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11 月 11 日,软银集团清仓英伟达股份,套现 58.3 亿美元,引起了市场上关于 AI 泡沫可能破裂的担忧。但抛售还没结束。
华尔街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周五公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的持仓报告。报告显示,桥水在三季度大幅减持芯片巨头英伟达,减持比例近三分之二,桥水还减持了过半的 Alphabet 股票、约 9.6% 的亚马逊股票、超 35% 的微软股票。在给投资者的一份报告中,桥水首席投资官 Karen Karniol-Tambour 等人警告称,当前的市场稳定性正面临越来越高风险。
此外,花旗最新披露的美股持仓报告显示,该机构第三季度也减持了英伟达、微软、苹果以及亚马逊这四大美国科技巨头。不过,花旗近日将英伟达目标价从每股 210 美元上调至 220 美元。
最近几周,关于 AI 泡沫的讨论趋于激烈。
一些公司的负责人警告称,股市可能走向下跌。例如,AI 公司 DeepL CEO Jarek Kutylowski 本周表示,很多市场评估都相当夸张,有迹象表明泡沫即将出现。图片编辑工具公司 Picsart 的 CEO Hovhannes Avoyan 则表示,能看到很多 AI 公司在没有很多收入的情况下获得极高估值,这令人担忧。
此外,知名 「大空头」、曾精准预言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 Michael Burry 本周表达了对 AI 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的担忧,他表示,主要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云服务提供商低估了芯片的折旧费用,像甲骨文这样的公司利润可能被严重高估,他最近还在做空 Meta、英伟达。投资机构 Novo Capital 管理合伙人 Ben Harburg 则表示,大型科技公司正在讨论的投资数额可能被夸大,而数据中心建设可能已过度繁荣。
也有观点认为,抛售英伟达股票不一定意味着对英伟达不再看好,且抛售时间点不一定明智。
软银清仓英伟达股票主要是为了资助其押注的人工智能项目。市场分析认为软银需要这些资金来做一些布局,包括联手 OpenAI、甲骨文发起的 「星际之门」 项目需要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集群,软银还计划对 OpenAI 投资 400 亿美元,软银也在押注芯片赛道。此前买下 Arm、计划 65 亿美元收购芯片设计公司 Ampere 后,近期还传出软银考虑收购 Marvell。
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去年还曾表示,后悔在 2019 年出售过英伟达股票。投行 Cantor Fitzgerald 高级董事总经理 CJ Muse 也表示,孙正义在英伟达股票的交易方面,并不能说时机选择得很出色,此次抛售主要是出于资源分配目的,要将资金投到其他地方。
站在 AI 泡沫过高观点的反方,科技行业一些从业者仍看好 AI 的长期潜力。
打车应用 Lyft 的 CEO David Risher 近日表示,现在处于金融泡沫中,是由于 AI 带来了变革性技术,没有人希望被甩在技术浪潮的后面,数据中心和模型都有很长的寿命,虽然科技公司现在财务上有些冒险,但这些投入未来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科技行业对人工智能的投入能否转化为相当的收益,将是影响 AI 泡沫是否破裂的关键因素。
近日风险投资公司 Accel 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认为到 2030 年新的 AI 数据中心容量将达到 117 吉瓦,这意味着未来 5 年将有价值近 4 万亿美元的相关资本支出,需要价值约 3.1 万亿美元的收入来偿还这些资本支出。该风险投资公司认为,要产生这些收入,需要有更强大的 AI 模型、新的 AI 服务、企业中发生 Agent(智能体) 应用革命。
AI 芯片巨头仍看好 AI 需求扩大和数据中心建设的前景。AMD CEO 苏姿丰近日表示,到 2030 年,数据中心芯片和系统市场有望扩大至 1 万亿美元,公司数据中心芯片年收入将在 5 年内达到 1000 亿美元。
英伟达则将在下周发布三季报,交出最新的答卷。英伟达股价 10 月底超过 200 美元/股,随后有所回调,11 月 14 日收 190.17 美元/股,市值 4.62 万亿美元。巴克莱分析师表示,投资者在英伟达发布财报前的谨慎态度是可以理解的,该财报或对确定人工智能超级周期和相关支出是否仍在预定轨道上至关重要。

(第一财经)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