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本报讯 (记者 肖佳煊) 国家统计局 11 月 9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同比、环比均上涨 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 CPI 同比上涨 1.2%,涨幅连续第 6 个月扩大。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PPI) 同比下降 2.1%,降幅比上月收窄 0.2 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 0.1%,为年内首次转正。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扩内需等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叠加国庆、中秋长假带动,10 月份,CPI 环比涨幅扩大且略高于季节性水平,CPI 同比由降转涨。
董莉娟表示,核心 CPI 涨幅扩大来自两方面贡献:一方面,服务价格自 3 月份起逐步回升,10 月上涨 0.8%,涨幅比上月扩大 0.2 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 2.0%,涨幅连续第 6 个月扩大,其中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分别上涨 50.3% 和 46.1%;扩内需等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家用器具、文娱耐用消费品和家庭日用杂品价格涨幅在 2.4%~5.0% 之间,燃油小汽车价格降幅收窄至 2.3%。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认为,核心 CPI 持续上行,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服务性消费的恢复势头较为稳健。10 月份物价数据呈现全面改善特点,反映出消费领域的价格动能正在累积。未来一段时间,CPI 同比有望保持温和上涨,核心 CPI 的回升势头预计更为明确,成为拉动整体价格中枢上行的主要力量。
董莉娟表示,受国内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改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10 月份 PPI 环比由持平转为上涨。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供需关系改善带动部分行业价格上涨。二是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和石油相关行业价格走势分化。
谈及 10 月 PPI 同比连续第 3 个月收窄时,董莉娟认为,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持续推进,相关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和消费潜力有序释放,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上涨。
展望后续物价走势,中国银河证券在报告中称,仍有三方面因素需要关注:一是生猪产能的去化进度。目前生猪养殖利润已在 9 月底转负,尽管养猪企业正加速出栏,但淘汰母猪将是长期缓慢的过程,猪价短期仍将承压。二是供应过剩与需求增长乏力构成主要挑战,油价或承压。三是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力度加大有助于 PPI 回升,但向 CPI 的传导效果仍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