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砚丹 每经编辑|肖芮冬
截至 2025 年 10 月底,深市 2879 家上市公司全部如期披露三季报。数据显示,深市上市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净利同比与环比双增长,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
在此背景下,市场行情同步回暖,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增持等回报举措力度加大,投资者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形成 「业绩增长—市场向好—回报增强」 的良性循环。
业绩增长筑牢基础:营收净利双升,行业亮点纷呈
2025 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呈现稳中有进、韧性凸显的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深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15.72 万亿元,同比增长 4.3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030.18 亿元,同比增长 9.69%,盈利增速显著跑赢营收增速,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超七成公司实现盈利,2169 家盈利公司占比达 75.34%,其中 207 家公司业绩增速超过 100%;1545 家公司实现业绩增长 (含减亏),占比 53.66%,企业发展动能持续积蓄。
从市场结构看,主板与创业板协同发展,展现差异化竞争力。主板公司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实现稳健增长,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 12.47 万亿元,净利润达到 6583.57 亿元,凸显传统产业的强劲韧性;创业板 「高成长」 特色愈发鲜明,营收 3.25 万亿元,净利润 2446.61 亿元,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均实现双位数增长,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尤为突出,深市 57 家市值超千亿元公司前三季度合计营收 4.3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70%;净利润 4613.68 亿元,同比增长 13.84%,增速均大幅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为整体业绩增长提供坚实支撑。其中,比亚迪、美的集团、宁德时代等公司收入规模超千亿元,净利润规模超百亿元。
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成为拉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尤其以电力设备、通信、新能源最为突出。
其中,电子行业受益于 AI 算力、半导体封测及消费电子需求回暖,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1.5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03%;净利润 791.22 亿元,同比增长 32.12%;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 33.76%,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增长。
电力设备行业在 「双碳」 政策支持下,实现营收 1.3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净利润 946.09 亿元,同比增长 29.53%。通信行业借助 AI 拉动和新基建加速落地,营收 2928.32 亿元,同比增长 14.29%;净利润 307.94 亿元,同比增长 36.71%;二季度、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 26.22%、18.70%,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
非银金融业同样表现亮眼,前三季度营收 2135.83 亿元,同比上升 10.67%;净利润 608.54 亿元,同比增长 49.03%。其中,券商板块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 77.15%,有力提振了市场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消费行业也在政策依托和需求回暖拉动下,景气度明显回升,尤其以家电行业最为明显。深市家用电器行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5.17%,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9.14%。多家公司表示,业绩回暖的主要原因源于技术沉淀、品牌革新、渠道拓展与数字化运营的深化,从而驱动业绩稳健攀升。
行情回暖提振信心:股价与业绩共振,市场表现亮眼
业绩的稳步增长为资本市场行情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2025 年三季度,深市市场在业绩向好的推动下呈现明显回暖态势,主要指数与行业板块同步走高,形成 「业绩—估值」 双升格局。
从市场整体表现看,深市核心指数三季度以来持续上行。深成指和创业板指三季度涨幅分别达到 29.25% 和 50.40%,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投资者交易意愿增强。
行业板块方面,业绩高增的新质生产力相关板块成为市场热点。东方财富 Choice 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25 年三季度,电子、电力设备、通信等行业成份股三季度涨幅分别达到 73.31%、61.95%、50.69%,与企业盈利增长形成强劲共振,充分体现了市场对高成长赛道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高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突破成为推动股价长期上涨的重要因素。2025 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 5180.11 亿元,同比增长 6.20%;研发强度达 3.29%,较上年同期稳中有升。63 家公司研发费用超过 10 亿元,11 家公司研发支出超 50 亿元,持续的技术创新为企业构筑了核心竞争力,也为股价提供了长期增长动能。
回报投资者,上市公司积极推动分红回购
业绩增长与行情回暖背景下,深市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回报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股东增持等成为主要回报方式。
数据显示,2025 年 1~10 月,深市 507 家上市公司实施或宣告了中期现金分红方案,金额达到 1291.12 亿元。与此同时,深市上市公司不断加大回购与增持力度,截至 2025 年三季度末,深市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 257 单,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达 745.7 亿元;披露增持计划 106 单,增持金额上限 260.76 亿元。
此前,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一批上市公司尤其是行业龙头正在用真金白银对全年经营情况进行注脚,也反映出对行业发展前景的积极预期。值得一提的是,多家上市公司今年推出中期分红,并在三季度陆续实施,不仅延续了分红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更构建起 「年度分红+中期分红」 的多元回报机制,将进一步吸引中长期稳定资金配置,形成 「经营向好—分红回报—估值修复」 的正向循环。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478322341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