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导读】 基金公司密集布局卫星主题基金,掘金商业航天蓝海机遇
中国基金报记者张燕北
近期,华夏基金、鹏华基金两家公募上报卫星产业相关 ETF 产品,易方达基金旗下产品则进入发售期。
随着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崛起,卫星产业链作为核心环节迎来投资热潮,公募基金纷纷加速布局相关主题产品,年内已有 10 只产品申报。
业内分析,这一趋势背后是对产业广阔增长前景的看好。据预测,2025 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将达 2.5 万亿元,低轨卫星的规模化部署有望全面拉动全产业链增长,催生丰富投资机遇。
主题基金迎来申报热潮
2025 年以来,卫星主题基金申报呈现突破式增长态势。Wind 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已有 9 家基金公司合计上报 10 只卫星主题指数基金,包括 5 只 ETF、3 只 ETF 联接基金及 2 只股票型指数基金。这与 2022—2024 年三年间无一只同类产品申报的 「冷清」 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进入四季度,布局节奏进一步加快:10 月 17 日鹏华中证卫星产业 ETF、10 月 24 日华夏中证卫星产业 ETF 相继提交申报材料;10 月 27 日,易方达中证卫星产业 ETF 正式启动认购,博时中证卫星产业指数基金也在同步募集中。
此前,市场上仅有两只卫星主题基金 (富国、招商旗下中证卫星产业 ETF),均于 2021 年 6 月上报,直至 2025 年 2 月才获批。
今年上报的产品中,除永赢基金布局的是跟踪国证商用卫星通信产业指数的 ETF 及联接基金外,其余公司布局的产品均挂钩中证卫星产业指数。
从指数成份股来看,中证卫星产业指数作为基准指数,在卫星产业链内部的行业分布较为均衡,涵盖了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及卫星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上市公司,旨在反映卫星应用产业的整体走势。相比之下,国证商用卫星通信产业指数更侧重通信板块。
截至 10 月 27 日,两大指数今年以来分别上涨 27.83% 和 24.06%,显著的赚钱效应进一步带动资金关注。
目前,今年上报的 10 只卫星主题基金中已有 6 只获批,其中 4 只完成发行成立,且规模增长表现亮眼。年初成立的永赢国证商用卫星通 ETF 规模从成立时的 2.39 亿元增至 12.89 亿元;5 月成立的招商中证卫星产业 ETF 规模也从 2.06 亿元增长至 5.37 亿元。此外,10 月中旬成立的广发中证卫星产业 ETF 首发规模接近 12 亿元,体现出投资者对卫星产业的高度认可。
此外,仍有 4 只基金处于排队获批状态,包括四季度新上报的两只 ETF 及招商、富国旗下的中证卫星产业 ETF 联接基金,后续公募布局力度或将持续加大。
卫星产业或迎来 「黄金拐点」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对卫星产业赛道投资机遇的兴趣陡增,或是源于其投资前景趋于明确。
我国卫星产业于今年迎来催化期,产业政策利好不断,板块交投活跃。一方面,卫星互联网应用端落地加速。8 月 27 日,工信部印发的 《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到 2030 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名。
另一方面,卫星发射及火箭技术突破不断。9 月 12 日,长征十号火箭初样研制获阶段性突破,同时液体火箭进展加速,多只火箭计划于今年首飞。
消息面上, 近日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再度提速,10 月以来已 3 次发射卫星升空 ,其中包含 「千帆星座」 第六批组网卫星,千帆星座时隔 7 个月重启了组网工作。
中金首席刘中玉指出,当前卫星产业发展已经来到关键临界点。从发射端来看,今年以来卫星进入常态化加速发射阶段,发射频率提升。多家火箭公司启动上市辅导,当前火箭可重复回收试验已在准备中,若成功将有望提升国内商业发射能力并显著降低发射成本。
从应用端来看,工信部将开展卫星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相关文件、行业规范等数据或将较快落地。国内首届深空经济大会召开,并预计 2040 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后续卫星通信将成为 「十五五」 的重要方向之一,产业或正处于爆发前夜。
展望后市,招商基金认为,今年内卫星产业值得期待的催化还包括:产业方面,国内首款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实验发射、大规模星座组网计划有望继续落地;资本端方面,头部卫星网络运营商的一级市场融资以及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适用范围修订带来的潜在上市机会等都值得期待。
根据知名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未来 5 年中国卫星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2023—2028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26.8%。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黄金拐点到来?这一主题基金,迎来密集布局!)
(责任编辑:43)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导读】 基金公司密集布局卫星主题基金,掘金商业航天蓝海机遇
中国基金报记者张燕北
近期,华夏基金、鹏华基金两家公募上报卫星产业相关 ETF 产品,易方达基金旗下产品则进入发售期。
随着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崛起,卫星产业链作为核心环节迎来投资热潮,公募基金纷纷加速布局相关主题产品,年内已有 10 只产品申报。
业内分析,这一趋势背后是对产业广阔增长前景的看好。据预测,2025 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将达 2.5 万亿元,低轨卫星的规模化部署有望全面拉动全产业链增长,催生丰富投资机遇。
主题基金迎来申报热潮
2025 年以来,卫星主题基金申报呈现突破式增长态势。Wind 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已有 9 家基金公司合计上报 10 只卫星主题指数基金,包括 5 只 ETF、3 只 ETF 联接基金及 2 只股票型指数基金。这与 2022—2024 年三年间无一只同类产品申报的 「冷清」 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进入四季度,布局节奏进一步加快:10 月 17 日鹏华中证卫星产业 ETF、10 月 24 日华夏中证卫星产业 ETF 相继提交申报材料;10 月 27 日,易方达中证卫星产业 ETF 正式启动认购,博时中证卫星产业指数基金也在同步募集中。
此前,市场上仅有两只卫星主题基金 (富国、招商旗下中证卫星产业 ETF),均于 2021 年 6 月上报,直至 2025 年 2 月才获批。
今年上报的产品中,除永赢基金布局的是跟踪国证商用卫星通信产业指数的 ETF 及联接基金外,其余公司布局的产品均挂钩中证卫星产业指数。
从指数成份股来看,中证卫星产业指数作为基准指数,在卫星产业链内部的行业分布较为均衡,涵盖了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及卫星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上市公司,旨在反映卫星应用产业的整体走势。相比之下,国证商用卫星通信产业指数更侧重通信板块。
截至 10 月 27 日,两大指数今年以来分别上涨 27.83% 和 24.06%,显著的赚钱效应进一步带动资金关注。
目前,今年上报的 10 只卫星主题基金中已有 6 只获批,其中 4 只完成发行成立,且规模增长表现亮眼。年初成立的永赢国证商用卫星通 ETF 规模从成立时的 2.39 亿元增至 12.89 亿元;5 月成立的招商中证卫星产业 ETF 规模也从 2.06 亿元增长至 5.37 亿元。此外,10 月中旬成立的广发中证卫星产业 ETF 首发规模接近 12 亿元,体现出投资者对卫星产业的高度认可。
此外,仍有 4 只基金处于排队获批状态,包括四季度新上报的两只 ETF 及招商、富国旗下的中证卫星产业 ETF 联接基金,后续公募布局力度或将持续加大。
卫星产业或迎来 「黄金拐点」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对卫星产业赛道投资机遇的兴趣陡增,或是源于其投资前景趋于明确。
我国卫星产业于今年迎来催化期,产业政策利好不断,板块交投活跃。一方面,卫星互联网应用端落地加速。8 月 27 日,工信部印发的 《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到 2030 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名。
另一方面,卫星发射及火箭技术突破不断。9 月 12 日,长征十号火箭初样研制获阶段性突破,同时液体火箭进展加速,多只火箭计划于今年首飞。
消息面上, 近日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再度提速,10 月以来已 3 次发射卫星升空 ,其中包含 「千帆星座」 第六批组网卫星,千帆星座时隔 7 个月重启了组网工作。
中金首席刘中玉指出,当前卫星产业发展已经来到关键临界点。从发射端来看,今年以来卫星进入常态化加速发射阶段,发射频率提升。多家火箭公司启动上市辅导,当前火箭可重复回收试验已在准备中,若成功将有望提升国内商业发射能力并显著降低发射成本。
从应用端来看,工信部将开展卫星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相关文件、行业规范等数据或将较快落地。国内首届深空经济大会召开,并预计 2040 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后续卫星通信将成为 「十五五」 的重要方向之一,产业或正处于爆发前夜。
展望后市,招商基金认为,今年内卫星产业值得期待的催化还包括:产业方面,国内首款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实验发射、大规模星座组网计划有望继续落地;资本端方面,头部卫星网络运营商的一级市场融资以及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适用范围修订带来的潜在上市机会等都值得期待。
根据知名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未来 5 年中国卫星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2023—2028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26.8%。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黄金拐点到来?这一主题基金,迎来密集布局!)
(责任编辑:43)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导读】 基金公司密集布局卫星主题基金,掘金商业航天蓝海机遇
中国基金报记者张燕北
近期,华夏基金、鹏华基金两家公募上报卫星产业相关 ETF 产品,易方达基金旗下产品则进入发售期。
随着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崛起,卫星产业链作为核心环节迎来投资热潮,公募基金纷纷加速布局相关主题产品,年内已有 10 只产品申报。
业内分析,这一趋势背后是对产业广阔增长前景的看好。据预测,2025 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将达 2.5 万亿元,低轨卫星的规模化部署有望全面拉动全产业链增长,催生丰富投资机遇。
主题基金迎来申报热潮
2025 年以来,卫星主题基金申报呈现突破式增长态势。Wind 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已有 9 家基金公司合计上报 10 只卫星主题指数基金,包括 5 只 ETF、3 只 ETF 联接基金及 2 只股票型指数基金。这与 2022—2024 年三年间无一只同类产品申报的 「冷清」 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进入四季度,布局节奏进一步加快:10 月 17 日鹏华中证卫星产业 ETF、10 月 24 日华夏中证卫星产业 ETF 相继提交申报材料;10 月 27 日,易方达中证卫星产业 ETF 正式启动认购,博时中证卫星产业指数基金也在同步募集中。
此前,市场上仅有两只卫星主题基金 (富国、招商旗下中证卫星产业 ETF),均于 2021 年 6 月上报,直至 2025 年 2 月才获批。
今年上报的产品中,除永赢基金布局的是跟踪国证商用卫星通信产业指数的 ETF 及联接基金外,其余公司布局的产品均挂钩中证卫星产业指数。
从指数成份股来看,中证卫星产业指数作为基准指数,在卫星产业链内部的行业分布较为均衡,涵盖了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及卫星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上市公司,旨在反映卫星应用产业的整体走势。相比之下,国证商用卫星通信产业指数更侧重通信板块。
截至 10 月 27 日,两大指数今年以来分别上涨 27.83% 和 24.06%,显著的赚钱效应进一步带动资金关注。
目前,今年上报的 10 只卫星主题基金中已有 6 只获批,其中 4 只完成发行成立,且规模增长表现亮眼。年初成立的永赢国证商用卫星通 ETF 规模从成立时的 2.39 亿元增至 12.89 亿元;5 月成立的招商中证卫星产业 ETF 规模也从 2.06 亿元增长至 5.37 亿元。此外,10 月中旬成立的广发中证卫星产业 ETF 首发规模接近 12 亿元,体现出投资者对卫星产业的高度认可。
此外,仍有 4 只基金处于排队获批状态,包括四季度新上报的两只 ETF 及招商、富国旗下的中证卫星产业 ETF 联接基金,后续公募布局力度或将持续加大。
卫星产业或迎来 「黄金拐点」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对卫星产业赛道投资机遇的兴趣陡增,或是源于其投资前景趋于明确。
我国卫星产业于今年迎来催化期,产业政策利好不断,板块交投活跃。一方面,卫星互联网应用端落地加速。8 月 27 日,工信部印发的 《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到 2030 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名。
另一方面,卫星发射及火箭技术突破不断。9 月 12 日,长征十号火箭初样研制获阶段性突破,同时液体火箭进展加速,多只火箭计划于今年首飞。
消息面上, 近日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再度提速,10 月以来已 3 次发射卫星升空 ,其中包含 「千帆星座」 第六批组网卫星,千帆星座时隔 7 个月重启了组网工作。
中金首席刘中玉指出,当前卫星产业发展已经来到关键临界点。从发射端来看,今年以来卫星进入常态化加速发射阶段,发射频率提升。多家火箭公司启动上市辅导,当前火箭可重复回收试验已在准备中,若成功将有望提升国内商业发射能力并显著降低发射成本。
从应用端来看,工信部将开展卫星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相关文件、行业规范等数据或将较快落地。国内首届深空经济大会召开,并预计 2040 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后续卫星通信将成为 「十五五」 的重要方向之一,产业或正处于爆发前夜。
展望后市,招商基金认为,今年内卫星产业值得期待的催化还包括:产业方面,国内首款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实验发射、大规模星座组网计划有望继续落地;资本端方面,头部卫星网络运营商的一级市场融资以及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适用范围修订带来的潜在上市机会等都值得期待。
根据知名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未来 5 年中国卫星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2023—2028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26.8%。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黄金拐点到来?这一主题基金,迎来密集布局!)
(责任编辑:43)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导读】 基金公司密集布局卫星主题基金,掘金商业航天蓝海机遇
中国基金报记者张燕北
近期,华夏基金、鹏华基金两家公募上报卫星产业相关 ETF 产品,易方达基金旗下产品则进入发售期。
随着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崛起,卫星产业链作为核心环节迎来投资热潮,公募基金纷纷加速布局相关主题产品,年内已有 10 只产品申报。
业内分析,这一趋势背后是对产业广阔增长前景的看好。据预测,2025 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将达 2.5 万亿元,低轨卫星的规模化部署有望全面拉动全产业链增长,催生丰富投资机遇。
主题基金迎来申报热潮
2025 年以来,卫星主题基金申报呈现突破式增长态势。Wind 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已有 9 家基金公司合计上报 10 只卫星主题指数基金,包括 5 只 ETF、3 只 ETF 联接基金及 2 只股票型指数基金。这与 2022—2024 年三年间无一只同类产品申报的 「冷清」 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进入四季度,布局节奏进一步加快:10 月 17 日鹏华中证卫星产业 ETF、10 月 24 日华夏中证卫星产业 ETF 相继提交申报材料;10 月 27 日,易方达中证卫星产业 ETF 正式启动认购,博时中证卫星产业指数基金也在同步募集中。
此前,市场上仅有两只卫星主题基金 (富国、招商旗下中证卫星产业 ETF),均于 2021 年 6 月上报,直至 2025 年 2 月才获批。
今年上报的产品中,除永赢基金布局的是跟踪国证商用卫星通信产业指数的 ETF 及联接基金外,其余公司布局的产品均挂钩中证卫星产业指数。
从指数成份股来看,中证卫星产业指数作为基准指数,在卫星产业链内部的行业分布较为均衡,涵盖了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及卫星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上市公司,旨在反映卫星应用产业的整体走势。相比之下,国证商用卫星通信产业指数更侧重通信板块。
截至 10 月 27 日,两大指数今年以来分别上涨 27.83% 和 24.06%,显著的赚钱效应进一步带动资金关注。
目前,今年上报的 10 只卫星主题基金中已有 6 只获批,其中 4 只完成发行成立,且规模增长表现亮眼。年初成立的永赢国证商用卫星通 ETF 规模从成立时的 2.39 亿元增至 12.89 亿元;5 月成立的招商中证卫星产业 ETF 规模也从 2.06 亿元增长至 5.37 亿元。此外,10 月中旬成立的广发中证卫星产业 ETF 首发规模接近 12 亿元,体现出投资者对卫星产业的高度认可。
此外,仍有 4 只基金处于排队获批状态,包括四季度新上报的两只 ETF 及招商、富国旗下的中证卫星产业 ETF 联接基金,后续公募布局力度或将持续加大。
卫星产业或迎来 「黄金拐点」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对卫星产业赛道投资机遇的兴趣陡增,或是源于其投资前景趋于明确。
我国卫星产业于今年迎来催化期,产业政策利好不断,板块交投活跃。一方面,卫星互联网应用端落地加速。8 月 27 日,工信部印发的 《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到 2030 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名。
另一方面,卫星发射及火箭技术突破不断。9 月 12 日,长征十号火箭初样研制获阶段性突破,同时液体火箭进展加速,多只火箭计划于今年首飞。
消息面上, 近日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再度提速,10 月以来已 3 次发射卫星升空 ,其中包含 「千帆星座」 第六批组网卫星,千帆星座时隔 7 个月重启了组网工作。
中金首席刘中玉指出,当前卫星产业发展已经来到关键临界点。从发射端来看,今年以来卫星进入常态化加速发射阶段,发射频率提升。多家火箭公司启动上市辅导,当前火箭可重复回收试验已在准备中,若成功将有望提升国内商业发射能力并显著降低发射成本。
从应用端来看,工信部将开展卫星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相关文件、行业规范等数据或将较快落地。国内首届深空经济大会召开,并预计 2040 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后续卫星通信将成为 「十五五」 的重要方向之一,产业或正处于爆发前夜。
展望后市,招商基金认为,今年内卫星产业值得期待的催化还包括:产业方面,国内首款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实验发射、大规模星座组网计划有望继续落地;资本端方面,头部卫星网络运营商的一级市场融资以及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适用范围修订带来的潜在上市机会等都值得期待。
根据知名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未来 5 年中国卫星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2023—2028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26.8%。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黄金拐点到来?这一主题基金,迎来密集布局!)
(责任编辑: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