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人民币资产的全球吸引力明显提升。目前,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超过 10 万亿元,人民币债券、股票纳入全球主流资产交易指数。
纵观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史,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会从贸易领域向金融领域升级演进。此过程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贸易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贸易优势是成为结算货币的重要条件。2025 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3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为 6.4 万亿元,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的比重为 28%。投资货币不仅要求发行国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也要求该货币的境内外金融市场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币值长期稳定是储备货币的核心要求。人民币资产的全球吸引力提升,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境外主体愿意持有以人民币计价、交易和结算的资产,是人民币从单纯的贸易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乃至向储备货币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十四五」 规划提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当前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使用有诸多进展。首先,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6 月,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高达 10.4 万亿元,其中股票 3.1 万亿元、债券 4.3 万亿元。其次,人民币股票、债券相继纳入全球主流资产交易指数。2018—2019 年,A 股相继纳入 MSCI 新兴市场指数、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系列和标普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此后两年,中国债券悉数纳入全球三大主流债券指数。再次,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对全球 75 家央行的调研结果显示,30% 的央行表示将增配人民币资产。最后,人民币货币互换的额度和范围持续增加。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与欧洲央行及新西兰、韩国、印尼、巴西、沙特等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有效互换协议 32 份,基本覆盖全球六大洲重点地区的主要经济体,规模约 4.5 万亿元。
人民币资产全球吸引力的提升给境内主体带来了积极影响,最直接的受益者是中国企业。人民币资产全球吸引力的提升意味着中国企业可通过 「本币融资」 模式对接全球资本,大幅降低了企业的汇率风险,还可显著增强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议价能力。随着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我国企业在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新兴市场 (如东盟、非洲) 的贸易中,可直接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无须依赖美元。此外,吸引力的提升也加速了人民币资产的全球配置。全球资本流入不仅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了增量资金,提升了市场流动性,还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开放与改革。
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全球吸引力?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夯实经济基本面,筑牢人民币资产的 「价值锚点」。经济基本面是人民币资产全球吸引力的核心支撑。稳健的经济基本面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稳定的宏观环境。稳定的经济增长能提高企业盈利预期,增强人民币资产的收益吸引力。因此,要积极扩内需,构建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巩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位。此外,防风险也可以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内在价值。因此,应有效处置房地产、地方债等领域的潜在风险,强化金融监管,避免风险传导至人民币资产,提升市场对人民币资产安全性的信心。
第二,深化金融市场开放,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可投资性。金融市场开放是吸引国际资本的关键,可通过扩大准入、丰富产品、优化规则,让全球投资者 「能投资、愿投资、敢投资」。扩大市场准入意味着要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放宽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债券市场的准入限制。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意味着要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创新金融产品,如绿色债券、ESG 投资基金、熊猫债、离岸人民币债券 (点心债),满足国际投资者对 「差异化、可持续」 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优化市场规则,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债券信用评级等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投资者保护,增强国际投资者的信任度。
第三,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升人民币资产的流动性与便利性。金融基础设施是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的 「血管」。要升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CIPS),令其覆盖更多国家和地区,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与安全性。同时,推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深化沪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等机制,扩大 「北向通」 和 「南向通」 的投资范围。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提供 「结算、融资、交易、储备」 全链条服务。此外,完善跨境人民币流动性供给安排,优化清算行布局,持续加强对清算行的流动性等政策支持。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拓展人民币资产的使用场景。国际合作是人民币资产 「走出去」 的桥梁,可通过本币互换、大宗商品计价、区域金融合作,扩大人民币的全球使用范围。央行层面可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支持双边贸易与投资中的人民币使用。在铁矿石、原油、大豆等大宗商品贸易中,积极推动使用人民币结算。
2009 年 7 月,国务院批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化的征程自此启动。16 年来,人民币从边贸零星使用跃升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但人民币资产的 「全球之旅」 刚刚扬帆起锚。全球征程道阻且长,唯有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的闯劲奋勇前行,方能持续提升人民币资产全球吸引力。(作者系信达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