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座谈会引发聚酯行业广泛关注。
多位市场人士向期货日报记者透露,国家相关部门近日召开 PTA 和瓶片龙头企业座谈会,围绕行业运行情况、在建项目进展展开交流,并听取企业建议。
在 PTA 和瓶片行业供需错配、利润微薄的背景下,此次座谈会被业内视为防范化解 「内卷式」 竞争、促进行业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当前聚酯行业处于产能集中投放期,且企业盈利状况不佳。但从细分领域来看,PX 产能利用率保持良好,而 PTA 却因 「内卷式」 竞争面临经营挑战。
对此,国投期货化工首席分析师庞春艳表示,数据显示,今年 PTA 开工负荷均值不足 80%。10 月下旬,PTA 现货加工差最低时不足 100 元/吨,远低于行业正常的加工成本水平,企业生产面临亏损。与此同时,瓶片行业的处境也不太乐观,1—10 月现货加工差均值在 400 元/吨左右,低于企业正常的成本线,最低时跌破 300 元/吨,企业身处现金流亏损的困境。
对此,恒逸国贸研发总监王广前告诉记者,PTA 头部企业的规模都很大,若长期净亏损 150~200 元/吨,年均亏损额将在 15 亿元~20 亿元,这对行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尽管 PTA 和瓶片行业面临低加工费的局面,但短期内行业产能大幅出清的可能性不大。」 紫金天风期货分析师刘思琪表示,多数产能投放的年限较短,产能出清需要时间。
不过,王广前认为,从产能利用率的角度来看,当前聚酯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仍好于上一轮下行周期 (2014—2015 年) 的底部。此外,与国内其他工业品相比,聚酯产业链的产能利用率仍处于前列。
面对上述困境,聚酯行业尤其是瓶片行业已开始 「反内卷」。庞春艳介绍,当 6 月瓶片加工差降至 300 元/吨后,行业开工负荷开始从 88% 以上逐步降至 70% 附近,加工差随之回升,10 月中下旬最高时突破 550 元/吨,创近一年来新高。这既得益于行业自律性减产,也与聚酯行业利润被动修复有关。
刘思琪表示,聚酯行业的 「反内卷」 措施主要是通过增加装置检修频率和时长、供应商联合减产等方式推进。「今年 PTA 主流供应商检修时长较往年明显增加,虽然有部分新产能投放,但老产能进入长停状态,PTA 产量增速仍低于产能增速。瓶片大厂自 6 月底起实施联合减产,一直持续至 10 月底,带动瓶片社会库存下降,行业加工差也实现低位修复。」 她说。
记者注意到,近一周聚酯板块走强,其中 PX 和 PTA 期货快速反弹。对此,受访人士普遍认为,这主要是受成本推动、需求提振及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
庞春艳表示,一方面,原油价格回升给聚酯行业带来成本支撑;另一方面,为迎接 「双 11」 下游备货增加,叠加全国降温带动纺织服装市场转好,织造企业订单回升、库存下降,推动涤丝产销放量。此外,上述龙头企业座谈会召开后,市场对行业祭出减亏措施抱有期待。
不过,庞春艳提醒,11 月纺织服装生产负荷或高位回落,聚酯需求存在转弱预期,因此聚酯行业加工差修复空间有限,后续聚酯行业相关品种的价格走势仍需关注油价波动。
刘思琪认为,当前聚酯板块反弹的逻辑是市场对上述座谈会抱有预期,未来行业利润持续改善的关键还在于供应的缩减情况。
展望后市,受访人士普遍认为,随着产能投放放缓及消费回升,聚酯行业产能将逐步消化,行业产能利用率和加工差水平有望得到改善,但想要实现良好的盈利水平仍需时间。
庞春艳认为,未来聚酯行业的减亏措施会更多集中在新产能推进放缓、老旧产能节能减排改造加快等方面,但供应充裕的格局难以根本改变。
刘思琪则认为,若明年 PTA 和瓶片新增产能有所放缓,需求又稳定增长,届时二者的供需结构有望好转。但短期内,聚酯行业仍面临需求淡季和季节性累库的压力。
王广前也认为,未来随着前期投放的产能逐渐消化,以及头部企业间市场份额竞争调整完毕,聚酯行业对经营效益改善和资产负债表优化的诉求将逐步提高。与此同时,聚酯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降成本路线已接近极致,未来行业终将逐步摆脱 「内卷式」 竞争困境。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