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汇通网
北京时间 7 月 31 日凌晨,美联储结束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会议未就 9 月议息会议作出任何决定,超出市场预期,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维持在 4.25%-4.5% 不变。至此,美联储已连续 5 次会议维持上述利率不变。去年,美联储累计降息 100 个基点。此前市场一致认为美联储九月会降息并会于此次会议透露信号。美元指数涨幅扩大。该指数周三上涨 0.96%,收报 99.82 点,盘中创下 5 月 29 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99.99,并有望实现今年以来的首次月度上涨。
摩根大通与特朗普关系破冰:美元指数的短期博弈与长期困局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近两个月内两度造访白宫,标志着华尔街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进入新阶段。
7 月 24 日的椭圆形办公室会晤中,双方围绕关税政策、金融监管、住房市场等核心议题展开对话,财政部长贝森特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参与,凸显了此次互动的政策导向性。这种关系缓和并非偶然——特朗普 4 月宣布的关税措施引发市场动荡后,戴蒙公开警示贸易战可能导致经济衰退,这一意见直接促使特朗普暂停大部分关税计划。而戴蒙近期对部分关税政策表示支持,则为双方找到利益交集提供了契机。
第二季度 GDP 增长 3%,摩根大通测算,部分得益于企业提前囤货导致。特朗普政府与欧盟达成汽车关税妥协,可能拉动三季度 GDP 增速再增 0.5 个百分点。
但是核心指标私人国内销售增速降至 1.2%,为 2022 年以来最慢,显示内需动能不足。更严重的是,联邦债务总额已达 36 万亿美元,相当于 GDP 的 126%,财政赤字的持续扩大正在动摇美元信用根基。
戴蒙在会晤中提出的 「住房可负担性」 议题,高企的利率对银行放贷能力造成了极大限制——非裔住房拥有率与白人差距达 29%,若转向宽松刺激房贷,可能在短期内提振经济,但会重蹈次贷危机的覆辙。
特朗普考虑提名财政部长贝森特或经济顾问哈塞特接任美联储主席,这两人均主张 「弱美元政策」。若美联储未来转向宽松,可能在短期内提振风险资产,但长期将削弱美元信用基础。
当前美国经济呈现 「表面繁荣」 与 「结构性疲软」 并存的特征,这种矛盾通过双方互动进一步放大。
美元的定价逻辑和受到的直接影响
短期波动性下降: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降低,推动彭博美元指数在 7 月下旬反弹 2.3%,部分抵消了上半年 10% 的跌幅。摩根大通测算,若当前关税税率维持在 15%-25% 区间,而非此前威胁的 50%,美国企业的进口成本压力将减轻约 30%,有助于缓解输入性通胀。
资本流动再平衡:戴蒙在 6 月会晤中强调 「资本自由流动的重要性」,随后摩根大通将 MSCI 新兴市场指数目标上调至 1250 点,认为美元走弱将推动约 450 亿美元资金流向新兴市场。这一表态可能引导全球投资者调整资产配置,加剧美元多头平仓压力。
尽管关系缓和,双方在货币政策领域的分歧依然尖锐。特朗普近期多次公开抨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甚至起草解雇信件,导致 7 月 16 日美股、美债、美元上演 「三杀」 行情,美元指数单日盘中一度下跌 1.8%。戴蒙则在 7 月 24 日会晤中明确表示 「支持美联储独立性」,这一立场与摩根大通增持黄金的避险操作形成呼应。
摩根大通预测,若 2026 年财政赤字突破 2 万亿美元,美元指数将下探 92,创 2018 年以来新低。
去美元化浪潮与市场结构变化
双方关系缓和未能改变全球货币体系重构的大趋势。中国与沙特达成的石油人民币结算协议,已使中东地区美元结算占比从 2020 年的 92% 降至 2025 年的 78%。欧盟推进的数字欧元计划,预计到 2027 年将分流约 1200 亿美元的国际支付需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摩根大通近期将其中国业务的外汇交易额度提升 30%,并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开发跨境支付系统,这种 「双线布局」 正在削弱美元作为国际清算货币的地位。
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已从 2020 年的 59% 降至 57%,同期人民币资产占比升至 4.2%,创历史新高。
大宗商品定价权转移:上海原油期货人民币计价合约的交易量,已占全球原油衍生品市场的 18%,直接挑战了 WTI 和布伦特原油的定价主导权。
结论:美元的黄昏与黎明
摩根大通与特朗普的互动本质上是国际资本在民族主义浪潮中的生存策略。短期内,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可能推动美元反弹,但长期来看,经济基本面恶化、美联储独立性受损、去美元化加速等结构性压力,正在动摇美元的根基。若特朗普坚持 「美国优先」 政策,美元可能延续 2025 年以来的颓势;若双方在关税和金融监管上达成实质性妥协,美元或迎来技术性反弹,但难以逆转长期走弱趋势。





