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似乎在憋大招!
进入 5 月份之后,业内一直在期盼 DeepSeek 推出 R2 模型。但时至今日,其神秘面纱依然未被揭开。不过,周三晚上,突然有消息传来:DeepSeek-R1 模型已完成小版本试升级,可前往官方网页、APP、小程序测试 (打开深度思考),API 接口和使用方式保持不变。
不过,DeepSeek 官方此次并没有公布版本更新的具体内容。今年 3 月,DeepSeek 曾对 V3 模型进行小版本升级,同样是通过官方交流群率先宣布,随后公布了具体更新内容。此前,也有许多关于 R2 大模型的传闻出现,比如 「参数规模被曝达到惊人的 1.2 万亿,相比前代 R1 的 6710 亿参数几乎翻倍等」。但截至目前,并未获得官方证实。
与此同时,当下已经进入到 DeepSeek 的扩散阶段,不断有公司和行业接入该公司的模型。那么,沉寂已久的科技股是否会因此再起风云?
DeepSeek-R1 升级
R2 没有来,但 R1 升级了。深度求索公司代表周三在官方微信群中发布的帖子称,DeepSeek 完成了 「小规模试用升级」,欢迎前往官方网页、APP、小程序测试 (打开深度思考),API 接口和使用方式保持不变。
这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初创公司今年 1 月发布了 DeepSeek-R1 人工智能模型,震惊了全球科技界。R1 模型在多项标准化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西方竞争对手,而其成本据称仅为数百万美元。此举引发了全球科技股的暴跌,投资者开始质疑,领先的公司是否仍需要投入巨资来构建人工智能服务。
这是自 3 月底以来,DeepSeek 的一次最新动作。3 月 25 日晚,DeepSeek 公司在官方账号上正式宣布 V3 模型完成小版本升级的消息,并介绍了新版本 DeepSeek-V3-0324 模型的提升细节,包括推理、前端开发、中文写作、中文搜索几个方面的能力优化。彼时,据海外专业 AI 模型评测机构最新排名,新版 V3 模型是得分最高的非推理模型,超过 xAI 的 Grok3 和 OpenAI 的 GPT-4.5(preview)。
然而,自那之后,DeepSeek 的热度就开始下降,使用率也有所回落,并且引发了一些质疑。当前,市场最关注的依然是其 R2 模型的发布。4 月底,有传闻称,其 R2 大模型的参数规模被曝达到惊人的 1.2 万亿,相比前代 R1 的 6710 亿参数几乎翻倍。这一数字接近国际顶尖模型如 GPT-4Turbo 和谷歌 Gemini2.0Pro 的水平。R2 的动态激活参数为 780 亿,实际消耗的计算量仅为总参数的 6.5%。这种设计让模型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运行成本。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些似乎只是市场人士的臆测,截至目前也未获得官方证实,R2 模型亦未推出。反观 Open AI 的动作却相对较多,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竞争依然在持续。
科技股能否被激发?
不可否认的是,DeepSeek 热度下降其实并未影响其在各个行业和公司的扩散。
近日,西藏大学推出 「藏大智言」DeepSeek 平台,人工智能教学服务将延伸至雪域高原。目前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政务云已完成 DeepSeek 大模型部署。拉萨高新区通过搭建 DeepSeek 政务大模型应用,成为拉萨市打造高原特色 「智慧政务」 的试点先锋。
5 月 26 日,瑞幸咖啡在官方 APP 和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首个 AI 智能体(1.0 版),实现在线 「动动嘴就能点咖啡」。据悉,该智能体接入 DeepSeek 及豆包大模型,由瑞幸咖啡与火山引擎联合打造。
5 月 27 日,中科江南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基于 DeepSeek 开发智能体,在财政业务 AI 智能助手、智能报告、智能辅助审核等方面向客户提供应用。另外,亦有一些券商利用 DeepSeek 来读取沪深 300 成份股的 ESG 报告等文件。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执行研究员陈经伟、中国银河证券博士后研究员曾昭睿于 《科技中国》2025 年第 4 期发表文章 《DeepSeek 重要里程碑技术改进下的期盼与现实》。文章指出,DeepSeek 的重要里程碑意义在于实现高效计算与低成本训练,并以开源和低成本策略推动 AI 普惠。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新,更是一次全球 AI 竞争逻辑的重构。其通过开源生态、效率优化与成本控制,打破欧美闭源垄断,推动技术民主化,重构全球 AI 生态,推动行业从 「算力军备竞赛」 转向效率优化;同时,以工程智慧突破硬件限制,重塑国际社会对中国技术能力的偏见与盲区。然而,其发展仍面临地缘政治、技术竞争、商业模式、数据安全及社会认知等诸多围堵和挑战。中国面对 AI 霸权能否突破封锁,取决于技术韧性,也需在品牌叙事、合规策略等生态协同上实现系统性升级,并应坚定对外开放信念,充分利用美西方围堵下 「替代方案」 需求为国内企业带来的机遇,守得云开见月明。
国信证券认为,在海外不确定性背景下,推荐关注技术突破与全球竞争力强的行业,如商业航天、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科技等 「制造+科技」 领域,这些板块兼具创新能力和供应链安全性,有望成为市场新引擎。消费板块建议均衡配置必选+大众品消费 (农业、软饮料) 与高弹性新消费模式,把握消费升级趋势。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将催化相关行业的 「DeepSeek 时刻」,未来主题机会有望出现在商业航天与卫星互联、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新能源与储能技术、新材料与高端制造、量子科技与光电子、生物技术与合成生物等产业。
(证券时报网)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