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 「停摆」 的影响正在加剧。
受 「停摆」 影响,美国多地机场航班延误甚至取消。据美国航班跟踪网站的数据,仅美东时间 10 月 30 日当天,全美因各种原因已有超过 6000 架次航班延误,超 1000 架次航班取消。美国副总统万斯当天警告称,如果 「停摆」 持续到 11 月下旬的感恩节假期旅行季,美国航空交通可能将面临一场 「灾难」。
另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 (CBO) 最新发布的报告,联邦政府 「停摆」 每月给美国经济造成约 70 亿美元的损失,且这些损失在联邦政府重新 「开门」 后将无法弥补。
万斯突发警告
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 10 月 30 日,美国副总统万斯警告说,如果 「停摆」 持续到 11 月下旬的感恩节假期旅行季,美国航空交通可能将面临一场 「灾难」。
当天,万斯在白宫与交通部长达菲及航空公司和业界高管等举行圆桌会议,讨论政府 「停摆」 持续对空中交通造成的影响。
万斯在会后对记者表示,「停摆」 持续到 11 月下旬可能会导致空管员缺勤和航班延误更多、机场安检排队时间更长,「这可能会是一场灾难」。
达菲也在记者会上警告说,政府 「停摆」 僵局持续至感恩节假期对航空业来说 「将是一场灾难」。他补充说,10 月是美国航空旅行淡季,航班受政府 「停摆」 影响较小,但 11 月人们出行需求会大幅增加。
受 「停摆」 影响,美国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严重短缺造成多地机场航班延误甚至取消,机场运营也受到影响。
据美国航班跟踪网站的数据,仅 30 日当天,全美因各种原因已有超过 6000 架次航班延误,超 1000 架次航班取消。美国联邦航空局当天还对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和达拉斯-沃思堡国际机场短暂下达 「地面停飞」 令。
美国长期面临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短缺的难题,许多空管员在政府 「停摆」 前就已被迫超时上班。联邦政府 「停摆」 以来,约 1.3 万名空中交通管制员和负责机场安检工作的约 5 万名员工被迫无薪工作,请病假的员工日渐增多。达菲 28 日曾表示,26 日和 27 日的航班延误中分别有 44% 和 24% 是由空中交通管制员缺勤造成的,而政府 「停摆」 前这一比例平均仅为 5%。
达美航空、美联航、西南航空和美国航空等多家航司呼吁国会尽快通过一项无附加条件的持续决议案 (CR),先让政府运转起来,再就医保等争议慢慢谈判。
美联航首席执行官 Scott Kirby 指出:「这正在给经济带来压力,并影响机票预订。现在是通过一项短期拨款法案的时候了。」
达美航空则称:「系统在极限承压下只能降速运行,这降低了效率,并导致每天数以百万计乘客的出行延误。」

影响有多大?
当地时间 10 月 31 日,美国政府 「停摆」 进入第 31 天。由于政府 「停摆」 持续,原定于本周公布的第三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GDP) 数据被迫推迟。目前,美国已推迟公布就业、贸易与零售销售等多项经济数据。联邦数据 「断供」 迫使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及企业在缺乏关键信息的情况下作出决策。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本周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政府 「停摆」 期间,美联储不太可能对经济有非常细致的了解,可以想象,政府 「停摆」 可能会影响 12 月的会议,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可能有必要更加谨慎,经济数据缺失可能构成暂停利率调整的理由。
美国商会 30 日发布报告称,在政府 「停摆」 的前四周内,与联邦政府签约的企业已累计损失约 120 亿美元,约 6.55 万家小企业每周合计损失达 30 亿美元。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 (CBO) 日前在一封公开信中警告,如果 「停摆」 持续,将使美国今年四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化增长率下降 1 到 2 个百分点,估计将有 70 亿到 140 亿美元经济产出损失无法恢复。
在致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得克萨斯州共和党众议员阿灵顿 (Jodey Arrington) 的信中,CBO 针对联邦政府停摆持续的时间给出了三种预估:如果政府停摆持续四周,美国实际 GDP 将下降 70 亿美元;如果持续六周,将下降 110 亿美元;如果持续八周,损失将高达 140 亿美元。
当地时间 10 月 30 日,美国马里兰州州长韦斯·摩尔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联邦政府 「停摆」 带来的经济冲击,并协助保障居民生活与健康。
摩尔同时签署行政令,向州内食品安全合作机构提供 1000 万美元紧急资金,以应对 「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 受 「停摆」 影响的风险。
当地时间 10 月 28 日,美国参议院以 54 票对 45 票,否决旨在结束政府停摆的 《2025 财政年度持续拨款与延长期限法案》。该法案在参议院需获得 60 票方能推进。此次为该法案第 13 次表决,仍未达到所需门槛。同日,美国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表示,联邦政府停摆可能会持续至 11 月。此前,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约翰逊发出警告说,这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政府停摆。
(券商中国)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