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公募投研人士解读沪指叩关4000点:市场持续走强 新一轮「健康慢牛」行情有望开启

公募投研人士解读沪指叩关 4000 点:市场持续走强 新一轮 「健康慢牛」 行情有望开启

2025 年 11 月 3 日

上海期货业服务实体专项立功竞赛结果揭晓

2025 年 11 月 4 日

预警信号?美企裁员从 「个案」 蔓延成潮!

2025 年 11 月 4 日
中加团队游开闸 但中加航线恢复与中美航线一样慢

中加团队游开闸 但中加航线恢复与中美航线一样慢

2025 年 11 月 4 日
广告

造血式帮扶让 「小燕麦」 做成 「大产业」 中国平安持续助力内蒙古乡村振兴

2025 年 11 月 4 日

中韩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2025 年 11 月 4 日

公募 FOF 年内最高涨 68%;中央汇金持有 ETF 规模约为 1.55 万亿元丨天赐良基早参

2025 年 11 月 4 日
荷兰安世断供东莞工厂 内部人员:国内还在正常出货!三家大型代理商最新回应

荷兰安世断供东莞工厂 内部人员:国内还在正常出货!三家大型代理商最新回应

2025 年 11 月 4 日
华尔街死多头突然「踩刹车」:美股年底反弹要黄?

华尔街死多头突然 「踩刹车」:美股年底反弹要黄?

2025 年 11 月 4 日
三大指数午后翻红!11月首个交易日,又一批悲观者沉默了

三大指数午后翻红!11 月首个交易日,又一批悲观者沉默了

2025 年 11 月 4 日
美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 美光科技涨近6% 英伟达涨超4%

美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 美光科技涨近 6% 英伟达涨超 4%

2025 年 11 月 4 日

深化产融结合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 年 11 月 4 日
美电动车市场急刹车:联邦补贴到期后福特、现代销量暴跌

美电动车市场急刹车:联邦补贴到期后福特、现代销量暴跌

2025 年 11 月 4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11 月 4 日 星期二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公募投研人士解读沪指叩关 4000 点:市场持续走强 新一轮 「健康慢牛」 行情有望开启

来自 金桂财经
2025 年 11 月 3 日
在 期货
0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导读】 七位公募投研人士解读沪指叩关 4000 点:市场持续走强,新一轮 「健康慢牛」 行情有望开启

  十年磨一剑,日前,在科技成长行情的引领下,沪指不负众望,冲破了 4000 点。

  数据显示,10 月份沪指收涨 1.85%,连续 6 个月上涨,创 2014 年 5 月到 12 月后最长月线连涨纪录,一度站上 4000 点整数关口,创 10 年多来新高。

  市场在经历前几年的调整后终于回到这一历史性点位。站在 4000 点关口附近,投资者既兴奋又忐忑:这轮行情的驱动逻辑是什么?增量资金来自哪里?引领市场的新主线是什么?市场风格如何切换?潜在的最大风险在哪里?新一轮 「健康慢牛」 行情开启条件是否已经具备?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七位公募基金投研人士:

万家基金副总经理、万家品质生活基金经理莫海波

景顺长城研究部基金经理王开展

中欧周期优选基金经理任飞

平安鼎越混合基金经理林清源

财通资管权益基金经理李晶

诺安鼎利基金经理周颖恺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投资经理罗水星

  市场上涨是政策、企业

  和资金面信心修复的结果

  中国基金报:在你看来,驱动本轮市场站上 4000 点的最根本动力是什么?

  莫海波:这轮市场上涨的根本动力主要来自资本市场信心的修复。过去较长时间,中国优质资产的估值相比于海外始终处于较低位,但自 4 月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来,中国开始反制,此后中美关税谈判不断获得延期,这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同时,「反内卷」 政策落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等都极大提振了资本市场信心,市场估值中枢得到显著修复。从驱动力看,本轮行情以估值修复为主,叠加高景气板块的盈利大幅改善,因此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王开展:流动性改善和产业逻辑驱动是本轮市场走强的两大动力。一方面,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快速下行使得资金面较为宽松,权益资产整体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新能源和半导体等科技产业的技术变化,拉动了相关企业盈利大幅增长,带动股价上行。不过,多数传统行业盈利增长较为乏力,因此,本轮市场行情更多是结构性走强而非整体普涨。

  任飞:本轮市场上行是宏观环境改善、政策预期好转、风险偏好提升与盈利周期上行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主要驱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下中长期估值体系的修复和再定价。

  林清源:市场的第一阶段修复主要由估值驱动,但从半年报到三季报数据披露后,市场正在转向 「结构性的盈利驱动」。估值修复与盈利改善之间,并非简单的 「A 发生、B 接着发生」 的先后顺序,而是一个正在启动、相互加强的良性循环。

  罗水星:国内稳市场政策的推进与国内外科技产业爆发的共振推动市场上涨。本轮行情的基础主要还是企业盈利改善,带动市场人气上涨,完成了估值的修复,涨得不错的都是营收或利润快速增长的有色、电子、通信、创新药、游戏等板块。

  周颖恺:根本动力是政策与科技创新的多重合力。一方面,证券市场政策的顶层设计配合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共同提振市场信心,也为后续市场持续优化投资者回报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十五五」 规划和国家对发展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定调,为新入市资金投资方向提供指引。

  增量资金主要来自

  中长期机构资金和居民储蓄转移

  中国基金报:市场的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何方?这种资金结构对市场的健康度有何影响?

  王开展:整体来看,增量资金主要来自险资、社保年金和高净值私行客户,不同资金的着力点有所不同:险资和社保年金更多通过指数基金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高净值私行客户更多配置量化私募资金,这些资金更倾向于在中小微盘的市场通过高频交易捕捉超额收益。

  任飞:长线资金加速入市是增量资金的基础保障,起到了稳定市场预期的 「压舱石」 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市场企稳向好。目前的资金结构呈现出机构资金主导、政策指引呵护、居民参与的健康态势。

  莫海波:市场主要增量资金来自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方向转移。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政策对资本市场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权益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回升,居民资产配置开始向权益资产迁移。

  周颖恺: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中长期机构资金和居民储蓄转移,结构优化显著提升了市场健康度:一是社保、险资、年金等中长期资金下稳步提升权益配置比例;二是外资持续流入;三是居民储蓄通过公募基金等渠道入市,市场流动性从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入场。中长期资金占比提升增强了市场稳定性,并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的战略领域倾斜,形成 「长钱支持长投」 的良性循环。

  林清源: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保险资金、社保和养老金、公募基金和两融。这一轮增量资金在结构和性质上都比 2015 年时要健康得多,最大的不同是 「长线耐心资本」 的占比显著提升。

  罗水星:增量资金相对多元,既有政策资金,也有机构资金,在 6 月之后还可以看到高净值人群和普通投资者加速入市。资金的多元化有助于市场风格和结构的平衡,市场参与主体越多、资金结构越多元,市场的活力越充沛。

  科技成长仍为主线

  中国基金报:展望后市,你认为引领指数进一步上行的新主线会是什么?市场风格会向哪个方向切换?

  罗水星:在上证指数从 3300 点上涨到 4000 点的过程中,成长板块和有色板块的贡献较大,后续大金融、传统周期和消费能否接续发力很关键,个人认为后续科技整体震荡但结构亮点多,「反内卷」 相关的周期可能逐渐发力。

  王开展:从去年 「9·24」 至今,受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产业逻辑驱动,本轮行情主要以科技大盘为主线。在上述产业逻辑走弱之前,预计科技成长方向依然会是市场最重要的主线,但由于成长类资产估值快速抬升,成长与价值之间的比价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成长风格短期存在性价比下降的隐忧;就未来一个季度而言,价值风格或更有性价比。

  李晶:市场主线还是科技成长,AI 是一个长达 3~5 年的大机会,模型创新和应用繁荣都将深刻改变科技趋势和未来的工作生活,也是最容易兑现业绩的方向,因此成长风格的机会可能更多。

  周颖恺:中长期来看,科技成长主线仍将引领指数上行,市场风格阶段性会存在强弱切换。

  莫海波:四季度海外地缘政治、关税风险可控,有助于资金进一步配置权益资产,且指数在高位震荡调整后,部分板块交易情绪和拥挤度压力已有所释放,未来指数有望继续震荡向上,持续看好 AI、煤炭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任飞:展望后市,驱动力可能是 「科技+经济周期共振上行」,预计市场风格趋于平衡,我们会关注 「科技+顺周期」 方向。

  政策 「组合拳」 稳定市场预期

  中国基金报:你如何评估政策 「组合拳」 在本轮上涨中的作用?

  莫海波:去年 「9·24」 以来,随着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提升,政策对长线资金入市、投资者保护等多方面的政策细节和监管制度更加完善,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回报率的预期,这是居民资金不断流入股市的基础条件。

  王开展:政策的支持无疑是本轮上涨的重要前提,除了各项产业、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持举措以外,最重要的其实是对投资者信心的修复,这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引领和承托作用,让市场彻底跳出了前期的 「信心不足-成交量下降-流动性变差-进一步下跌」 的恶性循环。

  任飞:本轮市场上行离不开政策 「组合拳」 的系统性发力与预期管理。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成功塑造了本轮行情的信心修复。

  罗水星:大家喜欢用 「水池」 来形容资本市场,我认为产业政策是 「源头活水」,制度建设是 「蓄水池」,财政货币政策及政策资金是应急补水的 「消防管道」。此前,资本市场因投融资功能失衡出现资金外流,后续通过 「国九条」 等制度补漏,叠加宏观政策与资金应急 「注水」,以及长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与政策支持,让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并持续为市场注入 「活水」。因此,即便面临外部重大冲击,市场仍保持稳健向好态势。

  李晶:政策 「组合拳」 非常好地提振了市场的信心,带来了情绪的反弹。政策也给经济带来了很好的托底作用,今年整体经济形势较为稳定,这些都是股市上涨的底层基础。

  高估值板块存在盈利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基金报:当前市场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或 「灰犀牛」 是什么?

  任飞:站在当前时点,市场最大的 「灰犀牛」 是全球宏观经济增长慢于预期的风险。美国失业率已经连续攀升超过 8 个季度,美国宏观经济增长尚未反映出失业率变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放缓。国内宏观经济正在企稳,但复苏基础仍不牢固。如果后续改善幅度不及预期,或者外需突发疲软,可能导致企业盈利改善节奏放缓。

  莫海波:外部的主要风险在于地缘政治局势不稳定,可能对市场风险偏好产生扰动;内部的主要风险在于部分热门板块预期较为一致,且交易拥挤度过高,一旦行业景气度或市场风险偏好出现负面变化,可能造成集中兑现。

  林清源:值得关注的是,市场短期对 AI 的热情过高,如果实际进度不达预期,这种 「高期望」 与 「慢现实」 之间的落差就可能导致相关板块出现短期回调。

  李晶:主要是外部地缘政治的风险。明年对中美两国来说都是关键的一年,可能还有多轮谈判,也难免会有一些科技层面的摩擦。临近年底,4000 点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关口,短期可能有一定的反复或获利了结。

  周颖恺:在部分高估值板块中,部分企业可能存在盈利兑现不及市场预期的风险。如果商业模式兑现不成功,则整个产业涉及的相关企业均存在估值泡沫破裂的风险。

  王开展:当下结构性行情过于极致,部分板块出现了 「资金抱团」 等过热迹象,而 「赚钱效应」 又使得这些板块虹吸了市场较多的交易量。一旦产业逻辑发生预料之外的利空,当下过于拥挤的 「抱团」 行情可能生变,进而导致大盘阶段性震荡。

  建议从积极进攻转向优化持仓结构

  中国基金报:面对 4000 点这个重要的心理和技术关口,你的投资策略会做出怎样的调整?对普通投资者有何建议?

  任飞:我们认为,此时既不宜盲目追高,也不应过早悲观,建议以 「管理波动、精选确定性」 作为投资策略的核心方向。当前,市场的估值修复阶段已基本完成,后续上行要依靠盈利改善与行业趋势来驱动。

  李晶:我会继续选择基本面扎实且估值相对合理的方向,尊重产业发展的逻辑,在这个主线当中择优布局相关标的。综合比较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会坚守科技和 AI 方向。

  周颖恺:在 4000 点关口,策略上,建议从积极进攻转向持仓结构优化,强调防御与成长的平衡。在保持科技成长配置的同时,关注低估值金融、周期股的补涨机会。中短期可控制仓位,避免追逐高拥挤赛道,侧重于持有基本面扎实的企业股票。建议普通投资者采用定投方式参与长期主线,避免盲目追涨。

  王开展:我的持仓结构一直比较均衡,当下会更注重于保护已经取得的收益,持仓结构会更加保守。建议普通投资者均衡配置各类资产,避免满仓或大仓位集中在热度特别高的细分板块,以规避潜在的大幅回撤风险。

  新一轮 「健康慢牛」 的基础条件已具备

  中国基金报:你认为 A 股是否已经具备了开启一轮 「健康慢牛」 的基础?需要哪些条件支撑?

  莫海波:新一轮 「健康慢牛」 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一是当前资本市场有高股息的国央企蓝筹股作为指数稳定器,长线资金不断加大配置,能够有效抵御市场的下行风险;二是 AI、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的优质龙头在全球市场卡住有利位置,不断做大做强,保持盈利高景气增长,为市场提供上行动能;三是居民资金配置权益的比重依然偏低,未来有望继续入市,为市场提供有效、活跃的增量资金支持。

  王开展:相比于前几轮更为猛烈的全面牛市,本轮市场结构性特征更明显,当下依然能够找到一些机会,也希望经过合理的结构性调整之后,市场可以走得更稳。「健康慢牛」 是一个美好的期望,需要市场各类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这几年优秀的上市公司占比在快速提升,市场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我们对权益市场有较强的信心。

  林清源:A 股市场正在为一轮有别于以往的 「结构性慢牛」 行情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资金更稳、政策更稳、基本面起点更高。

  周颖恺:A 股已初步呈现长期上涨趋势,但仍需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真正夯实长期趋势:一是企业经营环境稳定,包括海外地缘政治环境和国内产业政策环境,稳定的商业环境才能为盈利提供合理的预期,从而压缩股价估值波动的空间;二是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提升,具备价值发现功能的资金成为市场主导后,短期投机性才会得到抑制。

  寻找产业变革中的胜出者

  中国基金报:与十年前相比,你的心境和投资策略有何不同?

  任飞:作为研究负责人和基金经理,我深刻体会到,随着行业的发展,个人的能力相比于十年前更易遇到瓶颈,2015 年可能 「够用」,当前则明显 「不够用」,百亿元规模的基金产品需要诸多研究员的共同支撑,因此,中欧基金致力于打造 「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 的投研体系。

  林清源:经历多轮完整的市场周期后,无论是投资策略还是个人心态,我都更看重 「基础」。作为基金经理,我现在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再专注于 「在泡沫中博弈」,而是更专注于寻找产业变革中的胜出者。

  李晶:我认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动能不一样了,过去注重发展的速度,现在更重视发展的质量,科技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新兴产业占比也在提升,因此,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也要提高科技成长板块的比重。

  周颖恺:与十年前相比,我当前的心境更加理性稳健,投资策略也更加注重中长期业绩的持续稳定。十年前,市场充斥着杠杆资金驱动的投机氛围,个人心境易受短期波动影响,策略研究侧重于企业当期业绩的爆发力和市场关注热度;当前,我更注重企业业绩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将策略落实到基金产品投资的过程中。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关键时刻,最新研判!)

(责任编辑:12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导读】 七位公募投研人士解读沪指叩关 4000 点:市场持续走强,新一轮 「健康慢牛」 行情有望开启

  十年磨一剑,日前,在科技成长行情的引领下,沪指不负众望,冲破了 4000 点。

  数据显示,10 月份沪指收涨 1.85%,连续 6 个月上涨,创 2014 年 5 月到 12 月后最长月线连涨纪录,一度站上 4000 点整数关口,创 10 年多来新高。

  市场在经历前几年的调整后终于回到这一历史性点位。站在 4000 点关口附近,投资者既兴奋又忐忑:这轮行情的驱动逻辑是什么?增量资金来自哪里?引领市场的新主线是什么?市场风格如何切换?潜在的最大风险在哪里?新一轮 「健康慢牛」 行情开启条件是否已经具备?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七位公募基金投研人士:

万家基金副总经理、万家品质生活基金经理莫海波

景顺长城研究部基金经理王开展

中欧周期优选基金经理任飞

平安鼎越混合基金经理林清源

财通资管权益基金经理李晶

诺安鼎利基金经理周颖恺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投资经理罗水星

  市场上涨是政策、企业

  和资金面信心修复的结果

  中国基金报:在你看来,驱动本轮市场站上 4000 点的最根本动力是什么?

  莫海波:这轮市场上涨的根本动力主要来自资本市场信心的修复。过去较长时间,中国优质资产的估值相比于海外始终处于较低位,但自 4 月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来,中国开始反制,此后中美关税谈判不断获得延期,这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同时,「反内卷」 政策落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等都极大提振了资本市场信心,市场估值中枢得到显著修复。从驱动力看,本轮行情以估值修复为主,叠加高景气板块的盈利大幅改善,因此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王开展:流动性改善和产业逻辑驱动是本轮市场走强的两大动力。一方面,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快速下行使得资金面较为宽松,权益资产整体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新能源和半导体等科技产业的技术变化,拉动了相关企业盈利大幅增长,带动股价上行。不过,多数传统行业盈利增长较为乏力,因此,本轮市场行情更多是结构性走强而非整体普涨。

  任飞:本轮市场上行是宏观环境改善、政策预期好转、风险偏好提升与盈利周期上行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主要驱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下中长期估值体系的修复和再定价。

  林清源:市场的第一阶段修复主要由估值驱动,但从半年报到三季报数据披露后,市场正在转向 「结构性的盈利驱动」。估值修复与盈利改善之间,并非简单的 「A 发生、B 接着发生」 的先后顺序,而是一个正在启动、相互加强的良性循环。

  罗水星:国内稳市场政策的推进与国内外科技产业爆发的共振推动市场上涨。本轮行情的基础主要还是企业盈利改善,带动市场人气上涨,完成了估值的修复,涨得不错的都是营收或利润快速增长的有色、电子、通信、创新药、游戏等板块。

  周颖恺:根本动力是政策与科技创新的多重合力。一方面,证券市场政策的顶层设计配合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共同提振市场信心,也为后续市场持续优化投资者回报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十五五」 规划和国家对发展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定调,为新入市资金投资方向提供指引。

  增量资金主要来自

  中长期机构资金和居民储蓄转移

  中国基金报:市场的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何方?这种资金结构对市场的健康度有何影响?

  王开展:整体来看,增量资金主要来自险资、社保年金和高净值私行客户,不同资金的着力点有所不同:险资和社保年金更多通过指数基金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高净值私行客户更多配置量化私募资金,这些资金更倾向于在中小微盘的市场通过高频交易捕捉超额收益。

  任飞:长线资金加速入市是增量资金的基础保障,起到了稳定市场预期的 「压舱石」 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市场企稳向好。目前的资金结构呈现出机构资金主导、政策指引呵护、居民参与的健康态势。

  莫海波:市场主要增量资金来自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方向转移。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政策对资本市场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权益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回升,居民资产配置开始向权益资产迁移。

  周颖恺: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中长期机构资金和居民储蓄转移,结构优化显著提升了市场健康度:一是社保、险资、年金等中长期资金下稳步提升权益配置比例;二是外资持续流入;三是居民储蓄通过公募基金等渠道入市,市场流动性从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入场。中长期资金占比提升增强了市场稳定性,并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的战略领域倾斜,形成 「长钱支持长投」 的良性循环。

  林清源: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保险资金、社保和养老金、公募基金和两融。这一轮增量资金在结构和性质上都比 2015 年时要健康得多,最大的不同是 「长线耐心资本」 的占比显著提升。

  罗水星:增量资金相对多元,既有政策资金,也有机构资金,在 6 月之后还可以看到高净值人群和普通投资者加速入市。资金的多元化有助于市场风格和结构的平衡,市场参与主体越多、资金结构越多元,市场的活力越充沛。

  科技成长仍为主线

  中国基金报:展望后市,你认为引领指数进一步上行的新主线会是什么?市场风格会向哪个方向切换?

  罗水星:在上证指数从 3300 点上涨到 4000 点的过程中,成长板块和有色板块的贡献较大,后续大金融、传统周期和消费能否接续发力很关键,个人认为后续科技整体震荡但结构亮点多,「反内卷」 相关的周期可能逐渐发力。

  王开展:从去年 「9·24」 至今,受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产业逻辑驱动,本轮行情主要以科技大盘为主线。在上述产业逻辑走弱之前,预计科技成长方向依然会是市场最重要的主线,但由于成长类资产估值快速抬升,成长与价值之间的比价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成长风格短期存在性价比下降的隐忧;就未来一个季度而言,价值风格或更有性价比。

  李晶:市场主线还是科技成长,AI 是一个长达 3~5 年的大机会,模型创新和应用繁荣都将深刻改变科技趋势和未来的工作生活,也是最容易兑现业绩的方向,因此成长风格的机会可能更多。

  周颖恺:中长期来看,科技成长主线仍将引领指数上行,市场风格阶段性会存在强弱切换。

  莫海波:四季度海外地缘政治、关税风险可控,有助于资金进一步配置权益资产,且指数在高位震荡调整后,部分板块交易情绪和拥挤度压力已有所释放,未来指数有望继续震荡向上,持续看好 AI、煤炭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任飞:展望后市,驱动力可能是 「科技+经济周期共振上行」,预计市场风格趋于平衡,我们会关注 「科技+顺周期」 方向。

  政策 「组合拳」 稳定市场预期

  中国基金报:你如何评估政策 「组合拳」 在本轮上涨中的作用?

  莫海波:去年 「9·24」 以来,随着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提升,政策对长线资金入市、投资者保护等多方面的政策细节和监管制度更加完善,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回报率的预期,这是居民资金不断流入股市的基础条件。

  王开展:政策的支持无疑是本轮上涨的重要前提,除了各项产业、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持举措以外,最重要的其实是对投资者信心的修复,这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引领和承托作用,让市场彻底跳出了前期的 「信心不足-成交量下降-流动性变差-进一步下跌」 的恶性循环。

  任飞:本轮市场上行离不开政策 「组合拳」 的系统性发力与预期管理。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成功塑造了本轮行情的信心修复。

  罗水星:大家喜欢用 「水池」 来形容资本市场,我认为产业政策是 「源头活水」,制度建设是 「蓄水池」,财政货币政策及政策资金是应急补水的 「消防管道」。此前,资本市场因投融资功能失衡出现资金外流,后续通过 「国九条」 等制度补漏,叠加宏观政策与资金应急 「注水」,以及长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与政策支持,让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并持续为市场注入 「活水」。因此,即便面临外部重大冲击,市场仍保持稳健向好态势。

  李晶:政策 「组合拳」 非常好地提振了市场的信心,带来了情绪的反弹。政策也给经济带来了很好的托底作用,今年整体经济形势较为稳定,这些都是股市上涨的底层基础。

  高估值板块存在盈利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基金报:当前市场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或 「灰犀牛」 是什么?

  任飞:站在当前时点,市场最大的 「灰犀牛」 是全球宏观经济增长慢于预期的风险。美国失业率已经连续攀升超过 8 个季度,美国宏观经济增长尚未反映出失业率变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放缓。国内宏观经济正在企稳,但复苏基础仍不牢固。如果后续改善幅度不及预期,或者外需突发疲软,可能导致企业盈利改善节奏放缓。

  莫海波:外部的主要风险在于地缘政治局势不稳定,可能对市场风险偏好产生扰动;内部的主要风险在于部分热门板块预期较为一致,且交易拥挤度过高,一旦行业景气度或市场风险偏好出现负面变化,可能造成集中兑现。

  林清源:值得关注的是,市场短期对 AI 的热情过高,如果实际进度不达预期,这种 「高期望」 与 「慢现实」 之间的落差就可能导致相关板块出现短期回调。

  李晶:主要是外部地缘政治的风险。明年对中美两国来说都是关键的一年,可能还有多轮谈判,也难免会有一些科技层面的摩擦。临近年底,4000 点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关口,短期可能有一定的反复或获利了结。

  周颖恺:在部分高估值板块中,部分企业可能存在盈利兑现不及市场预期的风险。如果商业模式兑现不成功,则整个产业涉及的相关企业均存在估值泡沫破裂的风险。

  王开展:当下结构性行情过于极致,部分板块出现了 「资金抱团」 等过热迹象,而 「赚钱效应」 又使得这些板块虹吸了市场较多的交易量。一旦产业逻辑发生预料之外的利空,当下过于拥挤的 「抱团」 行情可能生变,进而导致大盘阶段性震荡。

  建议从积极进攻转向优化持仓结构

  中国基金报:面对 4000 点这个重要的心理和技术关口,你的投资策略会做出怎样的调整?对普通投资者有何建议?

  任飞:我们认为,此时既不宜盲目追高,也不应过早悲观,建议以 「管理波动、精选确定性」 作为投资策略的核心方向。当前,市场的估值修复阶段已基本完成,后续上行要依靠盈利改善与行业趋势来驱动。

  李晶:我会继续选择基本面扎实且估值相对合理的方向,尊重产业发展的逻辑,在这个主线当中择优布局相关标的。综合比较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会坚守科技和 AI 方向。

  周颖恺:在 4000 点关口,策略上,建议从积极进攻转向持仓结构优化,强调防御与成长的平衡。在保持科技成长配置的同时,关注低估值金融、周期股的补涨机会。中短期可控制仓位,避免追逐高拥挤赛道,侧重于持有基本面扎实的企业股票。建议普通投资者采用定投方式参与长期主线,避免盲目追涨。

  王开展:我的持仓结构一直比较均衡,当下会更注重于保护已经取得的收益,持仓结构会更加保守。建议普通投资者均衡配置各类资产,避免满仓或大仓位集中在热度特别高的细分板块,以规避潜在的大幅回撤风险。

  新一轮 「健康慢牛」 的基础条件已具备

  中国基金报:你认为 A 股是否已经具备了开启一轮 「健康慢牛」 的基础?需要哪些条件支撑?

  莫海波:新一轮 「健康慢牛」 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一是当前资本市场有高股息的国央企蓝筹股作为指数稳定器,长线资金不断加大配置,能够有效抵御市场的下行风险;二是 AI、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的优质龙头在全球市场卡住有利位置,不断做大做强,保持盈利高景气增长,为市场提供上行动能;三是居民资金配置权益的比重依然偏低,未来有望继续入市,为市场提供有效、活跃的增量资金支持。

  王开展:相比于前几轮更为猛烈的全面牛市,本轮市场结构性特征更明显,当下依然能够找到一些机会,也希望经过合理的结构性调整之后,市场可以走得更稳。「健康慢牛」 是一个美好的期望,需要市场各类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这几年优秀的上市公司占比在快速提升,市场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我们对权益市场有较强的信心。

  林清源:A 股市场正在为一轮有别于以往的 「结构性慢牛」 行情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资金更稳、政策更稳、基本面起点更高。

  周颖恺:A 股已初步呈现长期上涨趋势,但仍需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真正夯实长期趋势:一是企业经营环境稳定,包括海外地缘政治环境和国内产业政策环境,稳定的商业环境才能为盈利提供合理的预期,从而压缩股价估值波动的空间;二是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提升,具备价值发现功能的资金成为市场主导后,短期投机性才会得到抑制。

  寻找产业变革中的胜出者

  中国基金报:与十年前相比,你的心境和投资策略有何不同?

  任飞:作为研究负责人和基金经理,我深刻体会到,随着行业的发展,个人的能力相比于十年前更易遇到瓶颈,2015 年可能 「够用」,当前则明显 「不够用」,百亿元规模的基金产品需要诸多研究员的共同支撑,因此,中欧基金致力于打造 「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 的投研体系。

  林清源:经历多轮完整的市场周期后,无论是投资策略还是个人心态,我都更看重 「基础」。作为基金经理,我现在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再专注于 「在泡沫中博弈」,而是更专注于寻找产业变革中的胜出者。

  李晶:我认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动能不一样了,过去注重发展的速度,现在更重视发展的质量,科技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新兴产业占比也在提升,因此,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也要提高科技成长板块的比重。

  周颖恺:与十年前相比,我当前的心境更加理性稳健,投资策略也更加注重中长期业绩的持续稳定。十年前,市场充斥着杠杆资金驱动的投机氛围,个人心境易受短期波动影响,策略研究侧重于企业当期业绩的爆发力和市场关注热度;当前,我更注重企业业绩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将策略落实到基金产品投资的过程中。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关键时刻,最新研判!)

(责任编辑:126)

YOU MAY ALSO LIKE

史上第 3 次 4000 点冲锋 这一次会开启 「慢牛」 吗?

每日龙虎榜 | 商品期货综合指数下跌 0.67% 日内资金净流入 10.73 亿元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导读】 七位公募投研人士解读沪指叩关 4000 点:市场持续走强,新一轮 「健康慢牛」 行情有望开启

  十年磨一剑,日前,在科技成长行情的引领下,沪指不负众望,冲破了 4000 点。

  数据显示,10 月份沪指收涨 1.85%,连续 6 个月上涨,创 2014 年 5 月到 12 月后最长月线连涨纪录,一度站上 4000 点整数关口,创 10 年多来新高。

  市场在经历前几年的调整后终于回到这一历史性点位。站在 4000 点关口附近,投资者既兴奋又忐忑:这轮行情的驱动逻辑是什么?增量资金来自哪里?引领市场的新主线是什么?市场风格如何切换?潜在的最大风险在哪里?新一轮 「健康慢牛」 行情开启条件是否已经具备?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七位公募基金投研人士:

万家基金副总经理、万家品质生活基金经理莫海波

景顺长城研究部基金经理王开展

中欧周期优选基金经理任飞

平安鼎越混合基金经理林清源

财通资管权益基金经理李晶

诺安鼎利基金经理周颖恺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投资经理罗水星

  市场上涨是政策、企业

  和资金面信心修复的结果

  中国基金报:在你看来,驱动本轮市场站上 4000 点的最根本动力是什么?

  莫海波:这轮市场上涨的根本动力主要来自资本市场信心的修复。过去较长时间,中国优质资产的估值相比于海外始终处于较低位,但自 4 月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来,中国开始反制,此后中美关税谈判不断获得延期,这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同时,「反内卷」 政策落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等都极大提振了资本市场信心,市场估值中枢得到显著修复。从驱动力看,本轮行情以估值修复为主,叠加高景气板块的盈利大幅改善,因此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王开展:流动性改善和产业逻辑驱动是本轮市场走强的两大动力。一方面,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快速下行使得资金面较为宽松,权益资产整体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新能源和半导体等科技产业的技术变化,拉动了相关企业盈利大幅增长,带动股价上行。不过,多数传统行业盈利增长较为乏力,因此,本轮市场行情更多是结构性走强而非整体普涨。

  任飞:本轮市场上行是宏观环境改善、政策预期好转、风险偏好提升与盈利周期上行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主要驱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下中长期估值体系的修复和再定价。

  林清源:市场的第一阶段修复主要由估值驱动,但从半年报到三季报数据披露后,市场正在转向 「结构性的盈利驱动」。估值修复与盈利改善之间,并非简单的 「A 发生、B 接着发生」 的先后顺序,而是一个正在启动、相互加强的良性循环。

  罗水星:国内稳市场政策的推进与国内外科技产业爆发的共振推动市场上涨。本轮行情的基础主要还是企业盈利改善,带动市场人气上涨,完成了估值的修复,涨得不错的都是营收或利润快速增长的有色、电子、通信、创新药、游戏等板块。

  周颖恺:根本动力是政策与科技创新的多重合力。一方面,证券市场政策的顶层设计配合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共同提振市场信心,也为后续市场持续优化投资者回报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十五五」 规划和国家对发展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定调,为新入市资金投资方向提供指引。

  增量资金主要来自

  中长期机构资金和居民储蓄转移

  中国基金报:市场的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何方?这种资金结构对市场的健康度有何影响?

  王开展:整体来看,增量资金主要来自险资、社保年金和高净值私行客户,不同资金的着力点有所不同:险资和社保年金更多通过指数基金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高净值私行客户更多配置量化私募资金,这些资金更倾向于在中小微盘的市场通过高频交易捕捉超额收益。

  任飞:长线资金加速入市是增量资金的基础保障,起到了稳定市场预期的 「压舱石」 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市场企稳向好。目前的资金结构呈现出机构资金主导、政策指引呵护、居民参与的健康态势。

  莫海波:市场主要增量资金来自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方向转移。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政策对资本市场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权益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回升,居民资产配置开始向权益资产迁移。

  周颖恺: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中长期机构资金和居民储蓄转移,结构优化显著提升了市场健康度:一是社保、险资、年金等中长期资金下稳步提升权益配置比例;二是外资持续流入;三是居民储蓄通过公募基金等渠道入市,市场流动性从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入场。中长期资金占比提升增强了市场稳定性,并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的战略领域倾斜,形成 「长钱支持长投」 的良性循环。

  林清源: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保险资金、社保和养老金、公募基金和两融。这一轮增量资金在结构和性质上都比 2015 年时要健康得多,最大的不同是 「长线耐心资本」 的占比显著提升。

  罗水星:增量资金相对多元,既有政策资金,也有机构资金,在 6 月之后还可以看到高净值人群和普通投资者加速入市。资金的多元化有助于市场风格和结构的平衡,市场参与主体越多、资金结构越多元,市场的活力越充沛。

  科技成长仍为主线

  中国基金报:展望后市,你认为引领指数进一步上行的新主线会是什么?市场风格会向哪个方向切换?

  罗水星:在上证指数从 3300 点上涨到 4000 点的过程中,成长板块和有色板块的贡献较大,后续大金融、传统周期和消费能否接续发力很关键,个人认为后续科技整体震荡但结构亮点多,「反内卷」 相关的周期可能逐渐发力。

  王开展:从去年 「9·24」 至今,受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产业逻辑驱动,本轮行情主要以科技大盘为主线。在上述产业逻辑走弱之前,预计科技成长方向依然会是市场最重要的主线,但由于成长类资产估值快速抬升,成长与价值之间的比价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成长风格短期存在性价比下降的隐忧;就未来一个季度而言,价值风格或更有性价比。

  李晶:市场主线还是科技成长,AI 是一个长达 3~5 年的大机会,模型创新和应用繁荣都将深刻改变科技趋势和未来的工作生活,也是最容易兑现业绩的方向,因此成长风格的机会可能更多。

  周颖恺:中长期来看,科技成长主线仍将引领指数上行,市场风格阶段性会存在强弱切换。

  莫海波:四季度海外地缘政治、关税风险可控,有助于资金进一步配置权益资产,且指数在高位震荡调整后,部分板块交易情绪和拥挤度压力已有所释放,未来指数有望继续震荡向上,持续看好 AI、煤炭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任飞:展望后市,驱动力可能是 「科技+经济周期共振上行」,预计市场风格趋于平衡,我们会关注 「科技+顺周期」 方向。

  政策 「组合拳」 稳定市场预期

  中国基金报:你如何评估政策 「组合拳」 在本轮上涨中的作用?

  莫海波:去年 「9·24」 以来,随着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提升,政策对长线资金入市、投资者保护等多方面的政策细节和监管制度更加完善,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回报率的预期,这是居民资金不断流入股市的基础条件。

  王开展:政策的支持无疑是本轮上涨的重要前提,除了各项产业、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持举措以外,最重要的其实是对投资者信心的修复,这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引领和承托作用,让市场彻底跳出了前期的 「信心不足-成交量下降-流动性变差-进一步下跌」 的恶性循环。

  任飞:本轮市场上行离不开政策 「组合拳」 的系统性发力与预期管理。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成功塑造了本轮行情的信心修复。

  罗水星:大家喜欢用 「水池」 来形容资本市场,我认为产业政策是 「源头活水」,制度建设是 「蓄水池」,财政货币政策及政策资金是应急补水的 「消防管道」。此前,资本市场因投融资功能失衡出现资金外流,后续通过 「国九条」 等制度补漏,叠加宏观政策与资金应急 「注水」,以及长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与政策支持,让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并持续为市场注入 「活水」。因此,即便面临外部重大冲击,市场仍保持稳健向好态势。

  李晶:政策 「组合拳」 非常好地提振了市场的信心,带来了情绪的反弹。政策也给经济带来了很好的托底作用,今年整体经济形势较为稳定,这些都是股市上涨的底层基础。

  高估值板块存在盈利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基金报:当前市场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或 「灰犀牛」 是什么?

  任飞:站在当前时点,市场最大的 「灰犀牛」 是全球宏观经济增长慢于预期的风险。美国失业率已经连续攀升超过 8 个季度,美国宏观经济增长尚未反映出失业率变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放缓。国内宏观经济正在企稳,但复苏基础仍不牢固。如果后续改善幅度不及预期,或者外需突发疲软,可能导致企业盈利改善节奏放缓。

  莫海波:外部的主要风险在于地缘政治局势不稳定,可能对市场风险偏好产生扰动;内部的主要风险在于部分热门板块预期较为一致,且交易拥挤度过高,一旦行业景气度或市场风险偏好出现负面变化,可能造成集中兑现。

  林清源:值得关注的是,市场短期对 AI 的热情过高,如果实际进度不达预期,这种 「高期望」 与 「慢现实」 之间的落差就可能导致相关板块出现短期回调。

  李晶:主要是外部地缘政治的风险。明年对中美两国来说都是关键的一年,可能还有多轮谈判,也难免会有一些科技层面的摩擦。临近年底,4000 点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关口,短期可能有一定的反复或获利了结。

  周颖恺:在部分高估值板块中,部分企业可能存在盈利兑现不及市场预期的风险。如果商业模式兑现不成功,则整个产业涉及的相关企业均存在估值泡沫破裂的风险。

  王开展:当下结构性行情过于极致,部分板块出现了 「资金抱团」 等过热迹象,而 「赚钱效应」 又使得这些板块虹吸了市场较多的交易量。一旦产业逻辑发生预料之外的利空,当下过于拥挤的 「抱团」 行情可能生变,进而导致大盘阶段性震荡。

  建议从积极进攻转向优化持仓结构

  中国基金报:面对 4000 点这个重要的心理和技术关口,你的投资策略会做出怎样的调整?对普通投资者有何建议?

  任飞:我们认为,此时既不宜盲目追高,也不应过早悲观,建议以 「管理波动、精选确定性」 作为投资策略的核心方向。当前,市场的估值修复阶段已基本完成,后续上行要依靠盈利改善与行业趋势来驱动。

  李晶:我会继续选择基本面扎实且估值相对合理的方向,尊重产业发展的逻辑,在这个主线当中择优布局相关标的。综合比较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会坚守科技和 AI 方向。

  周颖恺:在 4000 点关口,策略上,建议从积极进攻转向持仓结构优化,强调防御与成长的平衡。在保持科技成长配置的同时,关注低估值金融、周期股的补涨机会。中短期可控制仓位,避免追逐高拥挤赛道,侧重于持有基本面扎实的企业股票。建议普通投资者采用定投方式参与长期主线,避免盲目追涨。

  王开展:我的持仓结构一直比较均衡,当下会更注重于保护已经取得的收益,持仓结构会更加保守。建议普通投资者均衡配置各类资产,避免满仓或大仓位集中在热度特别高的细分板块,以规避潜在的大幅回撤风险。

  新一轮 「健康慢牛」 的基础条件已具备

  中国基金报:你认为 A 股是否已经具备了开启一轮 「健康慢牛」 的基础?需要哪些条件支撑?

  莫海波:新一轮 「健康慢牛」 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一是当前资本市场有高股息的国央企蓝筹股作为指数稳定器,长线资金不断加大配置,能够有效抵御市场的下行风险;二是 AI、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的优质龙头在全球市场卡住有利位置,不断做大做强,保持盈利高景气增长,为市场提供上行动能;三是居民资金配置权益的比重依然偏低,未来有望继续入市,为市场提供有效、活跃的增量资金支持。

  王开展:相比于前几轮更为猛烈的全面牛市,本轮市场结构性特征更明显,当下依然能够找到一些机会,也希望经过合理的结构性调整之后,市场可以走得更稳。「健康慢牛」 是一个美好的期望,需要市场各类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这几年优秀的上市公司占比在快速提升,市场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我们对权益市场有较强的信心。

  林清源:A 股市场正在为一轮有别于以往的 「结构性慢牛」 行情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资金更稳、政策更稳、基本面起点更高。

  周颖恺:A 股已初步呈现长期上涨趋势,但仍需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真正夯实长期趋势:一是企业经营环境稳定,包括海外地缘政治环境和国内产业政策环境,稳定的商业环境才能为盈利提供合理的预期,从而压缩股价估值波动的空间;二是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提升,具备价值发现功能的资金成为市场主导后,短期投机性才会得到抑制。

  寻找产业变革中的胜出者

  中国基金报:与十年前相比,你的心境和投资策略有何不同?

  任飞:作为研究负责人和基金经理,我深刻体会到,随着行业的发展,个人的能力相比于十年前更易遇到瓶颈,2015 年可能 「够用」,当前则明显 「不够用」,百亿元规模的基金产品需要诸多研究员的共同支撑,因此,中欧基金致力于打造 「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 的投研体系。

  林清源:经历多轮完整的市场周期后,无论是投资策略还是个人心态,我都更看重 「基础」。作为基金经理,我现在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再专注于 「在泡沫中博弈」,而是更专注于寻找产业变革中的胜出者。

  李晶:我认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动能不一样了,过去注重发展的速度,现在更重视发展的质量,科技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新兴产业占比也在提升,因此,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也要提高科技成长板块的比重。

  周颖恺:与十年前相比,我当前的心境更加理性稳健,投资策略也更加注重中长期业绩的持续稳定。十年前,市场充斥着杠杆资金驱动的投机氛围,个人心境易受短期波动影响,策略研究侧重于企业当期业绩的爆发力和市场关注热度;当前,我更注重企业业绩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将策略落实到基金产品投资的过程中。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关键时刻,最新研判!)

(责任编辑:12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导读】 七位公募投研人士解读沪指叩关 4000 点:市场持续走强,新一轮 「健康慢牛」 行情有望开启

  十年磨一剑,日前,在科技成长行情的引领下,沪指不负众望,冲破了 4000 点。

  数据显示,10 月份沪指收涨 1.85%,连续 6 个月上涨,创 2014 年 5 月到 12 月后最长月线连涨纪录,一度站上 4000 点整数关口,创 10 年多来新高。

  市场在经历前几年的调整后终于回到这一历史性点位。站在 4000 点关口附近,投资者既兴奋又忐忑:这轮行情的驱动逻辑是什么?增量资金来自哪里?引领市场的新主线是什么?市场风格如何切换?潜在的最大风险在哪里?新一轮 「健康慢牛」 行情开启条件是否已经具备?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七位公募基金投研人士:

万家基金副总经理、万家品质生活基金经理莫海波

景顺长城研究部基金经理王开展

中欧周期优选基金经理任飞

平安鼎越混合基金经理林清源

财通资管权益基金经理李晶

诺安鼎利基金经理周颖恺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投资经理罗水星

  市场上涨是政策、企业

  和资金面信心修复的结果

  中国基金报:在你看来,驱动本轮市场站上 4000 点的最根本动力是什么?

  莫海波:这轮市场上涨的根本动力主要来自资本市场信心的修复。过去较长时间,中国优质资产的估值相比于海外始终处于较低位,但自 4 月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来,中国开始反制,此后中美关税谈判不断获得延期,这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同时,「反内卷」 政策落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等都极大提振了资本市场信心,市场估值中枢得到显著修复。从驱动力看,本轮行情以估值修复为主,叠加高景气板块的盈利大幅改善,因此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王开展:流动性改善和产业逻辑驱动是本轮市场走强的两大动力。一方面,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快速下行使得资金面较为宽松,权益资产整体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新能源和半导体等科技产业的技术变化,拉动了相关企业盈利大幅增长,带动股价上行。不过,多数传统行业盈利增长较为乏力,因此,本轮市场行情更多是结构性走强而非整体普涨。

  任飞:本轮市场上行是宏观环境改善、政策预期好转、风险偏好提升与盈利周期上行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主要驱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下中长期估值体系的修复和再定价。

  林清源:市场的第一阶段修复主要由估值驱动,但从半年报到三季报数据披露后,市场正在转向 「结构性的盈利驱动」。估值修复与盈利改善之间,并非简单的 「A 发生、B 接着发生」 的先后顺序,而是一个正在启动、相互加强的良性循环。

  罗水星:国内稳市场政策的推进与国内外科技产业爆发的共振推动市场上涨。本轮行情的基础主要还是企业盈利改善,带动市场人气上涨,完成了估值的修复,涨得不错的都是营收或利润快速增长的有色、电子、通信、创新药、游戏等板块。

  周颖恺:根本动力是政策与科技创新的多重合力。一方面,证券市场政策的顶层设计配合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共同提振市场信心,也为后续市场持续优化投资者回报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十五五」 规划和国家对发展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定调,为新入市资金投资方向提供指引。

  增量资金主要来自

  中长期机构资金和居民储蓄转移

  中国基金报:市场的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何方?这种资金结构对市场的健康度有何影响?

  王开展:整体来看,增量资金主要来自险资、社保年金和高净值私行客户,不同资金的着力点有所不同:险资和社保年金更多通过指数基金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高净值私行客户更多配置量化私募资金,这些资金更倾向于在中小微盘的市场通过高频交易捕捉超额收益。

  任飞:长线资金加速入市是增量资金的基础保障,起到了稳定市场预期的 「压舱石」 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市场企稳向好。目前的资金结构呈现出机构资金主导、政策指引呵护、居民参与的健康态势。

  莫海波:市场主要增量资金来自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方向转移。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政策对资本市场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权益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回升,居民资产配置开始向权益资产迁移。

  周颖恺: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中长期机构资金和居民储蓄转移,结构优化显著提升了市场健康度:一是社保、险资、年金等中长期资金下稳步提升权益配置比例;二是外资持续流入;三是居民储蓄通过公募基金等渠道入市,市场流动性从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入场。中长期资金占比提升增强了市场稳定性,并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的战略领域倾斜,形成 「长钱支持长投」 的良性循环。

  林清源: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保险资金、社保和养老金、公募基金和两融。这一轮增量资金在结构和性质上都比 2015 年时要健康得多,最大的不同是 「长线耐心资本」 的占比显著提升。

  罗水星:增量资金相对多元,既有政策资金,也有机构资金,在 6 月之后还可以看到高净值人群和普通投资者加速入市。资金的多元化有助于市场风格和结构的平衡,市场参与主体越多、资金结构越多元,市场的活力越充沛。

  科技成长仍为主线

  中国基金报:展望后市,你认为引领指数进一步上行的新主线会是什么?市场风格会向哪个方向切换?

  罗水星:在上证指数从 3300 点上涨到 4000 点的过程中,成长板块和有色板块的贡献较大,后续大金融、传统周期和消费能否接续发力很关键,个人认为后续科技整体震荡但结构亮点多,「反内卷」 相关的周期可能逐渐发力。

  王开展:从去年 「9·24」 至今,受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产业逻辑驱动,本轮行情主要以科技大盘为主线。在上述产业逻辑走弱之前,预计科技成长方向依然会是市场最重要的主线,但由于成长类资产估值快速抬升,成长与价值之间的比价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成长风格短期存在性价比下降的隐忧;就未来一个季度而言,价值风格或更有性价比。

  李晶:市场主线还是科技成长,AI 是一个长达 3~5 年的大机会,模型创新和应用繁荣都将深刻改变科技趋势和未来的工作生活,也是最容易兑现业绩的方向,因此成长风格的机会可能更多。

  周颖恺:中长期来看,科技成长主线仍将引领指数上行,市场风格阶段性会存在强弱切换。

  莫海波:四季度海外地缘政治、关税风险可控,有助于资金进一步配置权益资产,且指数在高位震荡调整后,部分板块交易情绪和拥挤度压力已有所释放,未来指数有望继续震荡向上,持续看好 AI、煤炭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任飞:展望后市,驱动力可能是 「科技+经济周期共振上行」,预计市场风格趋于平衡,我们会关注 「科技+顺周期」 方向。

  政策 「组合拳」 稳定市场预期

  中国基金报:你如何评估政策 「组合拳」 在本轮上涨中的作用?

  莫海波:去年 「9·24」 以来,随着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提升,政策对长线资金入市、投资者保护等多方面的政策细节和监管制度更加完善,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回报率的预期,这是居民资金不断流入股市的基础条件。

  王开展:政策的支持无疑是本轮上涨的重要前提,除了各项产业、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持举措以外,最重要的其实是对投资者信心的修复,这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引领和承托作用,让市场彻底跳出了前期的 「信心不足-成交量下降-流动性变差-进一步下跌」 的恶性循环。

  任飞:本轮市场上行离不开政策 「组合拳」 的系统性发力与预期管理。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成功塑造了本轮行情的信心修复。

  罗水星:大家喜欢用 「水池」 来形容资本市场,我认为产业政策是 「源头活水」,制度建设是 「蓄水池」,财政货币政策及政策资金是应急补水的 「消防管道」。此前,资本市场因投融资功能失衡出现资金外流,后续通过 「国九条」 等制度补漏,叠加宏观政策与资金应急 「注水」,以及长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与政策支持,让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并持续为市场注入 「活水」。因此,即便面临外部重大冲击,市场仍保持稳健向好态势。

  李晶:政策 「组合拳」 非常好地提振了市场的信心,带来了情绪的反弹。政策也给经济带来了很好的托底作用,今年整体经济形势较为稳定,这些都是股市上涨的底层基础。

  高估值板块存在盈利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基金报:当前市场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或 「灰犀牛」 是什么?

  任飞:站在当前时点,市场最大的 「灰犀牛」 是全球宏观经济增长慢于预期的风险。美国失业率已经连续攀升超过 8 个季度,美国宏观经济增长尚未反映出失业率变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放缓。国内宏观经济正在企稳,但复苏基础仍不牢固。如果后续改善幅度不及预期,或者外需突发疲软,可能导致企业盈利改善节奏放缓。

  莫海波:外部的主要风险在于地缘政治局势不稳定,可能对市场风险偏好产生扰动;内部的主要风险在于部分热门板块预期较为一致,且交易拥挤度过高,一旦行业景气度或市场风险偏好出现负面变化,可能造成集中兑现。

  林清源:值得关注的是,市场短期对 AI 的热情过高,如果实际进度不达预期,这种 「高期望」 与 「慢现实」 之间的落差就可能导致相关板块出现短期回调。

  李晶:主要是外部地缘政治的风险。明年对中美两国来说都是关键的一年,可能还有多轮谈判,也难免会有一些科技层面的摩擦。临近年底,4000 点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关口,短期可能有一定的反复或获利了结。

  周颖恺:在部分高估值板块中,部分企业可能存在盈利兑现不及市场预期的风险。如果商业模式兑现不成功,则整个产业涉及的相关企业均存在估值泡沫破裂的风险。

  王开展:当下结构性行情过于极致,部分板块出现了 「资金抱团」 等过热迹象,而 「赚钱效应」 又使得这些板块虹吸了市场较多的交易量。一旦产业逻辑发生预料之外的利空,当下过于拥挤的 「抱团」 行情可能生变,进而导致大盘阶段性震荡。

  建议从积极进攻转向优化持仓结构

  中国基金报:面对 4000 点这个重要的心理和技术关口,你的投资策略会做出怎样的调整?对普通投资者有何建议?

  任飞:我们认为,此时既不宜盲目追高,也不应过早悲观,建议以 「管理波动、精选确定性」 作为投资策略的核心方向。当前,市场的估值修复阶段已基本完成,后续上行要依靠盈利改善与行业趋势来驱动。

  李晶:我会继续选择基本面扎实且估值相对合理的方向,尊重产业发展的逻辑,在这个主线当中择优布局相关标的。综合比较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会坚守科技和 AI 方向。

  周颖恺:在 4000 点关口,策略上,建议从积极进攻转向持仓结构优化,强调防御与成长的平衡。在保持科技成长配置的同时,关注低估值金融、周期股的补涨机会。中短期可控制仓位,避免追逐高拥挤赛道,侧重于持有基本面扎实的企业股票。建议普通投资者采用定投方式参与长期主线,避免盲目追涨。

  王开展:我的持仓结构一直比较均衡,当下会更注重于保护已经取得的收益,持仓结构会更加保守。建议普通投资者均衡配置各类资产,避免满仓或大仓位集中在热度特别高的细分板块,以规避潜在的大幅回撤风险。

  新一轮 「健康慢牛」 的基础条件已具备

  中国基金报:你认为 A 股是否已经具备了开启一轮 「健康慢牛」 的基础?需要哪些条件支撑?

  莫海波:新一轮 「健康慢牛」 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一是当前资本市场有高股息的国央企蓝筹股作为指数稳定器,长线资金不断加大配置,能够有效抵御市场的下行风险;二是 AI、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的优质龙头在全球市场卡住有利位置,不断做大做强,保持盈利高景气增长,为市场提供上行动能;三是居民资金配置权益的比重依然偏低,未来有望继续入市,为市场提供有效、活跃的增量资金支持。

  王开展:相比于前几轮更为猛烈的全面牛市,本轮市场结构性特征更明显,当下依然能够找到一些机会,也希望经过合理的结构性调整之后,市场可以走得更稳。「健康慢牛」 是一个美好的期望,需要市场各类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这几年优秀的上市公司占比在快速提升,市场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我们对权益市场有较强的信心。

  林清源:A 股市场正在为一轮有别于以往的 「结构性慢牛」 行情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资金更稳、政策更稳、基本面起点更高。

  周颖恺:A 股已初步呈现长期上涨趋势,但仍需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真正夯实长期趋势:一是企业经营环境稳定,包括海外地缘政治环境和国内产业政策环境,稳定的商业环境才能为盈利提供合理的预期,从而压缩股价估值波动的空间;二是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提升,具备价值发现功能的资金成为市场主导后,短期投机性才会得到抑制。

  寻找产业变革中的胜出者

  中国基金报:与十年前相比,你的心境和投资策略有何不同?

  任飞:作为研究负责人和基金经理,我深刻体会到,随着行业的发展,个人的能力相比于十年前更易遇到瓶颈,2015 年可能 「够用」,当前则明显 「不够用」,百亿元规模的基金产品需要诸多研究员的共同支撑,因此,中欧基金致力于打造 「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 的投研体系。

  林清源:经历多轮完整的市场周期后,无论是投资策略还是个人心态,我都更看重 「基础」。作为基金经理,我现在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再专注于 「在泡沫中博弈」,而是更专注于寻找产业变革中的胜出者。

  李晶:我认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动能不一样了,过去注重发展的速度,现在更重视发展的质量,科技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新兴产业占比也在提升,因此,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也要提高科技成长板块的比重。

  周颖恺:与十年前相比,我当前的心境更加理性稳健,投资策略也更加注重中长期业绩的持续稳定。十年前,市场充斥着杠杆资金驱动的投机氛围,个人心境易受短期波动影响,策略研究侧重于企业当期业绩的爆发力和市场关注热度;当前,我更注重企业业绩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将策略落实到基金产品投资的过程中。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关键时刻,最新研判!)

(责任编辑:126)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上海期货业服务实体专项立功竞赛结果揭晓

2025 年 11 月 4 日

预警信号?美企裁员从 「个案」 蔓延成潮!

2025 年 11 月 4 日
中加团队游开闸 但中加航线恢复与中美航线一样慢

中加团队游开闸 但中加航线恢复与中美航线一样慢

2025 年 11 月 4 日

造血式帮扶让 「小燕麦」 做成 「大产业」 中国平安持续助力内蒙古乡村振兴

2025 年 11 月 4 日

中韩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2025 年 11 月 4 日

公募 FOF 年内最高涨 68%;中央汇金持有 ETF 规模约为 1.55 万亿元丨天赐良基早参

2025 年 11 月 4 日
荷兰安世断供东莞工厂 内部人员:国内还在正常出货!三家大型代理商最新回应

荷兰安世断供东莞工厂 内部人员:国内还在正常出货!三家大型代理商最新回应

2025 年 11 月 4 日
华尔街死多头突然「踩刹车」:美股年底反弹要黄?

华尔街死多头突然 「踩刹车」:美股年底反弹要黄?

2025 年 11 月 4 日
三大指数午后翻红!11月首个交易日,又一批悲观者沉默了

三大指数午后翻红!11 月首个交易日,又一批悲观者沉默了

2025 年 11 月 4 日
美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 美光科技涨近6% 英伟达涨超4%

美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 美光科技涨近 6% 英伟达涨超 4%

2025 年 11 月 4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11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 10 月    

近期动态

  • 上海期货业服务实体专项立功竞赛结果揭晓
  • 预警信号?美企裁员从 「个案」 蔓延成潮!
  • 中加团队游开闸 但中加航线恢复与中美航线一样慢
  • 造血式帮扶让 「小燕麦」 做成 「大产业」 中国平安持续助力内蒙古乡村振兴
  • 中韩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 公募 FOF 年内最高涨 68%;中央汇金持有 ETF 规模约为 1.55 万亿元丨天赐良基早参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