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财联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 《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最重要的变化是放宽偿付能力充足的保险公司在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的限制,最高可达总资产的 50%。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按照 《通知》 要求,有三类公司可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据估算,有超过 29 家险企符合要求。
普华永道金融业合伙人周瑾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通知》 及时向市场释放巨大信号,并与中央汇金公司的 ETF 增持操作以及央行承诺的再贷款流动性支持承诺举措一起,以稳定 A 股市场的信心。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理论上 《通知》 可为市场带来约 1 到 1.2 万亿增量资金,但实际流入股市可能低于理论值,具体还视情况而定。
三类公司权益配置比例打开,超 29 家险企符合要求
《通知》 最主要的变化是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 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
原中国银保监会在 2020 年 7 月发布的 《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将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分为七个档位,并划定相应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限制。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按照 《通知》 要求,有三类公司的权益配置比例可以增加。具体来看,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 150%-200% 的险企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由 25% 提高到 3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 250%-300% 的险企权益资产配置比例由 35% 提高到 4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 350% 的险企权益资产配置比例由 45% 提高到 50%。(如下图所示)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在非上市寿险公司中,2024 年底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 350% 以上的有 4 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 250%-300% 的有 7 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 150%-200% 的有 15 家。这些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可增加。
在上市保险公司中,符合 《通知》 要求,可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的公司包括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和中国太平。
总体来看,按照 《通知》 要求,有超过 29 家公司可以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吸引更多长线资金进入股市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如果按照险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 45% 来计算,预计可以为市场带来大约 1 万亿元至 1.2 万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
「但考虑到保险公司的实际操作可能会更加谨慎,实际流入股市的资金量可能低于这个理论值。具体数额还需视乎各家保险公司的具体情况以及市场条件而定。」 田利辉指出。
周瑾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当前的环境下,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和 「耐心资本」 的优势,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助力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支持国家战略产业布局与新质生产力的孵化,是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功能,也是保险行业自身资产负债匹配和穿越周期投资的长期需要。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通知》 还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同时,《通知》 还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
「市场影响上,预计将吸引更多长线资金进入股市,改善投资者结构,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田利辉还表示,总体来看,这一政策变动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有望为股市带来显著的增量资金,并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