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落后忧虑缓解,投资者押注产品周期回暖。
苹果股价周二再创新高,股价一度上涨至 269.98 美元,盘中市值首次突破 4 万亿美元,成为继英伟达与微软之后,第三家跨入 「四万亿俱乐部」 的全球科技巨头。
自 9 月 9 日推出最新一代 iPhone 系列以来,苹果股价累计上涨约 13%,年内首次由跌转升。新机的强劲需求提振了市场信心,也缓解了投资者对其在人工智能竞争中步伐偏慢的担忧。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势头或标志着苹果在新产品周期中重新夺回增长主动权。
iPhone 周期回暖,提振业绩与估值
新一代 iPhone 的销售表现成为苹果股价反弹的核心驱动力。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iPhone17 系列在美国与欧洲市场的早期销量较上一代增长约 14%。分析认为,iPhone Air 的轻薄设计与续航提升,帮助其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上稳住优势。
Northlight 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克里斯·扎卡雷利 (Chris Zaccarelli) 表示,iPhone 仍是公司最重要的利润引擎,「卖出越多的手机,就能让更多用户进入其生态系统。」 他认为,苹果通过硬件销售扩大长期用户黏性,正是其估值稳固的关键所在。
券商 Evercore ISI 预计,强劲的 iPhone 需求将推动苹果截至 9 月季度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并对 12 月当季发布乐观展望。今年第二季度,苹果录得多年来最强劲的季度表现,主要产品线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营收与盈利均超出分析师预期。公司将在当地时间 10 月 30 日盘后公布最新财报。
研究机构普遍认为,本轮产品周期的复苏不仅改善了短期盈利前景,也有助于恢复投资者对苹果增长潜力的信心。随着硬件销售带动服务业务扩张,其生态体系的商业化能力预计将进一步增强。

AI 布局渐次展开,投资者分歧加大
分析人士认为,苹果正通过新产品功能和隐私计算策略逐步修复市场信任,新款 iPhone 集成的生成式 AI 功能与更高算力芯片,将为后续软件生态和设备间协同奠定基础。
与竞争对手主攻云端 AI 不同,苹果更强调本地化计算与隐私保护,力图在用户体验与数据安全之间取得平衡。多家机构解读称,这一 「隐性 AI 战略」 虽进展缓慢,但长期或有助于稳固其封闭式生态体系。
与此同时,苹果仍面临供应链与成本挑战。市场早前担忧,美国对亚洲主要制造基地征收的新关税或推高生产成本、压缩利润空间。多家研究机构认为,苹果选择自行承担部分成本以维持售价稳定,短期内虽影响毛利率,但有助于巩固高端市场份额与品牌溢价。
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 (LSEG) 汇编的数据,苹果市盈率为未来 12 个月预期收益的 33.2 倍,明显高于纳斯达克100 指数的 27.4 倍。部分投资者担心估值偏高,但机构普遍认为,公司稳健的现金流和产品周期复苏足以支撑这一水平。
与苹果同日,微软市值也重新升至 4 万亿美元上方,受益于 OpenAI 完成期待已久的组织重组。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进展提振了整个科技板块的情绪,也为苹果的上涨创造了外部共振。
(第一财经)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