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铜市呈现出 「宏观冲击与基本面韧性」 并存的复杂态势。10 月 10 日,全球市场遭遇 「黑色星期五」 的剧烈震荡。特朗普于社交平台发表强硬言论,进一步加剧了贸易紧张局势,引发美股三大指数暴跌。在此背景下,大宗商品市场受到拖累,当日,伦铜期货冲高后回落,不仅回吐了前期涨幅,盘中振幅更是达到 5%,最终收于 10374 美元/吨,跌幅达 3.73%。沪铜期货主力合约在 10 月 9 日夜盘触及 88090 元/吨的高点后,跟随外盘走势回落,至 10 月 10 日最低下探至 82700 元/吨,短短 48 小时内高位回撤幅度达 6.12%。
从宏观层面来看,自 2025 年下半年起,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不断攀升,进而推升了资源品的风险溢价。与此同时,国内如 《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等政策持续发力,通过稳经济、扩内需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举措,系统性地改善了产业链的景气度,强化了市场对铜价中长期走势偏强的预期。
近年来,随着铜资源博弈日益紧张,全球铜产业链上游资源的定价争夺进入了新一轮博弈的关键窗口期。当下,铜作为全球战略性矿业资源的 「风向标」,正处于全球资源博弈的核心位置。
自 2025 年以来,铜价在高位剧烈震荡,这不仅是供需结构性错配的直接反映,更深植于地缘政治扰动、资本流动以及市场情绪共同驱动所形成的 「周期表行情」 特征中。值得注意的是,非洲、东南亚以及南美等关键矿产地罢工事件屡屡发生,再加上全球贸易战风险升级,显著加剧了市场对铜矿供应短缺的预期。
从铜市基本面来看,全球铜市场整体仍处于结构性紧缺的格局之中,呈现出 「供应收紧、需求韧性」 的紧平衡态势。全球铜矿供应扰动频繁,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大型铜矿供应端的紧张局面。近期,加拿大 Teck Resources 公司宣布下调两大铜矿 2025 年的产量指引;智利 Quebrada Blanca 铜矿因尾矿坝工程的影响,产量预期从 21 万~23 万吨下调至 17 万~19 万吨;加拿大 Highland Valley 铜矿产量预期也从 13.5 万~15 万吨降至 12 万~13 万吨。
全球大型铜矿的减产消息,与我国自 9 月以来大型铜冶炼商大幅减产的趋势相契合。数据显示,9 月,我国电解铜产量为 112.10 万吨,环比下降 4.31%。我国电解铜月度产量降幅明显,主要是因为铜冶炼厂集中检修以及阳极板供应紧张持续制约生产。考虑到 10 月至少有 6 家铜冶炼厂将继续展开检修,预计影响我国铜粗炼产能 140 万吨,最终导致相关铜产品减产约 4.73 万吨,10 月,我国电解铜产量或进一步降至 108.25 万吨,铜供应端收缩趋势愈发明显。
虽然 10 月全球电解铜库存有所累积,但全球显性库存的绝对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且并未改变整体的紧平衡格局。从国内市场来看,由于 10 月是传统铜消费旺季,再加上 「十五五」 规划以及铜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刺激,预计 2025 年四季度至 2026 年,我国电网投资、新能源及家电等领域对铜的刚性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支撑。
当前,宏观政策与地缘经贸环境发生的巨变正在重塑大宗商品市场格局,市场焦点高度集中于地缘博弈与贸易关税的变化。全球宏观秩序正处于加速演变进程中,大国地缘竞争的激化严重冲击了国际经贸关系的稳定性,东西方在产业链布局、价值链分配与供应链整合层面的裂痕持续加深,传统经贸秩序正面临严峻挑战。这一挑战对包括铜、铝、黄金、白银等更多采用国际定价机制的大宗商品产生了全面且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持续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以铜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出高波动性,这种特征的形成,既源于战略资源金融属性与商品属性的重新定价,更是全球供应链安全成本上升、资本博弈加剧以及政策不可预测性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对比 2025 年以来铜价的整体上涨态势与历史情况,可以发现,当前铜市场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其一,供应端的扰动正从短期因素向中长期结构化方向转变,矿山老龄化、资源民族主义等问题愈演愈烈;其二,政策托底效应更为强劲,国内如 《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等政策为需求端注入了韧性;其三,金融属性进一步增强,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全球资本对实物资产的配置需求持续攀升。
对我国铜产业链相关的实体企业而言,在铜价对周期性实体产业链上下游的冲击中,分化态势显著:一方面,拥有自有矿源且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将最大程度地从中获益,而依赖外购原料的加工企业则面临成本压力。
展望四季度,铜作为能源转型以及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金属,在供需紧平衡与金融属性强化双轮驱动作用下,依旧具备战略配置价值。近期铜价冲高后回落,呈现出较大波动性,这是宏观政策、供需基本面以及市场情绪等多重利多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共振的结果。
短期内,铜价可能会随着宏观风险偏好的变化而面临高位技术性调整,其下方支撑位处于 83000~85000 元/吨区间。不过,从中长期来看,铜价上行趋势并未改变,预计沪铜主力合约的核心运行区间上方压力在 90000 元/吨整数关口附近。
铜市整体偏强的核心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铜矿供应瓶颈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快速缓解,在加工费谈判的背景下,矿端的强势格局得以延续;其二,电网投资、新能源等领域对铜的需求具有刚性特征,政策托底效应会在消费淡季过后重新显现出来;其三,在全球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铜的战略资源地位在持续提升。
随着四季度铜精矿长单谈判的开启,矿冶之间的博弈将进入关键阶段,或成为推动铜价上涨的重要催化剂。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