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自从有了白糖期货和期权工具,以及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 (下称泛糖科技) 的期现结合交易平台,蔗农、糖厂、食品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广西崇左市一家制糖企业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运用好白糖期货和期权能化解产业链中的许多难题。
特色产业引入期货金融创新服务
「白糖期货自 2006 年上市以来,功能发挥不断完善,在产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西潮起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告诉记者,2024 年,郑商所通过多项创新举措深化白糖产业服务——优化交割流程、延长注册时限、推行免检品牌制度降低交割成本;创新推出多日点价模式与免保证金场外交易;开展 「保险+期货」 项目,护航 15 万吨蔗糖原料;建立产区龙头企业产融基地,强化示范效应;推出国内首个商品短期期权工具白糖系列期权,精准匹配产业客户短期风险管理需求,标志着我国商品期权工具创新迈入新阶段。
李海表示,近年来,广西、云南的蔗糖产业及内蒙古、新疆的甜菜糖产业发展十分良好,这主要得益于白糖期货、期权工具的应用。此外,郑商所推出的白糖 「保险+期货」 和升级版 「糖业无忧」 项目在产区纷纷落地,不仅稳定了糖料种植面积、保障了农民收益,还给糖厂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说,期货金融创新服务已深入到蔗糖全产业链。
泛糖科技产业研究与战略发展部部长刘芷妍表示,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蔗糖产区,年产量约 600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60% 以上,有 「糖罐子」 的美誉。为推动广西优势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 年 7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相关方案,提出围绕白糖等商品开展期现结合,打造多层次期现联动市场。近年来,泛糖科技不断探索创新白糖期现市场的建设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
据了解,2021 年 12 月,泛糖科技与郑商所合作推出 「白糖基差贸易泛糖专区」,创新实现 「期货市场定价+现货平台交收」 模式。截至 2025 年 6 月,该专区累计成交量突破 40 万吨,逐步形成白糖期现结合的交易集群。整体来看,郑商所与泛糖科技分别从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维度深入服务白糖实体产业,双方优势互补,增强了产业发展韧性。
合力赋能我国食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国内食糖市场产销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国内外糖市的联动性增强,价格波动加大,对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与此同时,产业主体更加多元化,终端订单的竞争也在加剧,细分领域的贸易服务等需求不断增长。如何整合和优化供应链资源,结合期现交易、仓储物流、产融及产业研究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助力食糖贸易降本增效及产业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成为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李海介绍,目前,很多期货金融服务机构十分重视市场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比如,白糖价格快速波动,给产业企业、期货风险管理公司等带来挑战,识别与应对风险并实现稳健经营,是产业、糖企及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共同面临的课题。
针对白糖产业发生的巨大变化,期货金融服务机构深入白糖产业链,积极发挥风险管理专长,采用基差贸易、场外衍生品等工具优化服务方案,为白糖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风险防控网络,在风险防范及化解层面进行延展,穿越商品周期变化,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服务。
「为了进一步深化产融结合,推动含权贸易等风险管理工具在白糖产业流通环节应用,近年来泛糖科技与中粮祈德丰 (北京) 商贸有限公司等机构合作,优化白糖产业期现业务生态,为产业主体提供更全面的风险管理服务。」 刘芷妍说,依托期货市场,白糖现货贸易形态不断演变,从 「一口价」 演变至基差贸易,含权贸易也在逐步普及。其中,含权贸易是一种将金融衍生工具 (如期权) 与传统现货贸易深度融合的新型贸易模式,能够实现价格风险管理和收益优化,已成为多家大宗商品企业应对价格波动、优化资金效率的核心工具。
刘芷妍举例说,2025 年 1 月,广西某大型白糖生产企业担心糖价下行,希望提前锁定生产利润。泛糖科技子公司广西泛糖商贸有限公司与相关机构合作为其制定了熔断型累销含权贸易模式方案,现货购销合同条款中嵌入 「结构化累销场外期权」 产品,以 「一口价」 形式定价,按约定的期货合约每日观察收盘价确认成交数量。最终,该方案顺利让上述企业实现溢价销售,也解决了其在使用期权工具中存在的专业人员团队缺乏、管理体制受限等难题,大大降低了该企业使用期权进行套期保值的难度。
李海告诉记者,目前,广西正在构建糖产业 「两核一极两区」 发展格局,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期货元素助力广西甜蜜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