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期货日报网讯 (记者 刘威魁)当前,绿色转型是世界经济重要的发展趋势和增长引擎,也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新兴合作领域。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印发 《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下称 《实施意见》),成为我国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积极拓展绿色贸易,目的是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助力实现 「双碳」 目标、更好服务全球气候治理。
在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方面,《实施意见》 提出,加强金融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基于外贸产品碳足迹核算、碳标识认证结果等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碳定价机制和绿证绿电支撑作用,健全完善碳定价机制,引导外贸企业用好碳定价机制拓展国际市场。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落实我国 「双碳」 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通过碳价格信号引导企业控排兼具灵活性和经济效率。不过,当前全国碳市场仅限于现货市场交易,参与方是与碳排放相关的企业,且以电力企业为主。今年全国碳市场扩围后,覆盖排放规模由 50 亿吨扩大至 80 亿吨,控排企业数量也由 2200 余家增至 3700 家,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60%。随着新行业的逐渐纳入,面临价格波动风险的企业将越来越多,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强,上市碳排放权期货被业内视为丰富碳金融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事实上,自 2020 年 「双碳」 目标提出以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为每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其中碳排放权期货较受关注,连续三年都有代表委员提及。比如,针对全国碳市场建设进一步拓展深度和广度的需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冠宇董事长徐延铭建议,加快上市碳排放权期货,实现期现货协同发展,推动形成多主体参与、期现结合的碳交易体系。
众多接受期货日报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等功能,期货市场适时推出碳排放权相关的期货和期权产品,可以提高碳市场的流动性。
格林大华期货首席专家王骏表示,期货市场适时推出与碳排放权相关的期货和期权产品,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进行风险管理,提高碳市场的流动性,使碳交易更为高效。同时,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推出碳排放权期货将增强我国在国际碳市场的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提供有力支持。安永大中华区 ESG 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认为,金融衍生品对市场会起到 「放大器」 作用,能够支撑形成有效的市场价格,碳市场也不例外。比如,欧盟碳市场绝大部分的交易来自衍生品。因此,未来我国碳金融产品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作为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金融力量,期货行业积极主动聚焦产业需求,创新服务,在助推碳排放权建设方面积极贡献 「期货力量」。据记者了解,广期所自设立之初便制定了服务绿色发展的系列品种规划,将碳排放权作为重大战略品种。近年来,广期所稳步推动碳排放权等战略品种研发,围绕合约规则设计的重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实地调研。比如,与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清华大学、中电联等开展沟通协作;基于研究成果编写 《期货市场完善碳定价机制探究》 一书,提出我国发展碳期货的思路;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及其旗下欧洲能源交易所 (EEX) 签署谅解备忘录,其中提出在碳排放权产品互挂、数据合作等方面定期沟通。
记者了解到,当前,广期所已基本完成碳排放权期货合约制度的设计方案,接下来将稳妥推进碳排放权期货上市,做精做细碳市场基础研究,完善碳排放权合约制度关键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