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券商中国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 2025 年一季度全国企业年金数据 (下称 「年金数据」),公募基金公司在年金业务领域的最新竞争格局,随之浮出水面。从投资管理机构数量来看,公募基金公司在 22 家机构中占据 11 席,占比达到 50%。
从投资业绩来看,无论是固定收益率组合还是含权益类组合,业绩居前者均有公募基金身影。其中,基金公司还在含权益类组合中,取得了两位数的收益率,在 22 家机构中位居第一,但也有基金公司录得负收益。这是企业年金基金首次按 「近三年累计收益率」 公布投资业绩,这些数据更能体现基金公司的投资水平。
实际上,包括企业年金在内,「非公募」 管理业务是各大头部基金公司业务发展的基本盘,具有体量大、周期长等特点,管理收入稳定且可持续性较好。甚至发展至今,个别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规模,已超过了公募业务规模。
22 家投资机构中基金公司占据 11 家
根据年金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一共有 22 家,包括公募基金、券商、资管、养老保险、养老金等各类专业机构。22 家机构一共管理着 5713 个年金组合,组合资产金额合计 3.67 万亿元。
22 家机构中基金公司占去了 11 席,数量占比为 50%。其中,管理组合数量最多的基金公司是易方达基金,组合数量为 422 个,组合资产金额达到了 3118.09 亿元。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瑞信基金的管理组合数 (275 个) 虽不及易方达基金,但组合资产金额为 3151.19 亿元,超过易方达的 3118.09 亿元,是组合资产金额最高的基金公司。

其次,南方基金旗下的管理组合数量为 323 个,仅次于易方达基金,组合资产金额为 2534.23 亿元。华夏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等基金公司的组合数量均超过 100 个,组合资产金额约为 1000 亿元体量。其他基金公司旗下的组合数量大多在 100 个以下,但不同基金公司间情况差别较大。
海富通基金作为中小公募,旗下组合数量有 99 个,管理组合资产金额约为 750.88 亿元。银华基金的管理组合数量为 27 个,管理规模不足 100 亿元。另外,博时基金、招商基金、嘉实基金管理的组合数量分别为 86 个、85 个、82 个,管理组合资产金额分别为 539.63 亿元、831.15 亿元、752.76 亿元。
从年金投资业绩来看,单一计划方面,固定收益类组合和含权益类组合的近三年累计收益率分别为 10.92% 和 7.15%;集合计划下这两类组合的近三年累计收益率,分别为 10.16% 和 6.09%。
基金公司之间的业绩同样存在差别。单一计划里面的固定收益类组合近三年累计收益率,最高的在 13% 以上,公募基金中最好的业绩是海富通基金 (12.71%),其次是银华基金 (12.19%)、国泰基金 (12.02%)、工银瑞信基金 (11.27%),嘉实基金则录得 1.68% 的亏损,是 22 家机构中唯一一家录得负收益的管理机构。
单一计划里面的含权益类组合近三年累计收益率方面,最高业绩基金公司是国泰基金 (11.86%);位居第二的工银瑞信基金,投资业绩是 11.65%,是剔除嘉实基金外 21 家机构中,唯一一家含权益类组合业绩超过固定收益类组合的机构。
集合计划里面的含权益类组合近三年累计收益率方面,22 家机构中最高的是国泰基金 (11.13%),也是唯一一家收益率达到两位数的管理机构。此外,工银瑞信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的收益率均在 9% 以上,远超过海富通基金 (-1.66%)、华夏基金 (1.56%)、嘉实基金 (1.25%) 等同行,也超过太平养老保险(2.92%)、中国人寿养老保险(5.43%) 等其他资管机构。
「非公募」 业务发展日益成熟
国内企业年金市场最早于 2005 年启动,20 年发展期间公募基金一直是其中的主要投资力量。特别是在当年 2005 年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中,南方、华夏、嘉实、博时、易方达、海富通、招商和富国基金就已拿到资质。从上面数据不难发现,和公募基金业务相比,基金公司的企业年金的管理规模,也已逐步具备规模效应。
实际上,企业年金管理,仅仅是公募基金公司的 「非公募」 管理业务的其中一部分,此外还有专户、社保、养老金等。根据 wind 统计,截至目前一共有 16 家基金公司具备社保基金业务资格,14 家基金公司具备养老金资格,63 家基金公司具备专户资格。一方面,和公募基金业务相比,这些非公募业务的数据和公开披露信息相对较少,市场对此了解相对不多。但另一方面,由于非公募业务多源于大型机构资金,具备体量大、周期长等特点,管理收入稳定且可持续性较好,一直是稳健型公募基金公司发展的基本盘。
以易方达基金为例,该公司官网显示,截至目前其总资产管理规模 3.5 万亿元。根据 wind 统计,易方达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业务规模接近 2 万亿元。这意味着,易方达基金管理的 3.5 万亿元规模中,约有 1.5 万亿元为非公募业务。从上述数据来看,海富通基金的企业年金组合规模约有 750.88 亿元。海富通基金官网显示,该公募为上百家企业提供年金投资管理服务,客户群体涵盖石油、铁路、电力、金融、烟草、有色、家电、文化等多个行业。
甚至,个别多牌照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规模已超过了公募规模。以工银瑞信基金为例,根据 wind 统计,截至目前工银瑞信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接近 8000 亿元。根据工银瑞信基金官网信息,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工银瑞信 (含子公司) 旗下的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 2 万亿元,其中包括私募资产管理计划、社保基金境内外委托投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保险资金委托投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老金产品等业务资格,以及 QDII、QFII、RQFII 等业务。
基金经理同样是 「非公募」 业务主角
资管业务是基金公司生产的生命线,基于过往经验,业内对基金公司的业务发展总结出了两条 「基本盘」 规律:公募业务以固收投资为基本盘,整体业务以非公募业务为基本盘。但也要看到,非公募业务作为长期发展的基本盘业务,实际上也与公募业务有着密切联系。最为直观的是基金经理,在各大头部基金公司中,公募基金中的基金经理也多是非公募业务中的主角。
以专户业务为例,这类业务是指基金公司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由商业银行担任资产托管人,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运用委托财产进行证券投资。以委托人数量划分,专户产品一般分为一对一专户和一对多专户。
根据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 2025 年 4 月末基金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为 348.43 亿元,该统计一共纳入 132 家基金公司,由此计算出私募资管产品总规模约为 4.6 万亿元。其中,有 14 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在 1000 亿元以上。
从最新的基金一季报披露数据来看,兼管非公募业务的多为所在基金公司的知名基金经理。比如,中欧基金的基金经理蓝小康,从 2022 年 6 月开始管理私募资管计划,截至一季度末一共管理 4 只私募资管计划产品,规模为 92.49 亿元。招商基金证券从业经验达 20 年的基金经理王景,从 2015 年就开始管理非公募产品,截至一季度末管理 1 只私募资管计划,以及 1 个 「其他组合」,后者规模就高达 200 亿元。
国内专户理财业务开启于 2008 年,但近些年来基金公司的发展偏重公募业务,专户管理规模有所下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专户业务要下大力气开拓高净值客户和企业客户。向财富管理延长大资管产业链是国际大行已在做的工作,也是国内资管机构必将做的工作。
(券商中国)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