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2 日—26 日,第二十一届中国 (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行。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理事王照云表示,产业会展在欧洲历史悠久,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已逐渐发展成熟,能帮助企业降低接触采购商的成本。在 IP 与制造业融合方面,王照云建议中国企业学习欧美 IP 理念,运用 IP 讲好中国产品故事,提升制造业附加值。
每经记者|赵景致 每经编辑|张海妮
5 月 22 日—26 日,第二十一届中国 (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以下简称文博会)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为聚焦 IP(知识产权) 经济与文旅融合的前沿趋势,「2026 第 23 届世界文旅产业博览会」「2026 世界 IP 经济发展大会暨全球 IP 授权博览会」 的发布会在 13 号场馆举行。
发布会后,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理事、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董事长王照云接受了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专访,就产业会展、IP 与制造业融合等话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王照云表示,产业会展在欧洲的历史比较长,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它能帮助企业大幅降低接触采购商的成本。
「欧洲从 15 世纪就开始发展 (产业会展),中国广交会创办于 1957 年,但民营企业展会是上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兴起。」 王照云表示,欧洲每个行业都有会展,比如欧洲车展是汽车行业最好的国际交流平台,还有机械行业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慕尼黑的能源展等。
「我们中国的企业,比如华为,到欧洲以后,也主要是利用会展平台,在短时间内接触几万家全球采购商,从而快速与其对接。会展能够直接解决全球采购商和参展商 (比如我们的制造业) 对接的问题,目前中国会展业也已经发展起来。」 王照云说。
王照云表示,业务员拜访客户的成本比较高,很多企业拜访一个客户,成本可能在 5000~10000 元,如果拜访几百上千家客户可能就需要上千万元成本。但通过展会效率就会很高,成本可能只有十几万元。
就 IP 与制造业融合方面,王照云结合欧美情况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发达国家的 IP 理念值得学习。欧美企业的 IP 能力和 IP 经济比中国做得好,他们认为 IP 比一个工厂更重要,一家公司的品牌比一家公司的生产力更重要,IP 是唯一一个。
王照云还表示,中国企业需要运用 IP 讲好中国产品故事。「欧美企业用这些品牌和认知度,在老百姓心里 『种下一棵树』,老百姓就会习惯树上的果子。我们中国很多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产品,如果没有跟 IP 融合,就比较难进入欧美市场。中国企业应该想办法讲好中国故事,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产品是值得信赖的。我们做会展公司就是希望把 IP 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用 IP 为制造业赋能,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 王照云说。
在文化差异和贸易壁垒下,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建立国际信任?王照云表示,对全球的消费者和企业来说,货真价实、物美价廉,或者具有高科技、创新特性的产品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核心是如何让全球采购商能够接触到中国的产品。全球采购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希望采购到更好的产品。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赵景致 摄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