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再度面临信用风险的美国银行业,即将迎来重大变革。
美联储于当地时间周五公布了对大型银行年度 「压力测试」 的全面改革。根据新计划,美联储将要求监管机构每年在 「压力测试」 执行前披露当年的关键模型和情景细节。
该改革方案在美联储内部引起了不小的分歧。美联储理事巴尔对拟议中的修改持反对态度,他警告称这些修改会削弱测试并降低银行资本。美联储理事鲍曼则表示,这些变化有助于改善银行的资本规划。预计美联储理事会将推进这项提案,并在征求公众意见后于明年定案。
在市场层面,美股大型金融机构股价周五全线大涨,截至收盘,高盛大涨超 4%,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富国银行均大涨超 2%。有分析指出,市场对美联储进一步降息将刺激经济活动的预期,也推动了大型银行股走强。
「压力测试」 将全面改革
美东时间 10 月 24 日,美联储公布了对大型银行年度 「压力测试」 的全面改革。美联储的方案目标是改进部分模型的设计,包括信贷损失、操作风险和证券相关模型。
此外,美联储还计划在最终确定下一轮 「压力测试」 所采用的 「严重不利情景」 之前,提前征求业界反馈意见。
此次文件还公布了 2026 年版 「压力测试」 的初步标准,其中最严苛的情景要求银行评估在全球经济衰退、股市与房地产暴跌,以及美国失业率达到两位数的情况下将如何应对。
根据新框架,美联储周五公布了拟用于 2026 年压力测试的最严重情景假设:
该假设设想出现全球严重衰退、风险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无风险利率下降、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的局面——包括股价在前三个季度暴跌 54%。
企业债券利差扩大至 5.7 个百分点,美国失业率升至约 10%,房地产价格崩跌,同时亚洲经济出现急剧放缓。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情景纯属测试假设,并非经济预测。
美联储负责金融监管的副主席、理事鲍曼 (Michelle Bowman) 表示,她希望能在公开征求意见后,于 2026 年测试前正式采纳这些改革方案。美联储理事会已于周五在华盛顿的会议上投票,正式提出该项改革建议。
鲍曼在会议发言稿中指出,目前,「压力测试」 模型、情景设计框架以及具体情景都没有完全公开或接受公众评论。这种缺乏透明度的状况会导致银行在资本规划中出现不确定性,使资本要求与实际风险可能不匹配,也限制了公众对压力测试过程的理解与监督。
根据新计划,美联储将要求监管机构每年在 「压力测试」 执行前披露当年的关键模型和情景细节。
此外,改革方案还包括将 「压力测试」 所使用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日期从 12 月 31 日改为 9 月 30 日。美联储表示,整体调整预计不会对参与银行的资本要求产生实质性影响。
「压力测试」 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引入的监管措施,旨在评估银行在假设性经济衰退中能否保持稳健。多年来,银行一直推动放松相关资本监管,认为规则过于繁重,限制了其业务灵活性。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 22 家大型银行均顺利通过年度压力测试,从而为其增加股票回购和派息铺平了道路。

大型金融机构股票全线大涨
美联储公布改革方案后,美国银行政策研究所 (Bank Policy Institute) 和金融服务论坛 (Financial Services Forum) 分别发表声明表示欢迎。
美股周五盘中,包括银行股在内的大型金融机构股价全线大涨,截至收盘,高盛大涨超 4%,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富国银行均大涨超 2%,美国银行涨 1.56%。
另有分析指出,市场对美联储降息将刺激经济活动的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大型金融机构股票走强。根据芝商所美联储利率观察工具,12 月降息的概率从数据公布前的约 91% 跳升至 98.5%,而下周降息的概率仍高于 95%。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美联储内部,上述改革方案却引起了较大的分歧。美联储前首席监管官、现任美联储理事巴尔 (Michael Barr) 在发言稿中表示,他反对提前披露测试内容的做法,认为此举削弱了测试的可信度。
巴尔指出,这种新模式有可能让压力测试变成一个僵化的形式化流程,只会带来虚假的安全感。更少保守的建模选择和银行可能的钻空子行为,都可能导致测试结果过于乐观。
美联储前银行政策律师、现任密歇根大学商法教授 Jeremy Kress 则批评称,美联储此举是向银行诉讼 「妥协」,没有任何法律要求必须把压力测试变成一场 「开卷考试」,让银行参与出题。这完全是一个政策选择,而且是一个糟糕的选择。
其实,美联储早在去年 12 月就曾表示将改革压力测试流程,但同月,多个行业协会起诉该机构,指责标准 「秘密制定」,导致银行资本要求 「反复无常且缺乏解释」。这些协会代表的机构包括摩根大通、高盛集团和美国银行。
另据美媒此前报道,美联储已向其他美国监管机构展示了一份修订方案,大幅放松对华尔街大型银行的资本金要求,这标志着特朗普上台后金融监管放松的最新信号。
部分官员估算,新方案将使多数大型银行的资本金总体增幅降至 3% 至 7% 之间,这一数字远低于 2023 年提案中 19% 的增幅,也低于去年妥协版本提出的 9%。拥有较大交易业务组合的银行增幅可能更小,甚至可能出现下降。
(证券时报网)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