示,《指引》 通过 「制作与销售分离」「廉洁从业禁止」「内部支持观点一致性要求」 等要求,将切断 「研报—利益」 的灰色链条,保障研报的客观性与独立性,维护投资者尤其是产业客户的合法权益。
四是扩大适用范围与实操性。《指引》 明确 「资讯信息参照研报管理」。对此,王骏认为,这能够避免部分机构以 「资讯」 名义规避研报的规范性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指引》 同时允许通过投资分析考试的研究助理署名,这兼顾了行业的实操需求。
此外,《指引》 还明确期货公司对其经纪业务客户附带提供研究报告服务,且不收取费用的,可以不就该项服务与客户单独签订期货交易咨询合同。
从上述内容来看,程小勇认为,《指引》 贴近期货公司展业实际,能够助力期货公司以专业能力服务存量产业客户。
直指行业痛点
规范秩序与提升价值并举
中期协此次制定的 《指引》,不仅是对行业现存问题的精准施策,更是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王骏认为,《指引》 针对行业此前存在的 「内控不健全、流程不规范、质量良莠不齐、利益冲突集中」 等问题提出了诸多举措,能够助力规范期货市场秩序,提升期货公司服务能力。
「期货研报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产业企业风险管理和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 王骏表示,《指引》 推动研报从 「粗放式解读」 向 「精细化分析」 转型,更贴合产业客户 「套期保值、库存管理」 的实际需求。比如,通过规范产业调研、允许向经纪客户提供免费研报服务等要求,能够降低产业企业获取专业服务的门槛,助力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程小勇也认为,《指引》 将提升期货公司的研究服务质量和专业服务能力。《指引》 从信息收集管理、调研活动组织、报告撰写规范,到质量审核程序、合规审查要点,再到后续评估与发布管理,均提出了具体、可执行的操作要求,有利于减少劣质研究报告的发布。
据记者了解,《指引》 的发布日与实施日之间将预留 2 个月过渡期。其间,期货公司应当完成相关准备工作,为 《指引》 正式实施奠定基础。
「未来 《指引》 发布后,期货公司需利用过渡期完成准备,并长期落实制度建设与修订、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系统与平台建设、培训与宣导、合同与流程优化、档案管理与留存等多方面工作。」 王骏说。
程小勇表示,落实 《指引》,期货公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梳理现有的研究报告发布制度和流程,对不符合 《指引》 要求的制度进行修订;二是加强研究报告发布全流程管理,强化质量和合规审核,有条件的期货公司可设置专人专岗;三是做好人才梯队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基础报告和策略报告的服务对象;四是做好留档管理,《指引》 要求期货公司应当建立发布期货研究报告工作底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