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2025 年四季度,国内尿素市场步入传统储备季。尽管尿素日产量维持高位波动,但在储备需求集中释放、出口集港稳步推进及复合肥行业负荷回升等多重利好因素支撑下,市场情绪较前期有所好转,尿素企业库存呈现稳步下降态势。期现市场的价格波动既反映了短期供需格局的变化,也蕴含着对后市政策与出口预期的预判。在此背景下,尿素价格整体呈现偏强运行特征。
日产量高位波动
隆众资讯数据显示,国内尿素行业产能利用率维持在 83.91%,环比微跌 0.17 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上涨 2.18 个百分点;日产量稳定在 20.29 万吨的高位,供应端整体保持充足。从生产企业动态来看,行业局部产能调整未对整体供应造成显著冲击。兖矿鲁南化工、灵谷化工、华强化工集团等企业因设备维护、工艺升级等进入检修期,短期影响山东、江苏等区域的局部供应。而山西天泽煤化工、新疆青松化工等企业完成检修后顺利复产,有效弥补了部分产能缺口,保障了区域市场的供应稳定。未来几周,行业生产格局将延续 「检修与复产并行」 的态势,计划检修企业预计有 6 家,复产企业预计有 7~8 家。由于短期检修企业数量有限,且复产产能略占优势,日产量将继续维持高位运行。需要注意的是,12 月后气头企业停车带来的减量预计逐步显现,叠加部分煤头企业冬季环保管控可能收紧,后期日产量或出现阶段性下降。但今年新增的煤头产能将持续释放,部分抵消供应收缩压力,整体供应仍将保持宽松格局。
需求逐步释放
当前,尿素绝对估值已处于相对合理区间,备肥承储等需求逐步释放,从而为价格提供一定支撑。例如,近期东北储备需求集中释放,拉动国内尿素交投氛围好转。从中国农资传媒的报道来看,今年尿素储备进度总体稳步推进,略快于往年。例如,山东一生产企业在多个地区有承储任务,整体进度符合考核要求:在广西、吉林、甘肃三地,自 9 月开始,完成比例达到第 2 个月完成 30% 的考核指标;在山东、河南、江西、新疆四地,自 10 月开始,完成比例达到第 1 个月完成 10% 的考核指标。辉隆股份在山东、江西已进入储备期,当前已完成的库存规模达到目标任务的 30% 左右,不仅高于国家储备考核标准中要求的 10% 阶段性目标,还较去年同期水平显著提升。九禾股份国家化肥储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目前入库储备的尿素与复合肥已完成储备任务量的约 50%,相比去年同期增加 10 个百分点,入储进度明显快于往年。
近期,复合肥行业开工率上升的同时库存下降,说明其产销率开始提升。根据隆众资讯统计,复合肥产能利用率在 34.61%,环比提升 4.29 个百分点。从主产区看,东北地区部分装置开始低负荷生产,少数企业满负荷生产中;湖北、山东地区部分中规模企业排产增多,拉升区域内产能利用率;河北地区前期停车装置部分恢复生产;河南地区除规模企业产量增加外,部分中小型企业处于停车状态;西南、苏皖等地区维持以销定产中。未来企业陆续排产冬储肥,预计复合肥产能利用率继续窄幅提升。复合肥企业库存降至 65.48 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库存压力已得到有效缓解。
出口集港缓解库存压力
出口作为调节今年尿素供需矛盾的关键因素,其表现始终是期现市场关注的焦点。强劲的出口数据不仅缓解了国内新增产能带来的供应压力,而且提振了市场对后市的乐观情绪。海关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10 月,国内尿素累计出口量已超 400 万吨。其中,10 月出口约 120 万吨,远超市场预期的 80 万~100 万吨。市场对后市出口向好预期升温,第四批配额落地后,部分工厂逐渐加快集港节奏。同时,最新一轮印标价格落地,东海岸最低 CFR 价格为 418.40 美元/吨,折算山东出厂价 2620 元/吨附近,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市场预计国内供货约 30 万吨,港口已出现实质性集港现象,港口库存由 7.9 万吨回升至 10 万吨附近。受此影响,国内尿素企业总库存量周环比下降 4.64 万吨,至 143.72 万吨,其中部分货源流向港口。
综合来看,储备需求、出口集港、复合肥负荷回升等多重利好因素共同支撑了市场情绪,需求改善与库存去化带来的偏强预期在价格中有所体现。后市日产量维持高位将对行情形成一定压制,关注内需释放情况。现货价格将出现区域分化,主产区价格受供应压力影响震荡运行,需求集中区域价格或保持偏强态势。(作者单位:融达期货)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