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板块涨幅领跑汽车板块。截至目前,16 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多数预计盈利。锂电、汽车热管理等板块业绩增长明显,「出口」 成高频词汇。然而,汽车零部件企业仍受长账期、「年降」 问题困扰,账期未明显缩短,「年降」 幅度或更大,行业呼吁构建技术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 「命运共同体」。
每经记者|段思瑶 每经编辑|裴健如
今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板块以 11.26% 的涨幅领跑整个汽车板块。在此背景下,零部件上市公司的半年报也备受投资者关注。
据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 16 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了 2025 半年度业绩预告。除宁波华翔、恩捷股份预计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 亏损以外,其余企业都预计可实现规模不等的盈利。
制表:每经记者 段思瑶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增长、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以及海外出口持续旺盛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共振下,锂电、汽车热管理等板块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明显,成为当前年中业绩预告窗口期的主要看点之一。
锂电板块又赚了
今年上半年,全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均突破 1500 万辆,带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
比如,以汽车非金属部件及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神通科技认为,本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2025 年以来,乘用车市场端保持平稳,公司客户订单 (如主动式油气分离器、A 客户新项目等) 持续放量」。
神通科技业绩预报显示,其 2025 年半年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6300 万~6500 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 3254.97 万元~3454.97 万元,同比增加 106.89%~113.46%。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已是车市增长的主力,渗透率稳定突破 50%。另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今年 1~6 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 299.6GWh,累计同比增长 47.3%。
这一系列增长的数据映照在锂电上市公司 2025 半年度业绩预报上,便是一个又一个财务指标的增长。从归母净利润数值来看,华友钴业当前预计盈利最高,预计 2025 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6 亿~28 亿元,同比增长 55.62%~67.59%。
钴价回升,是助推华友钴业业绩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受益于钴价回升,公司钴产品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华友钴业表示。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以电解钴为例,今年上半年均价约 25 万元/吨,涨幅超 50%。东吴证券在研报中预计,今年 8~9 月份行业库存基本消化完,钴价还将迎来第二波涨势。
有分析认为,一方面,终端需求保持高速增长,行业产能利用率已过低位,单位盈利有望回归制造业合理水平;另一方面,锂电池作为兼具产品差异化和定制化属性的长期价值环节,随着海外市场拓展、新业务布局及新产品迭代,有望拉动产业链进入新的技术周期。
去海外抢市场
细看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 2025 半年预报,「出口」 已成高频词汇。
比如,主营配套汽车电气产品研发、生产等业务的通达电气,预计其 2025 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2650 万~3350 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 1225.72 万~1925.72 万元,同比增长 86.06%~135.21%。对于本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通达电气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下游市场,尤其出口业务持续向好」。
华工科技也在 2025 半年度业绩预报中提到,「公司感知业务紧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创新高和出口增长的机遇,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PTC 加热组件、传感器的销售持续增长」。华工科技预计,2025 年上半年其归母净利润为 8.9 亿~9.5 亿元,同比增长 42.43%~52.03%。

乘联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 5 个月,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 395 亿美元,年增速为 5%。其中,锂离子电池出口基本保持在 50 亿美元。从出口市场分布来看,美国、欧洲依然是中国汽车零配件主要出口的目的国,同时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市场以及东南亚市场出口量也在快速增长当中。
民生证券研报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入百强的企业有 17 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1104 亿元,占全球零部件百强企业比重为 11.7%,零部件与整车产业地位仍显著不对等,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账期、「年降」 问题仍需持续关注
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上游,汽车零部件企业深受长账期问题困扰。根据 iFinD 数据统计,近三年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 2022 年的 72.72 天攀升至 2024 年的 84.53 天。另据 Wind 数据,2024 年第三季度,汽车电子电气系统账期高达 136 天,而底盘件和电驱动零部件更是达到 6~12 个月的超长账期。
长账期,意味着汽车零部件企业将承受更多资金和业绩压力。6 月中旬,多家国内主流车企相继发布声明,宣布将供应商付款账期统一至 60 天以内。「从目前来看,账期没有很明显的缩短,主机厂那边也没有主动过来谈这件事。」 某国内汽车零部件公司内部人员向记者表示。

7 月 9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在 「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 开通 「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 (建议) 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业关于重点车企践行货款支付周期承诺和落实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不力等问题的反映,协调相关方面推动解决。而 「重点车企未践行 60 天支付期限承诺,在采购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期限超过 60 天」 正是该窗口主要受理的 4 类问题 (建议) 之一。
账期问题之外,已有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被主机厂要求 「年降」。简单来说,「年降」 就是整车厂要求供应商每年降低产品价格。「我们的一个大客户已经开始过来谈 『年降』 的事情了,现在还没有敲定。」 另一家国内某汽车零部件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与往年相比,主机厂今年给出的 「年降」 幅度要更大一些。
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看来,「(企业) 只有停止向供应商转嫁成本压力,才能真正构建技术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 『命运共同体』」。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