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陈光明按下 「暂停键」!睿远专户封盘 是风险预警还是新布局

2025 年 11 月 8 日
新华财经晚报:央行连续第12个月增持黄金 截至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433亿美元

新华财经晚报:央行连续第 12 个月增持黄金 截至 10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 33433 亿美元

2025 年 11 月 8 日
「租金从高点降了近三分之一」「出租4年,最后只赚了个装修钱」……上海房东们的心态变了

全球电池龙头企业竞逐固态电池 四川宜宾如何破题行业痛点?

2025 年 11 月 8 日

美联储今年票委 「放鹰」:通胀数据断供,降息需更谨慎!

2025 年 11 月 8 日
广告
11月7日东方财富财经晚报(附新闻联播)

11 月 7 日东方财富财经晚报 (附新闻联播)

2025 年 11 月 8 日
白银正进入十年一遇的囤积阶段?

白银正进入十年一遇的囤积阶段?

2025 年 11 月 8 日

11 月 7 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2025 年 11 月 8 日
港股速报 | 港股反复震荡 南向资金表现执着 连续13天净买入

港股速报 | 港股反复震荡 南向资金表现执着 连续 13 天净买入

2025 年 11 月 8 日

市场早盘低开回升,中证 A500 指数下跌 0.11%,3 只中证 A500 相关 ETF 成交额超 29 亿元

2025 年 11 月 8 日

机密会议曝光:美国暂无计划打击委内瑞拉,且缺乏法律授权

2025 年 11 月 8 日

【金融街发布】 国家外汇局: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 35074 亿元

2025 年 11 月 8 日
习近平在广东省梅州市考察调研

习近平在广东省梅州市考察调研

2025 年 11 月 8 日
电网设备、固态电池大涨,人形机器人杀跌,高手怎么看?

电网设备、固态电池大涨,人形机器人杀跌,高手怎么看?

2025 年 11 月 8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11 月 8 日 星期六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陈光明按下 「暂停键」!睿远专户封盘 是风险预警还是新布局

来自 金桂财经
2025 年 11 月 8 日
在 期货
0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在 A 股市场沪指重返 4000 点之际,国内价值投资领军人物陈光明执掌的睿远基金,近日对其旗下专户产品发布限购令,这一举措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记者从多个渠道确认,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产品自 11 月起实施全面 「封盘」,新老客户统一暂停申购。

  据知情人士透露,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此前就已长期严控规模,新客户申购早已暂停,此次 「封盘」 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存量客户,即老客户追加申购的通道也被关闭。另有渠道人士透露,睿远基金方面曾表达过 「更希望客户在低点买入」 的投资理念,而且由于老客户追加规模有限,此次 「封盘」 对产品整体规模影响不大。

  价值投资的审慎抉择?

  据公开资料,陈光明是睿远基金创始人及投资经理,拥有超 20 年的证券从业年限。尽管陈光明于 2022 年 10 月卸任公司总经理职务,但仍继续担任专户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投资经理,专注投研与产品管理。

  而睿远洞见价值系列是睿远基金为高净值客户打造的专户资产管理产品,由陈光明亲自管理。该系列产品的一期 (2018 年发行) 与二期 (2021 年发行) 均由其直接掌舵,两期产品首发时均获得超百亿规模认购,市场影响力显著。

  此次对专户产品实施 「封盘」,与陈光明一贯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契合。他始终认为,投资的本质是寻找价格明显低于内在价值的标的,强调 「内在价值是投资的锚,『便宜』 是硬道理」。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个股选择上,更贯穿于对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的判断。

  回顾其投资历程可以发现,陈光明善于在市场低迷期布局:2012—2013 年市场低迷期几乎满仓操作,2014 年市场转强时适度加杠杆,而在 2015 年市场过热时则战略减仓,2016 年恒生指数低点时重仓港股。这种 「在寒冷时期坚持,在火热时期克制」 的投资智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再次得到体现。

  对于 「封盘」 的考量因素等核心问题,《华夏时报》 记者致电并发送采访函至睿远基金,截至发稿,未能获得正面回复。

  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在接受 《华夏时报》 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私募基金选择 「封盘」 通常基于多重考量。首要因素在于规模与策略容量的平衡,当管理规模过大可能影响投资策略的有效执行时,负责任的管理人会主动控制规模,以确保投资策略的顺利实施;其次,市场机会的稀缺性也是重要原因,随着优质投资标的减少,新增资金难以找到合适的配置机会,此时暂停申购成为管理人的理性选择;此外,保护现有投资者利益是 「封盘」 决策的核心考量,避免因规模扩张而稀释现有投资者的潜在收益,充分体现了管理人的受托责任。

  「『封盘』 的做法是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 这位基金经理还指出,陈光明曾有著名的告诫——「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此告诫正是提醒投资者避免追逐市场热点,而应以农民 「长期耕种」 的心态对待投资,而非采用猎人 「打猎」 式的短期博弈策略。

  行业限购潮蔓延

  事实上,近期并非只有睿远基金一家采取限购措施。多家公募和私募管理机构也相继发布了 「限购令」 或暂停申购的公告。就在数日前,知名投资人杨东旗下的宁泉资产也宣布暂停所有基金的新投资者申购。

  公募基金方面,永赢基金绩优基金经理高楠旗下管理的四只主动权益基金——永赢睿恒、永赢惠添利、永赢融安、永赢睿信混合均公告称,自 11 月 3 日起暂停大额申购,限制申购金额为 50 万元;金元顺安行业精选混合则自 2025 年 10 月 30 日起暂停申购。

  多位公募和私募人士指出,限购潮的背后是规模与业绩的平衡难题。随着市场回暖,产品净值上升和申购资金涌入,可能加大管理难度。对私募机构而言,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费与业绩报酬,但在市场上行期,规模扩张往往成为业绩的 「敌人」。主动控制规模,不仅能提升投资灵活性,还能避免因资金过量而被迫配置低效资产。

  某公募机构工作人员对 《华夏时报》 表示:「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慢牛行情虽可期待,但结构性分化加剧,机构需通过限购来优化持仓结构,确保产品稳健运作。」

  4000 点后的投资逻辑

  沪指站上 4000 点是否意味着市场已处高位?这一问题引发业内广泛讨论。

  睿远基金经理赵枫在三季度观点中指出,AI 相关硬件公司表现亮眼,AI 浪潮正快速渗透各行各业,且主要参与者互联网企业现金流充沛,难以简单判断存在泡沫。另一方面,部分传统行业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净现金占市值比例较高,股息率吸引力凸显,下跌风险有限。这种辩证视角反映了机构对市场结构性机会的挖掘。

  前述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当前经济结构转型与流动性宽松支撑慢牛预期,但估值修复后安全边际收窄,机构通过限购反而可以传递出 「不追逐短期热点」 的信号。

  他分析称,历史经验显示,市场在 4000 点附近往往伴随着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更注重的是长期复利积累,而非短期收益的追逐。机构的这一行动,无疑是在提醒投资者,在指数看似处于高位的阶段,应保持冷静头脑,避免盲目跟风操作。

  此外,限购对于维护产品业绩的可持续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前述某公募机构工作人员强调,规模过大可能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和投资策略变形,尤其在市场高位,新增资金若无法及时找到优质标的,可能稀释现有收益。通过主动控规模,管理人能更专注挖掘低估标的,为未来市场调整预留空间。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网)

(原标题:陈光明按下 「暂停键」!睿远专户封盘,是风险预警还是新布局)

(责任编辑:43)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在 A 股市场沪指重返 4000 点之际,国内价值投资领军人物陈光明执掌的睿远基金,近日对其旗下专户产品发布限购令,这一举措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记者从多个渠道确认,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产品自 11 月起实施全面 「封盘」,新老客户统一暂停申购。

  据知情人士透露,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此前就已长期严控规模,新客户申购早已暂停,此次 「封盘」 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存量客户,即老客户追加申购的通道也被关闭。另有渠道人士透露,睿远基金方面曾表达过 「更希望客户在低点买入」 的投资理念,而且由于老客户追加规模有限,此次 「封盘」 对产品整体规模影响不大。

  价值投资的审慎抉择?

  据公开资料,陈光明是睿远基金创始人及投资经理,拥有超 20 年的证券从业年限。尽管陈光明于 2022 年 10 月卸任公司总经理职务,但仍继续担任专户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投资经理,专注投研与产品管理。

  而睿远洞见价值系列是睿远基金为高净值客户打造的专户资产管理产品,由陈光明亲自管理。该系列产品的一期 (2018 年发行) 与二期 (2021 年发行) 均由其直接掌舵,两期产品首发时均获得超百亿规模认购,市场影响力显著。

  此次对专户产品实施 「封盘」,与陈光明一贯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契合。他始终认为,投资的本质是寻找价格明显低于内在价值的标的,强调 「内在价值是投资的锚,『便宜』 是硬道理」。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个股选择上,更贯穿于对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的判断。

  回顾其投资历程可以发现,陈光明善于在市场低迷期布局:2012—2013 年市场低迷期几乎满仓操作,2014 年市场转强时适度加杠杆,而在 2015 年市场过热时则战略减仓,2016 年恒生指数低点时重仓港股。这种 「在寒冷时期坚持,在火热时期克制」 的投资智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再次得到体现。

  对于 「封盘」 的考量因素等核心问题,《华夏时报》 记者致电并发送采访函至睿远基金,截至发稿,未能获得正面回复。

  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在接受 《华夏时报》 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私募基金选择 「封盘」 通常基于多重考量。首要因素在于规模与策略容量的平衡,当管理规模过大可能影响投资策略的有效执行时,负责任的管理人会主动控制规模,以确保投资策略的顺利实施;其次,市场机会的稀缺性也是重要原因,随着优质投资标的减少,新增资金难以找到合适的配置机会,此时暂停申购成为管理人的理性选择;此外,保护现有投资者利益是 「封盘」 决策的核心考量,避免因规模扩张而稀释现有投资者的潜在收益,充分体现了管理人的受托责任。

  「『封盘』 的做法是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 这位基金经理还指出,陈光明曾有著名的告诫——「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此告诫正是提醒投资者避免追逐市场热点,而应以农民 「长期耕种」 的心态对待投资,而非采用猎人 「打猎」 式的短期博弈策略。

  行业限购潮蔓延

  事实上,近期并非只有睿远基金一家采取限购措施。多家公募和私募管理机构也相继发布了 「限购令」 或暂停申购的公告。就在数日前,知名投资人杨东旗下的宁泉资产也宣布暂停所有基金的新投资者申购。

  公募基金方面,永赢基金绩优基金经理高楠旗下管理的四只主动权益基金——永赢睿恒、永赢惠添利、永赢融安、永赢睿信混合均公告称,自 11 月 3 日起暂停大额申购,限制申购金额为 50 万元;金元顺安行业精选混合则自 2025 年 10 月 30 日起暂停申购。

  多位公募和私募人士指出,限购潮的背后是规模与业绩的平衡难题。随着市场回暖,产品净值上升和申购资金涌入,可能加大管理难度。对私募机构而言,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费与业绩报酬,但在市场上行期,规模扩张往往成为业绩的 「敌人」。主动控制规模,不仅能提升投资灵活性,还能避免因资金过量而被迫配置低效资产。

  某公募机构工作人员对 《华夏时报》 表示:「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慢牛行情虽可期待,但结构性分化加剧,机构需通过限购来优化持仓结构,确保产品稳健运作。」

  4000 点后的投资逻辑

  沪指站上 4000 点是否意味着市场已处高位?这一问题引发业内广泛讨论。

  睿远基金经理赵枫在三季度观点中指出,AI 相关硬件公司表现亮眼,AI 浪潮正快速渗透各行各业,且主要参与者互联网企业现金流充沛,难以简单判断存在泡沫。另一方面,部分传统行业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净现金占市值比例较高,股息率吸引力凸显,下跌风险有限。这种辩证视角反映了机构对市场结构性机会的挖掘。

  前述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当前经济结构转型与流动性宽松支撑慢牛预期,但估值修复后安全边际收窄,机构通过限购反而可以传递出 「不追逐短期热点」 的信号。

  他分析称,历史经验显示,市场在 4000 点附近往往伴随着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更注重的是长期复利积累,而非短期收益的追逐。机构的这一行动,无疑是在提醒投资者,在指数看似处于高位的阶段,应保持冷静头脑,避免盲目跟风操作。

  此外,限购对于维护产品业绩的可持续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前述某公募机构工作人员强调,规模过大可能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和投资策略变形,尤其在市场高位,新增资金若无法及时找到优质标的,可能稀释现有收益。通过主动控规模,管理人能更专注挖掘低估标的,为未来市场调整预留空间。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网)

(原标题:陈光明按下 「暂停键」!睿远专户封盘,是风险预警还是新布局)

(责任编辑:43)

YOU MAY ALSO LIKE

私募机构调研热情持续攀升

诺德基金:如何看待 4000 点后的震荡行情?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在 A 股市场沪指重返 4000 点之际,国内价值投资领军人物陈光明执掌的睿远基金,近日对其旗下专户产品发布限购令,这一举措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记者从多个渠道确认,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产品自 11 月起实施全面 「封盘」,新老客户统一暂停申购。

  据知情人士透露,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此前就已长期严控规模,新客户申购早已暂停,此次 「封盘」 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存量客户,即老客户追加申购的通道也被关闭。另有渠道人士透露,睿远基金方面曾表达过 「更希望客户在低点买入」 的投资理念,而且由于老客户追加规模有限,此次 「封盘」 对产品整体规模影响不大。

  价值投资的审慎抉择?

  据公开资料,陈光明是睿远基金创始人及投资经理,拥有超 20 年的证券从业年限。尽管陈光明于 2022 年 10 月卸任公司总经理职务,但仍继续担任专户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投资经理,专注投研与产品管理。

  而睿远洞见价值系列是睿远基金为高净值客户打造的专户资产管理产品,由陈光明亲自管理。该系列产品的一期 (2018 年发行) 与二期 (2021 年发行) 均由其直接掌舵,两期产品首发时均获得超百亿规模认购,市场影响力显著。

  此次对专户产品实施 「封盘」,与陈光明一贯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契合。他始终认为,投资的本质是寻找价格明显低于内在价值的标的,强调 「内在价值是投资的锚,『便宜』 是硬道理」。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个股选择上,更贯穿于对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的判断。

  回顾其投资历程可以发现,陈光明善于在市场低迷期布局:2012—2013 年市场低迷期几乎满仓操作,2014 年市场转强时适度加杠杆,而在 2015 年市场过热时则战略减仓,2016 年恒生指数低点时重仓港股。这种 「在寒冷时期坚持,在火热时期克制」 的投资智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再次得到体现。

  对于 「封盘」 的考量因素等核心问题,《华夏时报》 记者致电并发送采访函至睿远基金,截至发稿,未能获得正面回复。

  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在接受 《华夏时报》 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私募基金选择 「封盘」 通常基于多重考量。首要因素在于规模与策略容量的平衡,当管理规模过大可能影响投资策略的有效执行时,负责任的管理人会主动控制规模,以确保投资策略的顺利实施;其次,市场机会的稀缺性也是重要原因,随着优质投资标的减少,新增资金难以找到合适的配置机会,此时暂停申购成为管理人的理性选择;此外,保护现有投资者利益是 「封盘」 决策的核心考量,避免因规模扩张而稀释现有投资者的潜在收益,充分体现了管理人的受托责任。

  「『封盘』 的做法是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 这位基金经理还指出,陈光明曾有著名的告诫——「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此告诫正是提醒投资者避免追逐市场热点,而应以农民 「长期耕种」 的心态对待投资,而非采用猎人 「打猎」 式的短期博弈策略。

  行业限购潮蔓延

  事实上,近期并非只有睿远基金一家采取限购措施。多家公募和私募管理机构也相继发布了 「限购令」 或暂停申购的公告。就在数日前,知名投资人杨东旗下的宁泉资产也宣布暂停所有基金的新投资者申购。

  公募基金方面,永赢基金绩优基金经理高楠旗下管理的四只主动权益基金——永赢睿恒、永赢惠添利、永赢融安、永赢睿信混合均公告称,自 11 月 3 日起暂停大额申购,限制申购金额为 50 万元;金元顺安行业精选混合则自 2025 年 10 月 30 日起暂停申购。

  多位公募和私募人士指出,限购潮的背后是规模与业绩的平衡难题。随着市场回暖,产品净值上升和申购资金涌入,可能加大管理难度。对私募机构而言,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费与业绩报酬,但在市场上行期,规模扩张往往成为业绩的 「敌人」。主动控制规模,不仅能提升投资灵活性,还能避免因资金过量而被迫配置低效资产。

  某公募机构工作人员对 《华夏时报》 表示:「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慢牛行情虽可期待,但结构性分化加剧,机构需通过限购来优化持仓结构,确保产品稳健运作。」

  4000 点后的投资逻辑

  沪指站上 4000 点是否意味着市场已处高位?这一问题引发业内广泛讨论。

  睿远基金经理赵枫在三季度观点中指出,AI 相关硬件公司表现亮眼,AI 浪潮正快速渗透各行各业,且主要参与者互联网企业现金流充沛,难以简单判断存在泡沫。另一方面,部分传统行业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净现金占市值比例较高,股息率吸引力凸显,下跌风险有限。这种辩证视角反映了机构对市场结构性机会的挖掘。

  前述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当前经济结构转型与流动性宽松支撑慢牛预期,但估值修复后安全边际收窄,机构通过限购反而可以传递出 「不追逐短期热点」 的信号。

  他分析称,历史经验显示,市场在 4000 点附近往往伴随着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更注重的是长期复利积累,而非短期收益的追逐。机构的这一行动,无疑是在提醒投资者,在指数看似处于高位的阶段,应保持冷静头脑,避免盲目跟风操作。

  此外,限购对于维护产品业绩的可持续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前述某公募机构工作人员强调,规模过大可能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和投资策略变形,尤其在市场高位,新增资金若无法及时找到优质标的,可能稀释现有收益。通过主动控规模,管理人能更专注挖掘低估标的,为未来市场调整预留空间。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网)

(原标题:陈光明按下 「暂停键」!睿远专户封盘,是风险预警还是新布局)

(责任编辑:43)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在 A 股市场沪指重返 4000 点之际,国内价值投资领军人物陈光明执掌的睿远基金,近日对其旗下专户产品发布限购令,这一举措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记者从多个渠道确认,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产品自 11 月起实施全面 「封盘」,新老客户统一暂停申购。

  据知情人士透露,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此前就已长期严控规模,新客户申购早已暂停,此次 「封盘」 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存量客户,即老客户追加申购的通道也被关闭。另有渠道人士透露,睿远基金方面曾表达过 「更希望客户在低点买入」 的投资理念,而且由于老客户追加规模有限,此次 「封盘」 对产品整体规模影响不大。

  价值投资的审慎抉择?

  据公开资料,陈光明是睿远基金创始人及投资经理,拥有超 20 年的证券从业年限。尽管陈光明于 2022 年 10 月卸任公司总经理职务,但仍继续担任专户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投资经理,专注投研与产品管理。

  而睿远洞见价值系列是睿远基金为高净值客户打造的专户资产管理产品,由陈光明亲自管理。该系列产品的一期 (2018 年发行) 与二期 (2021 年发行) 均由其直接掌舵,两期产品首发时均获得超百亿规模认购,市场影响力显著。

  此次对专户产品实施 「封盘」,与陈光明一贯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契合。他始终认为,投资的本质是寻找价格明显低于内在价值的标的,强调 「内在价值是投资的锚,『便宜』 是硬道理」。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个股选择上,更贯穿于对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的判断。

  回顾其投资历程可以发现,陈光明善于在市场低迷期布局:2012—2013 年市场低迷期几乎满仓操作,2014 年市场转强时适度加杠杆,而在 2015 年市场过热时则战略减仓,2016 年恒生指数低点时重仓港股。这种 「在寒冷时期坚持,在火热时期克制」 的投资智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再次得到体现。

  对于 「封盘」 的考量因素等核心问题,《华夏时报》 记者致电并发送采访函至睿远基金,截至发稿,未能获得正面回复。

  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在接受 《华夏时报》 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私募基金选择 「封盘」 通常基于多重考量。首要因素在于规模与策略容量的平衡,当管理规模过大可能影响投资策略的有效执行时,负责任的管理人会主动控制规模,以确保投资策略的顺利实施;其次,市场机会的稀缺性也是重要原因,随着优质投资标的减少,新增资金难以找到合适的配置机会,此时暂停申购成为管理人的理性选择;此外,保护现有投资者利益是 「封盘」 决策的核心考量,避免因规模扩张而稀释现有投资者的潜在收益,充分体现了管理人的受托责任。

  「『封盘』 的做法是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 这位基金经理还指出,陈光明曾有著名的告诫——「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此告诫正是提醒投资者避免追逐市场热点,而应以农民 「长期耕种」 的心态对待投资,而非采用猎人 「打猎」 式的短期博弈策略。

  行业限购潮蔓延

  事实上,近期并非只有睿远基金一家采取限购措施。多家公募和私募管理机构也相继发布了 「限购令」 或暂停申购的公告。就在数日前,知名投资人杨东旗下的宁泉资产也宣布暂停所有基金的新投资者申购。

  公募基金方面,永赢基金绩优基金经理高楠旗下管理的四只主动权益基金——永赢睿恒、永赢惠添利、永赢融安、永赢睿信混合均公告称,自 11 月 3 日起暂停大额申购,限制申购金额为 50 万元;金元顺安行业精选混合则自 2025 年 10 月 30 日起暂停申购。

  多位公募和私募人士指出,限购潮的背后是规模与业绩的平衡难题。随着市场回暖,产品净值上升和申购资金涌入,可能加大管理难度。对私募机构而言,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费与业绩报酬,但在市场上行期,规模扩张往往成为业绩的 「敌人」。主动控制规模,不仅能提升投资灵活性,还能避免因资金过量而被迫配置低效资产。

  某公募机构工作人员对 《华夏时报》 表示:「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慢牛行情虽可期待,但结构性分化加剧,机构需通过限购来优化持仓结构,确保产品稳健运作。」

  4000 点后的投资逻辑

  沪指站上 4000 点是否意味着市场已处高位?这一问题引发业内广泛讨论。

  睿远基金经理赵枫在三季度观点中指出,AI 相关硬件公司表现亮眼,AI 浪潮正快速渗透各行各业,且主要参与者互联网企业现金流充沛,难以简单判断存在泡沫。另一方面,部分传统行业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净现金占市值比例较高,股息率吸引力凸显,下跌风险有限。这种辩证视角反映了机构对市场结构性机会的挖掘。

  前述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当前经济结构转型与流动性宽松支撑慢牛预期,但估值修复后安全边际收窄,机构通过限购反而可以传递出 「不追逐短期热点」 的信号。

  他分析称,历史经验显示,市场在 4000 点附近往往伴随着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更注重的是长期复利积累,而非短期收益的追逐。机构的这一行动,无疑是在提醒投资者,在指数看似处于高位的阶段,应保持冷静头脑,避免盲目跟风操作。

  此外,限购对于维护产品业绩的可持续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前述某公募机构工作人员强调,规模过大可能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和投资策略变形,尤其在市场高位,新增资金若无法及时找到优质标的,可能稀释现有收益。通过主动控规模,管理人能更专注挖掘低估标的,为未来市场调整预留空间。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网)

(原标题:陈光明按下 「暂停键」!睿远专户封盘,是风险预警还是新布局)

(责任编辑:43)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新华财经晚报:央行连续第12个月增持黄金 截至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433亿美元

新华财经晚报:央行连续第 12 个月增持黄金 截至 10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 33433 亿美元

2025 年 11 月 8 日
「租金从高点降了近三分之一」「出租4年,最后只赚了个装修钱」……上海房东们的心态变了

全球电池龙头企业竞逐固态电池 四川宜宾如何破题行业痛点?

2025 年 11 月 8 日

美联储今年票委 「放鹰」:通胀数据断供,降息需更谨慎!

2025 年 11 月 8 日
11月7日东方财富财经晚报(附新闻联播)

11 月 7 日东方财富财经晚报 (附新闻联播)

2025 年 11 月 8 日
白银正进入十年一遇的囤积阶段?

白银正进入十年一遇的囤积阶段?

2025 年 11 月 8 日

11 月 7 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2025 年 11 月 8 日
港股速报 | 港股反复震荡 南向资金表现执着 连续13天净买入

港股速报 | 港股反复震荡 南向资金表现执着 连续 13 天净买入

2025 年 11 月 8 日

市场早盘低开回升,中证 A500 指数下跌 0.11%,3 只中证 A500 相关 ETF 成交额超 29 亿元

2025 年 11 月 8 日

机密会议曝光:美国暂无计划打击委内瑞拉,且缺乏法律授权

2025 年 11 月 8 日

【金融街发布】 国家外汇局: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 35074 亿元

2025 年 11 月 8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11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 10 月    

近期动态

  • 新华财经晚报:央行连续第 12 个月增持黄金 截至 10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 33433 亿美元
  • 全球电池龙头企业竞逐固态电池 四川宜宾如何破题行业痛点?
  • 美联储今年票委 「放鹰」:通胀数据断供,降息需更谨慎!
  • 11 月 7 日东方财富财经晚报 (附新闻联播)
  • 白银正进入十年一遇的囤积阶段?
  • 11 月 7 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