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阴霾不散、美国联邦政府时隔七年再次 「停摆」、美国衰退忧虑叠加美联储开启降息,共同点燃了市场强烈的避险情绪,推动黄金、白银价格持续刷新阶段性高点。年初以来,贵金属表现突出:沪金涨约 55%,沪银涨约 57%;外盘 COMEX 金价涨约 59%,COMEX 银价涨约 75%。
近期,重新升温的中美贸易摩擦再度成为市场避险的催化因素。美东时间 10 月 10 日,美方宣布,针对中方采取的稀土等相关物项出口管制,将对中方加征 100% 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今年以来,特朗普惯用手段就是向其他经济体发出加征关税威胁、等待对方还价和妥协,本质仍是虚张声势地施压讹诈。美国财长贝森特 10 月 13 日在采访中表示,对华商品加征 100% 关税不一定要发生,对局势能够缓和持乐观态度。中国商务部发言人 10 月 14 日重申,关于关税战、贸易战,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此类关税威胁对市场情绪的冲击,以及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溢价是否继续加码。
事实上,贸易摩擦对贵金属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市场避险情绪的提振上。一方面,在当前环境下,美国政府持续 「停摆」 削弱海外市场对美元、美债等资产的信心,可能推动全球投资者继续增持黄金、白银以对冲风险,近期配置贵金属对冲海外货币贬值的交易占主导。另一方面,美联储开启降息后,利率环境整体下滑也增强了贵金属作为零息资产的配置吸引力。
除了海外避险需求与利率环境变化,全球央行战略购金行为也为金价提供了结构性支撑。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2025 年 8 月,包括我国在内,有七个国家央行分别增持 2 吨或以上的黄金。基于战略安全与资产配置需求,我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强化黄金储备布局。10 月 7 日,央行公布最新的官方储备资产情况:9 月末黄金储备为 7406 万盎司,8 月末为 7402 万盎司。自 2024 年 11 月以来,央行连续十一个月增持黄金。
除宏观驱动外,伦敦白银近期还面临阶段性挤仓风险。伦敦白银市场出现流动性紧缺和地区溢价上升的现象,伦敦现货银价升至约 52 美元/盎司高位,部分交易者甚至空运白银至伦敦补充库存。
地缘局势方面,中东局势出现缓和信号。10 月 13 日,特朗普和 20 多国领导人出席沙姆沙伊赫和平峰会,埃及、美国、土耳其和卡塔尔领导人签署一份文件,为停火协议提供担保。以色列、哈马斯也正在就加沙计划的第二阶段进行谈判。然而加沙地区的深层次矛盾仍未解决,考虑到俄乌冲突持续、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地区发生交火等其他事件,全球地缘风险仍处于高位。
对贵金属构成支撑的另一核心支柱,来自市场对美联储加速转向宽松的强烈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10 月 14 日讲话释放 「鸽派」 信号,暗示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停止收缩资产负债表,承认就业下行风险可能已经上升,保留 10 月降息的可能性。美联储在 10 月 8 日公布 9 月议息纪要,纪要显示大多数官员认为在今年剩余时间内进一步放松政策可能是合适的,不过也应关注通胀前景上行的风险。少数官员对降息持保留态度,新任美联储理事米兰作为激进派代表则主张 9 月大幅降息 50BP。海外市场预计,本年度美联储大概率在 10 月、12 月各降息 1 次。目前,据 CME「美联储观察」 的预测,美联储 10 月降息 25BP 的概率为 95.67%,直至 12 月累计降息 50BP 的概率为 94.64%。这反映了海外市场对美联储将采取更为激进的宽松路径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下滑的押注。
多重利多因素共同构筑了当下贵金属的强势格局:地缘政治与政策不确定性持续催生旺盛的避险需求;美联储开启降息并极可能在年内继续维持宽松政策以对冲潜在经济风险,显著改善了贵金属的持有环境;全球央行持续战略增持提供长期结构性支撑。在核心驱动因素清晰、美国关税和政府 「停摆」 风险等短期催化剂仍构成潜在支撑,甚至可能进一步发酵的情况下,即便技术性回调风险存在,也无法改变贵金属价格中期上行走势。后市维持偏多思路,密切关注核心驱动因素的动态变化。(作者单位:广州期货)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