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0 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召开,飞船将于 10 月 31 日 23 时 44 分发射,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此次任务是空间站第 6 次载人飞行,将驻留约 6 个月。飞船入轨后约 3.5 小时对接天和核心舱。目前载人登月任务进展顺利,锚定 2030 年前登月。神二十一乘组还将首次在轨实施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
每经编辑|杜宇
据央视新闻,今天 (10 月 30 日) 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发言人介绍,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 10 月 31 日 23 时 44 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
神二十一乘组确定:张陆、武飞、张洪章
发言人介绍,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张陆、武飞、张洪章 3 名航天员分别为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涵盖了我国现役 3 种航天员类型。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航天员张陆执行过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武飞和张洪章均来自于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其中,武飞入选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张洪章入选前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在空间站驻留约 6 个月
据央视新闻,发言人介绍,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 6 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 37 次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 6 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工作,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施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持续发挥空间站综合应用效益。
约 3.5 小时 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
发言人介绍,按计划,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 3.5 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十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来访。
总体进展顺利!我国锚定 2030 年前实现登月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据央视新闻,今天 (10 月 30 日) 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目前,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总体进展顺利,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飞行产品已完成初样阶段主要工作,科学研究与应用系统已完成各次飞行任务载荷方案设计工作,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系统研制建设工作正加速推进。
今年,我们已组织完成了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二级动力系统试车、系留点火试验,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试验,揽月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等,并已通过媒体进行了报道。后续还将组织完成揽月着陆器集成测试,梦舟载人飞船热试验和最大动压逃逸试验,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低空飞行及技术验证飞行等试验。
这里提前给大家介绍一下,在明年任务标识征集中,除天舟十号货运飞船,神舟二十二号、二十三号载人飞船任务外,还包含了梦舟一号载人飞船任务的标识,该型飞船主要用于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同时也兼顾近地空间站运营。欢迎大家积极踊跃参加标识征集活动,神舟、天舟、梦舟期待把您的创意和梦想带上太空、带往月球!活动详情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网官微和新闻媒体发布的征集公告。
至于具体的时间表,我们锚定 2030 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不动摇。应该说,后续还有不少新技术需要验证,产品研制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飞行试验安排衔接紧密,进度紧张,各项工作面临风险挑战。工程全线将继续发扬 「两弹一星」 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科学统筹、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研制任务,为如期实现载人登月任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神二十一乘组将首次在轨实施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据央视新闻,发言人介绍,按计划,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将新开展 27 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主要针对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航天新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中,将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选用两雌两雄 4 只小鼠,随飞船上行并进行在轨饲养,重点研究失重、密闭等空间条件对小鼠行为模式的影响。之后,随飞船返回地面,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小鼠多组织器官在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和适应性变化规律。在轨还将开展空间环境下遗传密码起源与手性的关系项目,探索氨基酸-核苷的不同手性组合之间的选择性规律,探讨分子手性和重力环境对生物分子同手性起源的影响。
此外,神舟二十一号还上行了面向空间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光学原位研究、空间站在轨智能算力平台试验等搭载项目,将为后续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为在轨应用进一步奠定基础。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