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概念股延续强劲走势。
6 月 25 日,泰和科技(300801.SZ)20CM 涨停,诺德股份(600110.SH)、紫建电子(301121.SZ)、龙蟠科技(603906.SZ)、湘潭电化(002125.SZ)、英联股份(002846.SZ) 等个股 10CM 涨停。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固态电池概念股本轮行情已持续多日,湘潭电化连续 5 个交易日涨停,诺德股份连续 7 个交易日涨停,涨幅接近翻倍。后者更是连发五份股票交易异常的风险提示公告。
行情高走的背后,实际是近期密集的行业事件以及市场的高预期注入,既有短期催化的追捧,也显示出长期成长的潜力。
多家游资现身龙虎榜
固态电池被视为具有颠覆性的下一代电池技术,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加速释放固态电池的市场需求,但目前固态电池尚处于从实验室到量产的 「0-1」 关键转折点。
高工产研 (GGII) 指出,半固态电池企业以规模化降本为核心目标,冲刺市场份额;而全固态电池技术则处于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工程化验证过渡期,为下一阶段的产业爆发积蓄力量。
在近期的 CIBF 展会上,就有超过 30 家企业发布了固态电池新品或品牌。GGII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4 月,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 280 家,累计规划产能突破 450GWh。这意味着产业生态初具规模。
眼下,硫化物、氧化与凝聚态三条主要技术路线并行。其中,硫化物路线因离子电导率高是目前主流方案。
多家上市公司也在近期密集宣布订单签约或量产进度。
国轩高科(002074.SZ) 在 5 月 20 日举办的 2025 全球科技大会上,宣布 「金石」 全固态电池的首条中试线贯通,设计产能 0.2GWh,良品率 90%。
亿纬锂能(300014.SZ) 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该公司已完成 Ah 级软包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样品开发,百 MWh 的中试线预计在 2025 年投入运行。
恩捷股份(002812.SZ) 在全固态硫化物新品发布会上,推出超纯硫化锂、超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以及高电导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等系列新品。
英联股份宣布公司获得韩国 U&S ENERGY 批量订单并签署三年独家协议,与日本爱发科联合研发固态电池复合集流体技术。
金龙羽(002882.SZ) 在 4 月宣布将投资 12 亿元用于建设固态电池材料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固态电池行情的引爆点或来自国轩高科。作为锂电环节的链主企业,其中试线量产消息同时刺激了上游正负极、电解液材料与设备端企业的神经。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本轮行情中,多只热点股获得游资关注。
国轩高科的行情在 6 月 23 日启动,最近 3 个交易日涨幅达 27.69%。Wind 显示,中国银河证券大连黄河路营业部现身龙虎榜,6 月 23 日到 25 日,净买入 3.78 亿元。同时,中国银河证券大连黄河路营业部同期还买入了金龙羽。
在诺德股份 6 月 25 日的龙虎榜中,东方财富拉萨东环路第二、东方财富拉萨金融城南环路、国泰海通上海静安区新闸路营业部等游资亦现身。
设备端红利或先行释放
固态电池的技术优势正好契合电动车对安全和续航的核心诉求。今年 4 月,工信部印发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此前已投入 60 亿元全固态专项研发资金。宝马、奇瑞等车企接连启动路试,宁德时代、清陶等电池厂商全固态中试线搭建进度顺利。
GGII 统计,目前,全行业规划的固态电池总产能已接近 450GWh、对应投资超过 2500 亿元,强度已经超过 2016 年时期的液态锂电产业。
不过,规划产能与实际落地产能之间尚有距离。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判断:「一般规划产能,真正投入实际扩产的大概就是 1/6 左右。有时候甚至只有 1/10。」
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同样适用于固态电池行业,作为 「卖铲人」 的固态电池设备企业业绩或将更快得到兑现。
其中,赢合科技向头部电池企业成功交付核心固态电池设备。
东吴证券的研报指出,利元亨目前已成功掌握全固态电池整线装备的制造工艺,针对硫化物电池的防爆、防毒需求设计了三级防护体系,技术领先性显著,固态电池领域布局有望兑现。
先导智能相关负责人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近期向全球顶尖的电池企业交付的,不仅仅是几台设备,而是一套经过头部客户验证的、具备整线能力的解决方案。这证明了先导在固态电池这个全新赛道上,已经从技术研发,成功走向了商业化落地。
先导智能解释,固态电池设备与锂电设备之间部分兼容,但核心设备具有颠覆性:在后端化成分容工序基本逻辑不变,兼容性较高;中段工序 (电芯装配),叠片、卷绕的平台技术可复用,但需针对固态材料的特性进行机械结构和控制的迭代;前段工序 (电极制造) 是根本性颠覆。未来的干法电极技术将取代传统的涂布、烘烤工艺,相关设备需要全面重构。整体来讲,相对锂电设备,固态电池设备还需要系统性升级。 所以结论很清晰:固态电池对现有产线不是简单的 「升级」,而是一次 「系统性换代」。
「这对于整个行业是颠覆性的挑战。」 该负责人强调。
(21 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