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芒杜铁矿位于西非几内亚东南部,是全球储量最大、品质最高的待开发矿山之一,也是世界级的大型优质露天赤铁矿,拥有符合澳大利亚联合矿石储量委员会 (JORC) 标准的控制和推断铁矿石储量达 24 亿吨,预计总资源量接近 50 亿吨,且矿石品位极高,项目整体矿石品位在 66%~67%,位居世界前列。
2025 年 11 月 11 日,西芒杜铁矿项目正式举行投产仪式,这标志着这座沉睡近 30 年的世界级铁矿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根据项目运营方的安排,2025 年全年的铁矿石发运量预计为 250 万~300 万吨。其中,北部区块计划发运 150 万~200 万吨,南部区块计划发运 50 万~100 万吨。首批发运的铁矿石将主要供应中国宝武等参与项目投资的中国钢铁企业,剩余部分将进入国际市场销售。
西芒杜铁矿项目的产能释放将按照 「分步实施、逐步达产」 的策略进行。几内亚政府官员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南非矿业峰会上透露,西芒杜铁矿项目的南北区块预计在 2025 年分别实现年产 3000 万吨,合计达到 6000 万吨。到 2026 年,该项目的产量将翻倍,南北区块年产量分别增至 6000 万吨,总产量达到 1.2 亿吨。
有望改变供应格局
长期以来,全球铁矿石市场由澳大利亚和巴西主导,两国合计控制全球 70% 以上的铁矿石出口份额。其中,澳大利亚年出口量约 9 亿吨,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 50% 以上;巴西年出口量约 4 亿吨,占比约 22%。
西芒杜项目全面达产后,每年将新增 1.2 亿吨高品位铁矿石供应,约占全球供应量的 5%,使非洲成为继澳大利亚和巴西之后的第三大供应端。
此外,西芒杜项目的成功投产推动非洲掀起铁矿石开发热潮。非洲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西芒杜项目的成功将带动其他项目的开发,如拥有超过 20 亿吨铁矿石储量的塞拉利昂、约 10 亿吨铁矿石储量的利比里亚、超 10 亿吨铁矿石储量的毛里塔尼亚,以及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且储量巨大的南非等。
预计到 2030 年,澳大利亚份额占比将从如今的 60% 降至 45%~50%,巴西从 22% 降至 15%,非洲从 3% 增至 10%~15%。因此,西芒杜项目的投产正在重塑全球铁矿石供应格局,推动市场从澳大利亚和巴西双寡头垄断格局向澳大利亚、巴西、非洲 「三足鼎立」 的新均衡格局转变,进而推动全球矿业投资格局发生重大演变。
重塑定价体系
此前,70% 以上的全球高品位铁矿石出口被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及巴西淡水河谷等巨头垄断,中国等进口国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而中资企业通过在西芒杜项目中获得接近 51% 的权益,不仅掌握了重要的资源筹码,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与传统矿业巨头平等对话的地位。随着西芒杜项目的投产,中国对澳大利亚和巴西的依赖度将从 84% 降低至 65% 以下,中国长期以来在定价谈判中的被动地位注定将成为历史,议价能力有望显著提升。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通过整合国内采购需求,形成 「单一买家」 议价优势,2025 年已成功推动必和必拓接受 82 美元/吨的季度现货价格。西芒杜项目的投产正在削弱澳大利亚和巴西矿业巨头的话语权,议价权向中方逐步倾斜。
一方面,人民币结算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已使得传统矿业巨头对市场策略进行了被动调整。
另一方面,西芒杜项目推出新定价指数——「北铁指数」。该指数以人民币计价并纳入现货交易基准,直接挑战传统的普氏指数定价体系。
随着中资企业对上游资源控制的增强,长期协议增加,长期协议定价也将逐渐取代现货市场波动定价,这一切均正在逐步瓦解由西方主导的定价体系。
推动钢铁产业链深度重构
西芒杜铁矿石平均铁含量超 65%,品位显著高于澳大利亚和巴西主流产品。西芒杜项目不仅改变了上游供应格局,更通过其铁矿石高品位、低杂质的特性推动整个钢铁产业链的升级。
环境方面,西芒杜铁矿石高品位、低杂质特性特别适合氢冶金工艺,带来的直接优势是冶炼效率的提升,能帮助钢厂减少 5%~8% 的碳排放,每吨钢可减少 50~80 千克焦炭消耗,为中国实现 「双碳」 目标提供重要支撑,也契合全球绿色炼钢趋势。中国宝武已计划在西芒杜建设氢还原铁生产设施,预计可实现每吨铁减排 1.235 吨二氧化碳,这将推动中国钢铁工业向零碳炼钢转型。
技术方面,高品位铁矿石可提高电炉钢的竞争力,推动中国钢铁生产结构优化。目前,中国电炉钢占比仅 12%,远低于发达国家 30% 以上的水平,而西芒杜铁矿石可满足 70% 的电炉钢原料需求,为氢冶金、电炉钢等绿色技术提供了理想原料,有助于促进电炉钢的发展。预计到 2030 年,中国电炉钢占比有望提升至 20% 以上。
成本方面,西芒杜铁矿石为中国钢铁企业带来多重成本优势,可降低钢铁生产成本 10%~15%,每年可节约成本超过 200 亿元,助力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绿色转型。
此外,新增的西芒杜高品位铁矿石供应将挤压全球中低品位铁矿石的市场空间,有助于推动部分依赖低品位矿的产能逐步退出或转型。
对中国而言,西芒杜项目实现了多重目标,既使中国降低对澳大利亚和巴西的依赖度,显著提升了资源安全水平,又增强了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同时也将助力钢铁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绿色转型。
价格体系或出现结构性调整
作为露天铁矿,西芒杜本身的开采难度不大,生产成本为 10~20 美元/吨,这与澳大利亚和巴西四大矿山的成本相当,且远低于中国国内 80~90 美元/吨的开采成本。
西芒杜位于西非,从几内亚到中国的海运距离约 12000 公里,比从巴西到中国近 2000 公里,可辐射亚洲和欧洲市场,意味着更低的海运成本和更短的运输时间。
考虑到项目需要建设 600 多公里的铁路和深水港口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投资摊销使得综合成本显著提高。市场普遍预测西芒杜铁矿石 FOB 成本在 60~70 美元/吨,其中 40~60 美元/吨主要用于覆盖铁路运输和港口费用。虽然西芒杜的综合成本高于澳大利亚矿山,但考虑到品质溢价,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人民币结算的情况下,中国钢企预计可节省约 8 美元/吨的汇兑成本。
短期来看,西芒杜项目偏高的运营成本将为铁矿石市场提供新的成本支撑,且预计西芒杜 2025 年仅发运 250 万~300 万吨,对全球供应影响有限,铁矿石价格存在一定支撑,恐较难大幅下跌。但首船铁矿石发运叠加当前全球铁矿石库存处于高位、需求转弱,铁矿石价格也受到压制。预计铁矿石价格大概率在 85~105 美元/吨区间波动,仍将受市场预期的扰动。
中长期来看,随着西芒杜产能的全面释放,全球供应趋于宽松,将倒逼铁矿石价格震荡走弱,回归至更加合理的水平。未来 2~5 年,铁矿石价格有望逐步下行至 70~80 美元/吨,预计会迫使澳大利亚和巴西矿企通过缩减高成本产能、提升铁矿石品位等方式来应对竞争。
西芒杜项目的投产除了对全球铁矿石价格产生影响外,也将对价格体系的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例如,西芒杜的高品位供应可能会推动高品位矿与低品位矿的价差扩大,使得高品位矿溢价扩大;亚洲市场价格或因西芒杜供应的增加而低于欧洲市场价格,造成区域价格分化;西芒杜的稳定供应将减少因澳大利亚和巴西天气、地缘政治局势等因素导致的价格波动。(作者单位:海通期货)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