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砚丹 每经编辑|赵云
ESG 是关于环境 (Environmental)、社会 (Social) 和治理 (Governance) 如何协调发展的理念,也是一种基于这三个因素对企业非财务绩效的评估和对公司长期发展的评价标准。
2025 年以来,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发力下,ESG(环境、社会、治理) 已从证券行业的 「加分项」 蜕变成为核心竞争力的 「必选项」。通过不断深入践行 ESG 理念,证券行业不但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也为其他行业上市公司践行 ESG 提供了有益经验。
行业转向 「战略深化期」:
ESG 管理迈向主动创造价值新阶段
2025 年,证券行业 ESG 发展迈入 「战略深化期」,治理架构升级成为首要突破点。
多家券商在组织架构设置方面展露出对 ESG 的重视,使得 ESG 理念能够深度融入战略规划、业务决策与风险管理全流程,为 ESG 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如兴业证券设立了一级部门 「绿色金融部」,负责组织推动集团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并成立碳中和投资银行行业部,在多个子公司、总部业务单位设立了从事绿色金融业务的专业团队,助力绿色金融及 ESG 发展战略在各业务条线全面落实。招商证券也成立可持续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公司整体 ESG 策略制定、识别和评估 ESG 风险、审核 ESG 管理制度、ESG 计划和目标等。
另外,风险管理与气候适应能力建设提速明显。如西南证券依托碳排放权交易资格,积极探索碳资产质押融资等创新业务模式,通过深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绿色基建、生态环保等领域持续发力,探索出一条兼具区域特色与可持续性的 ESG 发展路径。这种 「风险防控+业务创新」 的双轨并行策略,标志着行业 ESG 管理已从被动合规响应转向主动价值创造新阶段。
「理念融业务、业务践理念」
ESG 实践进入深度融合阶段
2025 年,证券行业对 ESG 的实践已超越单一的战略规划层面,进入 「理念融业务、业务践理念」 的深度融合阶段。各家券商不再将 ESG 视为独立板块,而是将其作为底层逻辑,全面嵌入投资研究、投行服务、资产管理、客户服务等日常业务场景,形成 「业务开展即 ESG 实践」 的常态化格局。
如浙商证券将 ESG 因素纳入投资业务风险筛选、产业债投资准入条款、推进绿色金融三大方面。
据其介绍,投资业务风险筛选方面,公司积极探索通过 ESG 的风险评估标准和模型帮助一线业务人员和风控人员识别交易对手或者投资标的企业未来潜在的重大风险,避开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等环境不友好型企业。同时,针对环境污染犯罪的企业实行禁投,将其列入公司级投资业务黑名单。
产业债投资准入条款方面,浙商证券在产业债投资方面设定了定性准入条款,重点对煤炭、钢铁行业设定了定量准入模型。首先以资源储存量、产量情况、产能情况等指标作为其资源经营得分的基础分,再结合财务指标,依据综合评分划分准入名单,满足一定综合评分方可开展业务。
绿色金融方面,浙商证券从发展需要和社会责任出发,探索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积极推进绿色债券承销,引导企业以直接融资方式满足绿色发展需求,助力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截至目前,已累计承销绿色债券达百亿规模,占总承销金额的比例越来越高。
浙商证券认为,ESG 理念的深化,正推动证券行业重新定义自身角色。传统证券机构以资本中介为核心,但 ESG 要求其承担更广泛的社会价值引导责任。而通过 ESG 评级筛选标的、引导资金流向低碳产业,证券行业正成为资源配置的 「绿色枢纽」。未来,证券行业需构建 ESG 战略矩阵,将气候风险评估、社会包容性增长等议题深度融入业务全链条,实现从交易撮合者向可持续发展推动者的转型。
创新绿色金融服务
为投资者实现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作为连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桥梁,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也是多家券商近年来 ESG 发力的重点。
一方面,券商通过绿色债券承销、碳中和主题融资、ESG 并购顾问等定制化服务,助力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制造等产业扩大产能、技术升级,破解绿色项目融资周期长、成本高的痛点;另一方面,券商通过推出绿色 ETF、ESG 主题理财产品等工具,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绿色投资标的,同时强化绿色投资研究支持,帮助投资者挖掘长期价值、践行责任投资,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以华泰证券为例,2024 年公司旗下华泰资管公司助力首单港资企业光储碳中和类 REITs 成功发行,实现港资企业成功在境内发行首单类 REITs,本次发行贴标 「绿色」 和 「碳中和」 债券品种标签,募集资金持续投向可再生能源项目;华泰联合证券助力深交所首单能源行业可续发型 ABS 成功发行,该项目预计产生环境效益可达到年节约标准煤 4.37 吨、年二氧化碳减排量 11.34 吨、年二氧化硫削减量 12.49 吨、年氮氧化物削减量 34.34 吨。
招商证券则通过积极申请碳排放权自营交易资格并获得监管部门批复,探索碳金融业务新模式。根据公司披露,其子公司招商期货于 2024 年推出多个国内首创绿色金融衍生品,如 「寒潮及降水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 为农民提供天气风险管理工具;「寒潮指数衍生品」 助力电力行业应对极端天气、保障能源供应稳定;ESG 相关商品系列指数,推动资本在绿色资源品领域的有效配置。
持续深耕 ESG 管理
中资券商获国际评级机构高度肯定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证券行业在 ESG 领域的努力和成就也获得了国际权威认可。近期,国际知名指数机构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 (中文简称 「明晟」,英文简称 「MSCI」) 发布了 2025 年度最新 ESG 评级结果,多家中资券商获得了高评级。
MSCI 指数作为全球投资组合经理采用最多的基准指数,其 ESG 评级结果已成为全球各大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其中,东方证券 2025 年 MSCI ESG 评级已从 AA 级提升至全球同业最高 AAA 级,排名位于全球同业前 10%。本次 MSCI ESG 评级,东方证券 「影响环境的融资」「负责任投资」「人力资本开发」 等多项议题得分获得大幅提升,体现了国际评级机构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水平和 ESG 体系化管理水平的高度认可。
东方证券表示,公司始终坚持以行动践行 ESG 理念,将 ESG 因素全面纳入公司战略、业务和风险管理中,并持续推进自身可持续发展规划,围绕治理、经济、环境、社会四大领域开展行动,从经营管理和自身业务出发,主动承担时代使命,助力提升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彰显国有金融企业的责任担当和积极探索。未来将扎实推进资本市场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公司可持续发展规划要求,通过持续提供优质综合金融服务,为股东、客户、员工、政府及监管机构、合作伙伴、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创造可持续的综合价值。
中信建投的 2025 年 MSCI ESG 评级由 「A」 提升至 「AA」,此次评级上升,不仅是对中信建投证券持续深耕 ESG 管理的权威肯定,也进一步传递出国际资本市场对公司长期发展理念与价值创造能力的高度认可。
中信建投方面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服务于国家战略和人民金融需求,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高质量 ESG 管理,强化金融服务质效,肩负起打造 「五个一流」 的一流投资银行光荣使命,夯实一流投资银行高质量发展之基。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