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 9 日,我国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突破 2 万亿元关口,约为 2.02 万亿元,较 2024 年年底增长 24%;期货公司客户权益同步攀升至约 1.91 万亿元。从 2021 年 2 月首破 1 万亿元到 2025 年 10 月跨越 2 万亿元,短短 4 年多时间,市场资金规模翻倍,这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我国期货市场在监管引导、品种创新、客户培育与功能发挥等维度实现系统性突破的集中体现,标志着市场正以更成熟的姿态服务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金扩容的底层逻辑:多维驱动构筑增长引擎
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的持续攀升,是政策赋能、品种适配、需求升级三重逻辑共振的必然结果,彰显了市场生态的根本性优化。
第一,监管政策的精准引导奠定了发展基石。2024 年 9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 《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我国期货市场划定了 「安全规范、稳健发展、稳步开放」 的发展方向。历经一年实践,这场以 「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 为核心的变革已深度融入市场运行肌理,重塑市场生态,使期货市场在监管闭环构建、服务实体升级、开放能级提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二,品种体系的扩容升级提供了核心载体。2024 年以来,多晶硅、铸造铝合金、纯苯、丙烯等期货品种陆续上市,商品期货期权也进一步扩容。目前,我国已上市 157 个期货和期权品种。此外,QFII、RQFII 可交易品种持续扩容,为境外交易者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通道。品种供给的持续丰富可以更好地与实体需求精准匹配,使期货工具从 「可选品」 变为 「必需品」。
第三,实体需求的全面升级激活了资金动能。全球经济复苏分化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倒逼产业企业强化风险管理。避险网数据显示,今年 1—8 月,A 股实体行业上市公司中,有 1583 家发布了套期保值公告,已超过 2024 年全年的 1503 家,创历史新高。截至 8 月底,A 股实体行业上市公司套保参与率为 29.9%,较 2024 年年末上升 1.3 个百分点。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数据显示,产业客户在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衍生品交易中的持仓比例在 8 月份首次成功突破 50%。这些都意味着实体企业的避险需求持续提升,为市场注入了资金动能。
结构优化的深层价值: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
资金规模跃升的背后是市场结构的系统性改善。客户结构、交易结构与服务结构的三重升级,标志着期货市场已从规模扩张阶段迈入质量提升新阶段。
第一,客户结构呈现 「机构化、国际化」 双轮驱动特征。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9 月末,全市场有效客户数突破 270 万个,同比增长 14%,其中机构客户同比增长 3%,境外客户同比增长 11%,交易者遍布 40 个国家和地区。这种结构变化意味着市场定价主体更趋多元,价格发现效率持续提升。
第二,交易结构实现 「量稳质升」 的良性转变。2025 年前三季度,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额为 547.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11%。这种增长更多源于套保、套利、长期投资等理性交易,产业客户套保交易量占比持续攀升,期货和衍生品私募资管产品规模同比大幅增长,助力市场交易结构持续良性转变。
第三,服务结构完成 「从通道到生态」 的战略转型。在期货市场 「反内卷」、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指导下,期货公司不再局限于交易代理,而是构建起 「场内+场外」「期货+现货」「国内+国际」「技术+服务」 等综合服务体系。这种转型让期货服务穿透产业链末梢,真正实现了金融 「活水」 精准滴灌实体。
进阶发展的挑战与路径:迈向更高质量的开放与创新
资金的持续流入与结构的优化升级,最终落脚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产配置三大核心功能的有效发挥,期货市场正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撑。价格发现功能成为资源配置的 「导航仪」;风险管理功能充当实体经济的 「稳定器」;资产配置功能成为财富管理的 「平衡器」。2 万亿元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我们既要看到期货市场发展的成绩,更要正视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持续改进,推进期货市场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首先,深化品种与制度创新,补齐服务短板。应加快推进期货新品种上市,尤其是外汇、新能源,以及能为国家高端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提供配套风险管理服务的品种,补齐风险管理工具的短板;针对中小微企业需求,推出一些迷你合约或者低保证金的品种,以降低中小微企业参与市场的门槛,减轻其资金占用压力。放宽长期资金入市限制,为期货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放宽央国企参与套期保值业务的限制,优化套期保值审批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其次,推进制度型开放,提升中国在全球的定价影响力。扩大 QFII、RQFII 可交易品种和特定品种范围,推动一些优势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形成境内交易市场和人民币价格的影响力;优化跨境交割机制和服务体系,积极在境外布局交割库,推进中国期货市场在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参与全球衍生品市场规则制定,让 「人民币计价」 的市场体系更有根基和生命力。
最后,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以 「科技赋能」 提升服务精准度。期货公司应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AI 等技术,或者积极与科技企业合作,构建智能服务系统,为企业风险管理和机构资产管理赋能;建立高端人才培养机制,有针对性地培育 「金融+产业+科技」 的复合型人才,为期货公司走向科技化发展之路提供支持。
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突破 2 万亿元的背后,是政策引导的精准有力,是市场生态的持续优化,是服务实体的成效彰显。随着在品种创新、开放深化、科技赋能上持续突破,期货市场必将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稳步迈向 「安全规范、开放有活力」 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作者系南华期货指数发展部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