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2025 年步入尾声,市场对 2026 年的预期发展趋势非常关注。近期,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等券商密集举办 2026 年度策略会,前瞻 「十五五」 开局之年的宏观经济走势、A 股市场投资主线、产业机遇等核心议题。从各家券商策略会主题与研判内容来看,「新」 成为贯穿始终的高频关键词,而 「A 股具备结构性机会、宏观经济延续复苏态势」 也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政策与创新是关键支撑
年度策略会主题往往是券商策略观点的核心映射。记者梳理发现,「新」 与 「乘势」 成为行业年度高频关键词。具体来看,中信证券的 「奋进新征程」、中金公司的 「乘势·谋新」、华泰证券的 「策马启新章」、申万宏源的 「乘势而上」、国泰海通的 「启航新征程」、中信建投的 「革故鼎新·质赢未来」、东吴证券的 「冬藏春华盛世新章」、开源证券的 「乘风破浪,向新而行」、财通证券的 「聚力拓新」、东方财富证券的 「智能浪潮·势起东方」、光大证券的 「破局乘势驭风前行」 等主题,均显示出券商对市场新趋势、新机遇的洞察与探索。
对于 2026 年宏观经济走势,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虽从不同维度切入分析,但整体均表达了 「稳中向好、结构优化」 的判断。
出口韧性与产业升级的延续性,被多家券商视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撑。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认为,在出口方面,预计 2026 年我国出口仍保持较强韧性,产业升级成为主要叙事;财政政策将保持温和扩张态势,为去杠杆周期 「收尾」 提供支持;地产去杠杆对信用周期和企业现金流的冲击边际缓解。
在经济增速方面,券商预测普遍在 4.9% 至 5.0% 区间,且呈现 「前低后高」 的节奏特征。「中国经济有望延续波动中复苏的态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2025 年中国经济将实现 5.0% 左右的增长目标,2026 年将保持在 4.9% 左右。考虑基数因素及政策节奏,2026 年的经济增长可能呈现 「前低后高」 的节奏。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表示,2026 年是 「十五五」 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起步之年。在 「政策支持+内需企稳+产业升级」 的支持下,明年 GDP 预期增长将在 5% 左右。
在政策层面,结构优化、供需并举成为核心方向。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认为,展望 2026 年,供给端和需求端政策均可能呈现 「增减」 并行的态势。供给端在增加优质消费供给的同时,继续 「反内卷」 以减少低效产能。需求端政策或将适度加码,但结构方面可能 「增减」 结合,增加效率较高领域的支出比重,减少效率偏低领域的比重。2026 年经济增长大致趋稳,通胀温和改善。鉴于中国潜在增速仍然较高,如果需求端加速弥补需求缺口,增长和通胀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潜力与内需修复仍是关注重点。国泰海通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认为,我国经济具有较大增长潜力。2025 年宏观经济总量稳定,但结构分化明显,供、需分化,量、价分化。所以,内需偏弱仍是 2026 年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物价指标是关注内需变化的核心指标,稳增长关键在于稳价格。资产重构,决胜于 「价」。通胀预期对于居民财富管理至关重要。全球经济、货币体系重构,导致黄金、美元、美债等资产的定价框架也在发生变化。
业绩驱动是投资主线
针对 2026 年 A 股市场的预期表现,券商策略分析师普遍认为,市场将从 2025 年的 「情绪、资金、估值驱动」 转向 「业绩验证驱动」。在内外资增配共振下,A 股具备冲击新高的潜力,科技成长、外需突围、周期修复成为核心关注方向。
在市场驱动逻辑与整体趋势方面,「业绩为王」 与 「波动中上行」 成共识。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认为,今年股市主要由情绪、资金和估值驱动,市场认知和叙事变化驱动行情,明年有望转向业绩验证。明年是中长期存款大量到期的一年,这类资金的再配置行为或将利好股市。
展望 2026 年,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预计,A 股震荡上行行情仍有望延续,但经历一定估值修复后,基本面重要性进一步上升,节奏上防范 「波动」。国际货币秩序重构逻辑进一步强化,AI 革命进入应用关键期,我国创新产业迎来业绩兑现,上述趋势将继续支持中国资产表现。
资产重估与盈利改善逻辑,进一步强化市场乐观预期。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官陈果表示,2026 年中国资产重估逻辑将继续演绎,内外资对权益市场的增配有望共振,国内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仍有广阔提升空间,A 股新高可期。盈利端,AI 产业链景气度扩散、产能周期筑底及 PPI 同比回暖有望带动盈利周期延续转暖,「新动能」 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投资主线与行业配置上,券商给出清晰方向,科技、出海、周期成三大核心线索。申万宏源研究 A 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表示,2026 年三大结构线索值得关注,一是复苏交易,涵盖周期阿尔法,基础化工、工业金属等领域;二是科技产业趋势,涵盖 AI 产业链机会,人形机器人、储能、光伏、医药、军工等领域;三是制造业影响力提升,涵盖化工、工程机械等领域。
中信证券首席 A 股策略分析师裘翔则认为,「十五五」 期间,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的位置有望进一步抬升。三大线索值得重视:一是资源、传统制造产业提质升级,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持续抬升;二是我国企业 「出海」 与全球化;三是 AI 进一步拓宽商业化应用版图,延续科技板块的趋势,并放大我国企业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券商 2026 年度 A 股策略会集体锚定 「新」 机遇)
(责任编辑:73)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2025 年步入尾声,市场对 2026 年的预期发展趋势非常关注。近期,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等券商密集举办 2026 年度策略会,前瞻 「十五五」 开局之年的宏观经济走势、A 股市场投资主线、产业机遇等核心议题。从各家券商策略会主题与研判内容来看,「新」 成为贯穿始终的高频关键词,而 「A 股具备结构性机会、宏观经济延续复苏态势」 也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政策与创新是关键支撑
年度策略会主题往往是券商策略观点的核心映射。记者梳理发现,「新」 与 「乘势」 成为行业年度高频关键词。具体来看,中信证券的 「奋进新征程」、中金公司的 「乘势·谋新」、华泰证券的 「策马启新章」、申万宏源的 「乘势而上」、国泰海通的 「启航新征程」、中信建投的 「革故鼎新·质赢未来」、东吴证券的 「冬藏春华盛世新章」、开源证券的 「乘风破浪,向新而行」、财通证券的 「聚力拓新」、东方财富证券的 「智能浪潮·势起东方」、光大证券的 「破局乘势驭风前行」 等主题,均显示出券商对市场新趋势、新机遇的洞察与探索。
对于 2026 年宏观经济走势,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虽从不同维度切入分析,但整体均表达了 「稳中向好、结构优化」 的判断。
出口韧性与产业升级的延续性,被多家券商视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撑。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认为,在出口方面,预计 2026 年我国出口仍保持较强韧性,产业升级成为主要叙事;财政政策将保持温和扩张态势,为去杠杆周期 「收尾」 提供支持;地产去杠杆对信用周期和企业现金流的冲击边际缓解。
在经济增速方面,券商预测普遍在 4.9% 至 5.0% 区间,且呈现 「前低后高」 的节奏特征。「中国经济有望延续波动中复苏的态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2025 年中国经济将实现 5.0% 左右的增长目标,2026 年将保持在 4.9% 左右。考虑基数因素及政策节奏,2026 年的经济增长可能呈现 「前低后高」 的节奏。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表示,2026 年是 「十五五」 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起步之年。在 「政策支持+内需企稳+产业升级」 的支持下,明年 GDP 预期增长将在 5% 左右。
在政策层面,结构优化、供需并举成为核心方向。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认为,展望 2026 年,供给端和需求端政策均可能呈现 「增减」 并行的态势。供给端在增加优质消费供给的同时,继续 「反内卷」 以减少低效产能。需求端政策或将适度加码,但结构方面可能 「增减」 结合,增加效率较高领域的支出比重,减少效率偏低领域的比重。2026 年经济增长大致趋稳,通胀温和改善。鉴于中国潜在增速仍然较高,如果需求端加速弥补需求缺口,增长和通胀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潜力与内需修复仍是关注重点。国泰海通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认为,我国经济具有较大增长潜力。2025 年宏观经济总量稳定,但结构分化明显,供、需分化,量、价分化。所以,内需偏弱仍是 2026 年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物价指标是关注内需变化的核心指标,稳增长关键在于稳价格。资产重构,决胜于 「价」。通胀预期对于居民财富管理至关重要。全球经济、货币体系重构,导致黄金、美元、美债等资产的定价框架也在发生变化。
业绩驱动是投资主线
针对 2026 年 A 股市场的预期表现,券商策略分析师普遍认为,市场将从 2025 年的 「情绪、资金、估值驱动」 转向 「业绩验证驱动」。在内外资增配共振下,A 股具备冲击新高的潜力,科技成长、外需突围、周期修复成为核心关注方向。
在市场驱动逻辑与整体趋势方面,「业绩为王」 与 「波动中上行」 成共识。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认为,今年股市主要由情绪、资金和估值驱动,市场认知和叙事变化驱动行情,明年有望转向业绩验证。明年是中长期存款大量到期的一年,这类资金的再配置行为或将利好股市。
展望 2026 年,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预计,A 股震荡上行行情仍有望延续,但经历一定估值修复后,基本面重要性进一步上升,节奏上防范 「波动」。国际货币秩序重构逻辑进一步强化,AI 革命进入应用关键期,我国创新产业迎来业绩兑现,上述趋势将继续支持中国资产表现。
资产重估与盈利改善逻辑,进一步强化市场乐观预期。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官陈果表示,2026 年中国资产重估逻辑将继续演绎,内外资对权益市场的增配有望共振,国内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仍有广阔提升空间,A 股新高可期。盈利端,AI 产业链景气度扩散、产能周期筑底及 PPI 同比回暖有望带动盈利周期延续转暖,「新动能」 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投资主线与行业配置上,券商给出清晰方向,科技、出海、周期成三大核心线索。申万宏源研究 A 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表示,2026 年三大结构线索值得关注,一是复苏交易,涵盖周期阿尔法,基础化工、工业金属等领域;二是科技产业趋势,涵盖 AI 产业链机会,人形机器人、储能、光伏、医药、军工等领域;三是制造业影响力提升,涵盖化工、工程机械等领域。
中信证券首席 A 股策略分析师裘翔则认为,「十五五」 期间,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的位置有望进一步抬升。三大线索值得重视:一是资源、传统制造产业提质升级,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持续抬升;二是我国企业 「出海」 与全球化;三是 AI 进一步拓宽商业化应用版图,延续科技板块的趋势,并放大我国企业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券商 2026 年度 A 股策略会集体锚定 「新」 机遇)
(责任编辑:73)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2025 年步入尾声,市场对 2026 年的预期发展趋势非常关注。近期,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等券商密集举办 2026 年度策略会,前瞻 「十五五」 开局之年的宏观经济走势、A 股市场投资主线、产业机遇等核心议题。从各家券商策略会主题与研判内容来看,「新」 成为贯穿始终的高频关键词,而 「A 股具备结构性机会、宏观经济延续复苏态势」 也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政策与创新是关键支撑
年度策略会主题往往是券商策略观点的核心映射。记者梳理发现,「新」 与 「乘势」 成为行业年度高频关键词。具体来看,中信证券的 「奋进新征程」、中金公司的 「乘势·谋新」、华泰证券的 「策马启新章」、申万宏源的 「乘势而上」、国泰海通的 「启航新征程」、中信建投的 「革故鼎新·质赢未来」、东吴证券的 「冬藏春华盛世新章」、开源证券的 「乘风破浪,向新而行」、财通证券的 「聚力拓新」、东方财富证券的 「智能浪潮·势起东方」、光大证券的 「破局乘势驭风前行」 等主题,均显示出券商对市场新趋势、新机遇的洞察与探索。
对于 2026 年宏观经济走势,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虽从不同维度切入分析,但整体均表达了 「稳中向好、结构优化」 的判断。
出口韧性与产业升级的延续性,被多家券商视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撑。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认为,在出口方面,预计 2026 年我国出口仍保持较强韧性,产业升级成为主要叙事;财政政策将保持温和扩张态势,为去杠杆周期 「收尾」 提供支持;地产去杠杆对信用周期和企业现金流的冲击边际缓解。
在经济增速方面,券商预测普遍在 4.9% 至 5.0% 区间,且呈现 「前低后高」 的节奏特征。「中国经济有望延续波动中复苏的态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2025 年中国经济将实现 5.0% 左右的增长目标,2026 年将保持在 4.9% 左右。考虑基数因素及政策节奏,2026 年的经济增长可能呈现 「前低后高」 的节奏。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表示,2026 年是 「十五五」 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起步之年。在 「政策支持+内需企稳+产业升级」 的支持下,明年 GDP 预期增长将在 5% 左右。
在政策层面,结构优化、供需并举成为核心方向。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认为,展望 2026 年,供给端和需求端政策均可能呈现 「增减」 并行的态势。供给端在增加优质消费供给的同时,继续 「反内卷」 以减少低效产能。需求端政策或将适度加码,但结构方面可能 「增减」 结合,增加效率较高领域的支出比重,减少效率偏低领域的比重。2026 年经济增长大致趋稳,通胀温和改善。鉴于中国潜在增速仍然较高,如果需求端加速弥补需求缺口,增长和通胀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潜力与内需修复仍是关注重点。国泰海通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认为,我国经济具有较大增长潜力。2025 年宏观经济总量稳定,但结构分化明显,供、需分化,量、价分化。所以,内需偏弱仍是 2026 年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物价指标是关注内需变化的核心指标,稳增长关键在于稳价格。资产重构,决胜于 「价」。通胀预期对于居民财富管理至关重要。全球经济、货币体系重构,导致黄金、美元、美债等资产的定价框架也在发生变化。
业绩驱动是投资主线
针对 2026 年 A 股市场的预期表现,券商策略分析师普遍认为,市场将从 2025 年的 「情绪、资金、估值驱动」 转向 「业绩验证驱动」。在内外资增配共振下,A 股具备冲击新高的潜力,科技成长、外需突围、周期修复成为核心关注方向。
在市场驱动逻辑与整体趋势方面,「业绩为王」 与 「波动中上行」 成共识。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认为,今年股市主要由情绪、资金和估值驱动,市场认知和叙事变化驱动行情,明年有望转向业绩验证。明年是中长期存款大量到期的一年,这类资金的再配置行为或将利好股市。
展望 2026 年,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预计,A 股震荡上行行情仍有望延续,但经历一定估值修复后,基本面重要性进一步上升,节奏上防范 「波动」。国际货币秩序重构逻辑进一步强化,AI 革命进入应用关键期,我国创新产业迎来业绩兑现,上述趋势将继续支持中国资产表现。
资产重估与盈利改善逻辑,进一步强化市场乐观预期。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官陈果表示,2026 年中国资产重估逻辑将继续演绎,内外资对权益市场的增配有望共振,国内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仍有广阔提升空间,A 股新高可期。盈利端,AI 产业链景气度扩散、产能周期筑底及 PPI 同比回暖有望带动盈利周期延续转暖,「新动能」 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投资主线与行业配置上,券商给出清晰方向,科技、出海、周期成三大核心线索。申万宏源研究 A 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表示,2026 年三大结构线索值得关注,一是复苏交易,涵盖周期阿尔法,基础化工、工业金属等领域;二是科技产业趋势,涵盖 AI 产业链机会,人形机器人、储能、光伏、医药、军工等领域;三是制造业影响力提升,涵盖化工、工程机械等领域。
中信证券首席 A 股策略分析师裘翔则认为,「十五五」 期间,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的位置有望进一步抬升。三大线索值得重视:一是资源、传统制造产业提质升级,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持续抬升;二是我国企业 「出海」 与全球化;三是 AI 进一步拓宽商业化应用版图,延续科技板块的趋势,并放大我国企业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券商 2026 年度 A 股策略会集体锚定 「新」 机遇)
(责任编辑:73)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2025 年步入尾声,市场对 2026 年的预期发展趋势非常关注。近期,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等券商密集举办 2026 年度策略会,前瞻 「十五五」 开局之年的宏观经济走势、A 股市场投资主线、产业机遇等核心议题。从各家券商策略会主题与研判内容来看,「新」 成为贯穿始终的高频关键词,而 「A 股具备结构性机会、宏观经济延续复苏态势」 也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政策与创新是关键支撑
年度策略会主题往往是券商策略观点的核心映射。记者梳理发现,「新」 与 「乘势」 成为行业年度高频关键词。具体来看,中信证券的 「奋进新征程」、中金公司的 「乘势·谋新」、华泰证券的 「策马启新章」、申万宏源的 「乘势而上」、国泰海通的 「启航新征程」、中信建投的 「革故鼎新·质赢未来」、东吴证券的 「冬藏春华盛世新章」、开源证券的 「乘风破浪,向新而行」、财通证券的 「聚力拓新」、东方财富证券的 「智能浪潮·势起东方」、光大证券的 「破局乘势驭风前行」 等主题,均显示出券商对市场新趋势、新机遇的洞察与探索。
对于 2026 年宏观经济走势,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虽从不同维度切入分析,但整体均表达了 「稳中向好、结构优化」 的判断。
出口韧性与产业升级的延续性,被多家券商视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撑。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认为,在出口方面,预计 2026 年我国出口仍保持较强韧性,产业升级成为主要叙事;财政政策将保持温和扩张态势,为去杠杆周期 「收尾」 提供支持;地产去杠杆对信用周期和企业现金流的冲击边际缓解。
在经济增速方面,券商预测普遍在 4.9% 至 5.0% 区间,且呈现 「前低后高」 的节奏特征。「中国经济有望延续波动中复苏的态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2025 年中国经济将实现 5.0% 左右的增长目标,2026 年将保持在 4.9% 左右。考虑基数因素及政策节奏,2026 年的经济增长可能呈现 「前低后高」 的节奏。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表示,2026 年是 「十五五」 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起步之年。在 「政策支持+内需企稳+产业升级」 的支持下,明年 GDP 预期增长将在 5% 左右。
在政策层面,结构优化、供需并举成为核心方向。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认为,展望 2026 年,供给端和需求端政策均可能呈现 「增减」 并行的态势。供给端在增加优质消费供给的同时,继续 「反内卷」 以减少低效产能。需求端政策或将适度加码,但结构方面可能 「增减」 结合,增加效率较高领域的支出比重,减少效率偏低领域的比重。2026 年经济增长大致趋稳,通胀温和改善。鉴于中国潜在增速仍然较高,如果需求端加速弥补需求缺口,增长和通胀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潜力与内需修复仍是关注重点。国泰海通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认为,我国经济具有较大增长潜力。2025 年宏观经济总量稳定,但结构分化明显,供、需分化,量、价分化。所以,内需偏弱仍是 2026 年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物价指标是关注内需变化的核心指标,稳增长关键在于稳价格。资产重构,决胜于 「价」。通胀预期对于居民财富管理至关重要。全球经济、货币体系重构,导致黄金、美元、美债等资产的定价框架也在发生变化。
业绩驱动是投资主线
针对 2026 年 A 股市场的预期表现,券商策略分析师普遍认为,市场将从 2025 年的 「情绪、资金、估值驱动」 转向 「业绩验证驱动」。在内外资增配共振下,A 股具备冲击新高的潜力,科技成长、外需突围、周期修复成为核心关注方向。
在市场驱动逻辑与整体趋势方面,「业绩为王」 与 「波动中上行」 成共识。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认为,今年股市主要由情绪、资金和估值驱动,市场认知和叙事变化驱动行情,明年有望转向业绩验证。明年是中长期存款大量到期的一年,这类资金的再配置行为或将利好股市。
展望 2026 年,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预计,A 股震荡上行行情仍有望延续,但经历一定估值修复后,基本面重要性进一步上升,节奏上防范 「波动」。国际货币秩序重构逻辑进一步强化,AI 革命进入应用关键期,我国创新产业迎来业绩兑现,上述趋势将继续支持中国资产表现。
资产重估与盈利改善逻辑,进一步强化市场乐观预期。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官陈果表示,2026 年中国资产重估逻辑将继续演绎,内外资对权益市场的增配有望共振,国内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仍有广阔提升空间,A 股新高可期。盈利端,AI 产业链景气度扩散、产能周期筑底及 PPI 同比回暖有望带动盈利周期延续转暖,「新动能」 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投资主线与行业配置上,券商给出清晰方向,科技、出海、周期成三大核心线索。申万宏源研究 A 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表示,2026 年三大结构线索值得关注,一是复苏交易,涵盖周期阿尔法,基础化工、工业金属等领域;二是科技产业趋势,涵盖 AI 产业链机会,人形机器人、储能、光伏、医药、军工等领域;三是制造业影响力提升,涵盖化工、工程机械等领域。
中信证券首席 A 股策略分析师裘翔则认为,「十五五」 期间,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的位置有望进一步抬升。三大线索值得重视:一是资源、传统制造产业提质升级,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持续抬升;二是我国企业 「出海」 与全球化;三是 AI 进一步拓宽商业化应用版图,延续科技板块的趋势,并放大我国企业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券商 2026 年度 A 股策略会集体锚定 「新」 机遇)
(责任编辑: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