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财联社
随着内存价格在 2025 年迎来暴涨——DDR4 价格暴涨超两倍,16GB 条突破 500 元,一根普普通通的 DDR4 内存条,再度被不少行业人士和游戏玩家们,调侃为今年最佳的理财产品之一……
有迹象显示,随着芯片制造商竞相投入于人工智能芯片的全球热潮,正导致智能手机、计算机和服务器中广泛使用的普通存储芯片供应趋紧,并引发了部分客户恐慌性采购,继而进一步推高了价格。不少行业高管和分析师还指出,AI 热潮带来的意外连锁反应,正为三星电子等内存芯片制造商注入急需的动力——这些企业此前在先进人工智能芯片领域落后于竞争对手,但如今其股价正迎来大幅反弹。
随着普通存储芯片的供应已趋紧,全球存储芯片行业似乎正加剧迈入许多分析师所称的 「超级周期」,设备制造商正疯狂囤积存储芯片。
「过去一两个月需求激增,」 半导体分销商 Fusion Worldwide 总裁 Tobey Gonnerman 表示,「市场变化确实快得惊人。抢购行为正在加剧,且将持续升级。客户普遍采取了双倍/三倍下单策略,这与以往多次短缺时的情形如出一辙。」
产能向高利润产品转移
事实上,自 2022 年 11 月 ChatGPT 诞生引发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并推动全球竞相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以来,存储芯片制造商就一直在将更多产能转向高带宽内存(HBM) 芯片的生产。随着 AI 和高性能计算需求激增,HBM 在 AI 服务器 GPU 中成为主流解决方案。
长鑫存储等中国公司在低端 DRAM 芯片上日益激烈的竞争,也促使控制全球 DRAM 芯片市场约 70% 份额的韩国三星和 SK 海力士加速向高端芯片转型。这些厂商自 2025 年初起便陆续调整战略,逐步减少乃至计划在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完全停止 DDR4 内存颗粒的生产,将产能全面转向利润更高、技术更先进的 DDR5、HBM 等产品。
「市场资金充裕正推动需求增长,」 总部位于圣何塞的研究机构 TechInsights 副董事长 Dan Hutcheson 指出,他所指的是近期芯片与数据中心领域的密集交易。
摩根士丹利预计,包括谷歌母公司 Alphabet、亚马逊、Meta、微软和 CoreWeave 在内的科技巨头,今年将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投入 4000 亿美元。
而这场 AI 繁荣,又恰逢传统数据中心和个人电脑迎来新的更新换代周期。分析师指出,加上手机销量超预期,这共同加剧了非 HBM 内存芯片的供应紧张,并推高了其价格。
目前,许多传统数据中心运营商正着手升级或更换 2017-2018 年上一轮繁荣期购置的服务器。「六至八个月前,DDR5 服务器内存市场还供过于求。但如今 DDR5 服务器模块均价已飙升至天价,这对美光、SK 海力士和三星而言无疑是天籁之音。」Gonnerman 指着服务器主力存储芯片 DDR5 如是说道。
根据 TechInsights 提供的数据,用于各种应用的 DRAM 现货价格在 4 月份同比仅上涨 4% 之后,9 月份已较去年同期上涨了近两倍。

本季度,DRAM 芯片的平均库存周期已降至仅八周,远低于去年同期的十周及 2023 年初的 31 周。

威刚董事长陈立白表示,当前 DRAM、NAND 闪存、SSD 和机械硬盘四大存储类别全面缺货涨价的局面,在其三十余年的行业生涯中前所未见。
他认为第四季度才是存储大多头的真正起点和严重缺货的开始,也是存储严重缺货的开始,并预言明年产业荣景可期。
存储芯片厂商赚翻了
根据韩国 KB 证券研究主管 Jeff Kim 预计,若当前涨势持续,明年非 HBM 内存芯片的盈利能力甚至可能将超越 HBM。
据其估算,三星 7-9 月期间标准 DRAM 业务运营利润率约为 40%,HBM 业务则达 60%。美光科技上月预测,2026 年 HBM 与非 HBM 业务均将保持健康的利润率。
另一方面,存储芯片价格飙升可能给消费电子和服务器制造商带来额外成本压力。这些企业本就因美国提高关税和稀土短缺引发的潜在供应链中断而成本攀升。
部分企业正将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例如英国个人电脑制造商 Raspberry Pi 本月早些时候就宣布涨价,称内存成本较一年前上涨约 120%。其首席执行官 Eben Upton 表示:「我们已到了必须分摊部分成本的阶段。」
非 HBM 芯片盈利能力的提升,也已推动内存芯片制造商股价今年持续上涨:年内迄今三星股价涨幅已超 80%,SK 海力士和美光股价更是分别飙升 170% 和 140%。受 DDR4 内存短缺影响,全球范围内许多内存制造商及内存模块公司股价过去一个月都大幅攀升。
然而,部分投资者也正在警惕人工智能泡沫的迹象。
Hutcheson 指出,「超级周期」 一词正被过度渲染。他认为,当前行业正经历通常持续一两年的经典短缺周期。该机构预测,芯片行业将在 2027 年进入衰退期。
延伸阅读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