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美股英伟达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收盘时上涨 2.99%,最新市值达 5.03 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超 5 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统计发现,英伟达公司总市值从 4 万亿美元跨越 5 万亿美元,仅用时 113 天,而从 3 万亿美元到 4 万亿美元则耗时 410 天。而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英伟达的总市值已超过英、法、德等国家的股市总市值,且这一数字正逼近印度股市总价值 (5.3 万亿美元)。
随着英伟达股价的大幅上涨,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显示,黄仁勋的个人财富已上升至福布斯富豪榜第八位。特斯拉CEO 马斯克也对英伟达市值突破 5 万亿美元发出了惊叹之声。

黄仁勋给出乐观预期
消息面上,北京时间 10 月 29 日凌晨,英伟达在美国首都举办 GTC 大会,与以往有明确重点的发布会不同,黄仁勋此次的演讲涉猎甚广,全球资本市场热炒的 6G、量子计算、物理 AI 和机器人、核聚变、自动驾驶全都有份。
黄仁勋在发布会上表示,Blackwell 以及更新一代的 Rubin 芯片正推动公司进入前所未有的销售增长周期,黄仁勋还反驳了有关人工智能市场出现泡沫的担忧,称公司最新一代芯片有望在未来几个季度创造高达 5000 亿美元的收入。
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的最新研报指出,5000 亿美元的规模显著高于华尔街预期。该行分析团队指出,这一目标比市场通过 Visible Alpha Consensus Data 反映的 4470 亿美元共识高出 12%,同时也比高盛预测的 4530 亿美元高出 10%。
英伟达还能继续涨吗?
在英伟达市值突破 5 万亿美元之际,股价还能不能继续上涨,无疑成了投资者迫切想要知道的。而综合市场观点,尤其华尔街分析师的观点来看,对于英伟达后续股价的走势,持乐观态度的人较多。
美国金融咨询公司 Bokeh Capital Partners 的首席投资官 Kim Forrest 表示,目前看来,巨大的人工智能泡沫似乎还远未到破裂的时候。数据中心建设的需求似乎十分旺盛,而这一需求一次又一次地指向了英伟达。
全球知名金融服务提供商 Pepperstone 的高级研究策略师 Michael Brown 谈到,黄仁勋给出了非常稳健的指导,谈到未来五个季度将有 5000 亿美元的业务。而英伟达能否进一步扩大这些收益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将取决于大型科技公司的资本支出预期。如果像第二季度那样,资本支出再度大幅增长,而其中大部分显然会用于英伟达的芯片,那么英伟达的涨势就绝对没有理由偃旗息鼓。
美国金融服务公司 B. RILEY 的首席市场策略师 Arthur R Hogan III 持有类似观点,虽然在历史背景下,5 万亿美元的里程碑似乎令人难以想象,但这一成就的背后,是英伟达在所有指标上都实现了超预期表现。英伟达的市值飙升伴随着合理的估值,该公司的股价是未来 12 个月预期收益的 35 倍。
近期不少机构也纷纷上调了英伟达的目标价,比如美国银行将英伟达目标价从 235 美元上调至 275 美元;瑞银从 205 美元上调至 235 美元。

国内科技巨头也炸裂
事实上,不止是英伟达,国内的科技热潮也如火如荼。从正在披露的三季报来看,部分科技龙头股的表现也十分亮眼。
比如 PCB(印制电路板) 龙头胜宏科技,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32.45 亿元,同比增长 324.38%。寒武纪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 16.05 亿元,同比增长 321.49%。新易盛前三季度净利润 63.27 亿元,同比增长 284.37%。天孚通信、工业富联、海光信息、江波龙等近期热门股,前三季度的业绩也是十分亮眼。
而从股价表现来看,胜宏科技年内大涨 708.69%;新易盛大涨 393.89%;工业富联、天孚通信、江波龙也涨超 200%;寒武纪、生益科技、深南电路、领益智造、兆易创新股价则纷纷翻倍。

在投资人士看来,年内 A 股科技龙头的爆发,很大程度上与 AI 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算力、数据中心建设等需激增密切相关。此外,还与贸易波动所带来的国产替代预期增加相关。
不少机构也表示,A 股的科技主线,仍将持续。上银基金基金经理陈博表示,今年以来,科技板块的表现确实引人注目。结合三季报数据来看,我认为当前科技板块的业绩增速与其估值和上涨幅度总体是匹配的,本轮上涨是由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产业升级和业绩增长所驱动。按目前的增长速度计算估值,部分优质科技公司的估值处于中性偏合理的区间。
汇丰晋信创新先锋基金基金经理周宗舟认为也认为,今年第三季度,科技板块高景气持续,AI 算力以及半导体设备、材料、模拟功率等板块的业绩表现进一步改善,基本面的改善有望为下一阶段行情打下扎实基础。
恒生前海高端制造混合基金经理龙江伟持有类似观点,认为科技主线仍会持续。理由在于海外科技企业对 AI 的探索没有停下脚步,国内的云服务大厂也在增加 AI 方向的资本开支,相关产业链公司都存在业绩持续超预期的可能。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