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时报
刘元春最新发声。
4 月 2 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江苏扬州的一场公开活动上表示,以 DeepSeek 事件为标志,中国科创崛起正在重塑中国资产的估值,中国科创企业正在技术突破、成本控制和商业化应用方面展现独特优势。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科创的全面崛起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中国叙事逻辑的一次深刻重塑。
刘元春也强调,中国市场结构与市场秩序的治理是中国叙事和中国估值在中期全面持续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必须上升到新的高度。他还谈到,美国经济是否加速步入衰退期是美国叙事逻辑变化的关键,假如在 4 月披露的美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速为负,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上升突破 3%。美联储很可能在 4 月下旬或 5 月份开启新的降息阶段。一旦美国降息,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将更加充足。
中国资产重估不是短期事件
今年农历新年前后,DeepSeek 事件触发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发展叙事逻辑的逆转。
刘元春表示,资本市场只要与 DeepSeek 相关的股票都快速上升。在这一轮中国资产的上涨潮里,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中国公司股票实现全面引领。「这不是一个短期事件。」
刘元春认为,中国资产叙事逻辑变化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科创创造了新的奇迹,走出了一条新路。国内市场规模巨大,位居世界前列,商品市场规模优势明显,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这里面不仅是中美的比较,而是换个角度看中国。从基础研发到专利引文等方面,中国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据全面领先地位。
此外,中国公司估值可能的确存在系统偏差。如 MSCI 中国截至 2025 年 1 月的市盈率为 10.6 倍,与 MSCI 新兴市场的估值相比有 14% 的折价。MSCI 中国 12 个月远期市盈率与 S&P500 指数相比,MSCI 中国目前的 P/E 估值为 10.6 倍,较 S&P500 指数折价约 53%。类似的对比案例还有很多。
刘元春认为,DeepSeek 只是国际投行等待中国概念加速的重要事件。去年 9 月开始,以巴菲特为代表的国际投资者开始甩卖美国科技股,持有大量现金,部分国际投资者增配中国资产。
去年 9 月,我国出台的包括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在内的一系列举措,释放了清晰的政策信号,也对纠偏市场估值起到了重要作用,稳定了资本市场。
市场模式、财务可持续与市场出清是中国资产再估值关键
刘元春表示,从资产的基本面来看,尽管目前修复速度较慢,但 ROE(净资产收益率) 的回升为再估值提供了一定的财务支持。EPS(每股收益) 等指标出现改善迹象,PE(市盈率) 和 PB(市净率) 等参数仍处于较低水平,存在反弹空间。
虽然目前宏观运行整体仍然偏弱,经济增速偏低,部分行业领域出现的供需不平衡给企业持续健康运行造成负面拖累,但中央实施超常规宏观经济政策、全面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决心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中央已经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要治理非规范性执法。
「中国市场结构与市场秩序的治理是中国叙事和中国估值在中期全面持续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必须上升到新的高度。」 刘元春指出。
四五月美国或开启降息新阶段
刘元春也强调,中国资产再估值以及中国叙事的重新构建不能忽略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叙事逻辑的变化。
美国经济是否加速步入衰退期是美国叙事逻辑变化的关键。假如在 4 月披露的美国一季度 GDP 增速为负,美国 CPI 重返 3% 以上或者更高。美联储很可能打破在 3 月中旬提出的货币政策调整节奏,在 4 月下旬或 5 月开启新的降息阶段。一旦美国降息,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将更加充足。
2024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
「我们已经等了一个季度,降准降息还没等来,应该说这个时点来源于对全球格局和世界资本流动的判断。」 刘元春表示,美国通过关税战、产业政策和财政调整推动经济转型,但面临内外部多重挑战。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威胁经济稳定,可能导致深度衰退和资本流动调整。美国资本市场的调整和资金流向的变化正在影响全球市场格局,特别是对中国概念的关注增加。
刘元春也指出,本轮美国的科技泡沫可能与 1999—2000 年的互联网泡沫存在差别。美国市场与 AI 相关联的股票是否会持续走弱,需要观察。
(证券时报)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