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陆涵之 乐琰
6 月 18 日,京东旅行发布了 《致全体酒店经营者的一封公开信》,正式进军酒旅行业。京东表示近年来旅游市场日益繁荣,同步催生出了更多元的需求,京东希望通过新通路的方式为酒店行业提供供应链服务,优化供应链成本,推动酒店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和外卖行业相比,酒旅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京东此举又为行业增加了一丝紧张气氛。
京东入局
和进军外卖行业类似,京东首先向商户展示了 「诚意」。京东提出,酒店商家参与 「京东酒店 PLUS 会员计划」,将享受最高三年 0 佣金。
京东表示,自身优势在于目前有全国超 8 亿高消费力用户,与全国超 30000 家大型企业和超 800 万中小企业客户深度合作,京东用户及合作伙伴与四星以上酒店主力客群高度重合。同时京东是国内本地生活流量第一阵营的平台,海量用户的高频消费也催生出旅游出行等更多消费需求。
在 6 月 17 日的分享会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谈及进军酒旅业务,表示目的是希望通过供应链将这些行业的成本降到原来的 2/3,能够为酒店餐饮提供一个新通路。
对于京东此次推出酒旅业务,分析人士认为与京东此前的积累有关。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对第一财经表示,京东酒旅业务目前处于投入期,入口优化与资源整合并行。京东早在 2011 年就上线了机票预订,2014 年成立京东旅行频道,并通过投资途牛、与携程战略合作等方式积累供应链资源。当前动作可视为对既有业务的战略升级,而非从零开始。
京东想创新,为什么要瞄准酒旅?以利润看,酒旅业务的利润高于外卖业务。在美团 2022 年第二季度调整财报披露方式前,财报显示酒旅业务是美团贡献利润最多的业务。2022 年一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业务收入为 242 亿元,经营利润为 16 亿元。到店酒旅业务第一季度收入为 76 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 26.4% 至 35 亿元,经营利润率为 45.6%。虽然到店酒旅业务的收入仅为餐饮外卖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是贡献了超过 2 倍的利润。
携程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携程当季收入为 138 亿元,净利润为 43 亿元,经调整 EBITDA 利润率达 31%。
与此同时,从同为酒旅业后来者的抖音本地生活发展路径看,当前市场仍有增长空间。此外,平台切入酒旅业务后也能带动团购餐饮、门票、摄影等到店服务,想象空间更大。例如抖音本地生活发布的 《2025 年 「五一」 消费数据报告》 显示,数据显示,「五一」 假期线下到店消费力强劲,住宿、家庭餐抖音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 7 成,酒店景区套餐团购订单量增长了 116%,服饰类连锁商家团购到店核销量增长 462%。
对于京东做酒旅,陈礼腾认为,京东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据公开信息,京东计划将工业品供应链经验复制至酒旅行业,通过直采模式压缩酒店运营成本。此外,依托京东零售业务的沉淀以及外卖业务的突破,其酒旅板块获得天然导流入口。2025 年 Q1 数据显示,京东外卖日订单量达 2500 万单,超 3000 万用户 PLUS 会员体系中高净值男性占比 72%,与企业差旅需求高度契合。若将机场贵宾厅、酒店权益融入会员生态,可撬动 B 端市场。
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较于外卖业务,当前酒旅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当前的主要平台各有优势。
陈礼腾认为,头部平台携程深耕酒旅行业 20 年,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高星酒店资源、商旅服务链完善以及 AI 技术应用领先,并将重心转向全球市场。此外,同程旅行下沉市场优势明显。美团通过 「本地生活+酒旅」 闭环,其民宿与连锁酒店渗透率高;飞猪依托阿里生态,在资源获取和用户导流上具备优势。马蜂窝更多是提供目的地攻略与服务,去哪儿的优势则是机票比价与预订等。另外,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加速入局酒旅内容营销。
这也意味着京东将面临激烈的挑战。同时,考虑到京东提及要降低供应链成本,本地生活领域的新一轮 「价格战」 或许也会出现。2023 年,抖音、快手强势攻入本地生活领域,当年 10 月抖音宣布未来一年将投入 5 亿元鼓励扶持达人探店,并撮合商家与达人之间的商单。后美团通过降低佣金、开启直播等措施反制。
就 OTA 市场而言,多年前各家出现过价格战,火拼到最后,以收购为方式,携程进行了 「去对手化」,艺龙和去哪儿都归入了携程系。而随着驴妈妈的 「熄火」,如今依然还在市场活跃的还有同程旅行、途牛、马蜂窝和飞猪,之后美团也发力酒旅业务。
在 OTA 领域,京东依然要面临在外卖市场打得火热的老对手阿里和美团。
高级经济师、资深旅游业分析人士赵焕焱认为,飞猪的背后是阿里,随着此次京东 「杀入」 酒店旅游市场,加上美团,则整个在线旅游市场的赛道竞争更加激烈了,尤其阿里、京东和美团本身是互联网电商企业,并非只做酒店旅游业务,因此用户基础庞大,且具有不少高黏度的用户。但携程、同程旅行、途牛等则在酒店、景点、旅游服务的各个方面的专业度更高,也更深耕市场。所以谁会在旅游市场更有优势,还要看后续落实到游客的具体服务方面,看消费者更愿意在哪个平台买单。
(第一财经)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