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中国汽车产业呈现 「反内卷」 与电动智能化发展并行态势。车企转向 「价值战」,全产业链协同调整。9 月,乘用车零售 224.1 万辆,同比增 6.3%,新能源车渗透率达 57.8%。同时,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快速扩大。在此背景下,品牌面临保证研发投入、避免智能化同质化等新课题。11 月 20 日,以 「价值重构,智行新境」 为主题,第十七届猎车榜将正式启幕。
每经记者|孙磊 每经编辑|裴健如
2025 年,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注定难忘。
一方面,在 「价格战」 愈演愈烈之后,「反内卷」 成了汽车行业的主旋律:车企不再一味压价抢市,转而守住品牌溢价和合理利润,强调 「价值战」;从承诺账期到叫停 「高息高返」,全产业链开始步调一致地 「踩刹车」,汽车业全链路 「反内卷」 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和实质性动作。
另一方面,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正深度融合、协同演进,虽进程中有起伏,但在政策精准引导与技术创新双重驱动下,中国汽车产业呈现出 「电动化加速渗透、智能化优势强势崛起」 的鲜明特征,行业换挡加速、质效跃升,整体向好、未来可期。
乘联分会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9 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 224.1 万辆,同比增长 6.3%,环比增长 11%;今年 1~9 月累计零售 1700.5 万辆,同比增长 9.2%。其中,9 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量渗透率 57.8%,连续八个月呈现正增长态势,较去年同期提升 4.5 个百分点。
此外,今年 1~7 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 (L2 级) 的乘用车新车累计销量 775.99 万辆,渗透率达 62.58%,5G 和 C-V2X 装配量超过 300 万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快速提升。
在国内车市整体向好且前景可期的背景下,各大汽车品牌也面临着新课题。比如,尽管行业倡导 「反内卷」,建议高质量发展,但行业利润率仍有下滑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证持续的研发投入,并加速转型?
再比如,当下汽车行业的新能源渗透率稳中有升,各品牌在这个过程中做对了什么?当电动化转型进入 「深水区」,中国品牌汽车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机遇?
另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重心正逐步转向智能化领域,如何在智能化竞争中保持产品差异化、避免同质化,也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当汽车产业格局被重塑,赛场边仍需有人专注 「看牌、记牌、拆牌」:把每一次技术突袭、模式试错与市场暗流写成公开笔记,用 「第三只眼」 校准事实,让后来者在复盘时多一盏灯、少走一步弯路。
在这个过程中,《每日经济新闻》 作为记录者、参与者,陪伴中国汽车穿越周期。从燃油狂飙到智能电动觉醒,持续用专业报道把产业脉搏写成行业共识,汇聚产、学、研顶尖资源,让每一次技术跃迁都有回声。2025 年 11 月 20 日,第十七届猎车榜将以 「价值重构,智行新境」 为主题再度启幕。
十多年来,「猎车榜」 始终锚定 「公开、公平、公正」 原则,邀请行业专家和知名媒体人集中评审,只为筛出那些敢破局、能创值、把产品做到极致的 「实干家」。本届评选继续拿产品、销量、品牌、公益的多维数据当硬尺子,叠加上市口碑、管理打法、技术破壁的软性指标,旨在表彰那些真正跑赢时代的车型与企业。
此外,第十七届猎车榜还将发布专业报告,呈现典型车企与产业链企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探索与实践,展现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独特路径,并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电动智能趋势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资料图)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